中宏網江蘇7月3日電 “依河而生,因河而興。”山東濟寧市,一座承載著千年文化底蘊與現代活力并蓄的城市,以“運河之都”與“孔孟之鄉”的雙重身份,傲然屹立于時代的前沿,展現出經濟與文化交相輝映、繁榮發展的壯麗圖景。這顆位于運河與淮河兩大流域之上的璀璨明珠,積極推動運河文化與淮河生態的深度融合,構建以淮河為紐帶的區域合作機制,加強與沿淮城市的互聯互通。“奔騰‘十四五’沿淮看發展”媒體行活動來到濟寧,感受這座古今交融、文化璀璨的城市。
“新”“老”三孔:儒韻古城煥“新生”
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創立儒家文化。2000多年來,先賢孔子以學立身,成為“萬世師表”,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
“三孔”是儒家文化活的“畫本”,大成路貫通南北,兩端坐落著“新三孔”中的孔子博物館和“老三孔”孔府、孔廟、孔林。記者走進孔廟,感慨“先師手植檜”三次更生后的遺木,贊嘆“二十八根雕龍石柱”龍姿栩栩的石刻瑰寶,在城中往來穿梭,感受儒家思想的古今對話。
近年來,曲阜市圍繞“文旅強市”的戰略部署,以孔府、孔廟、孔林“老三孔”為原點,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圣境“新三孔”為延伸,構建了從“三孔”拜孔到尼山“學孔”的儒家文化深度旅游大格局,“新三孔”與“老三孔”完美呼應,在實踐中激發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啟迪新時代的哲思。
科技“綠洲”:“智”造機器人的新紀元
珞石(山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珞石)位于山東省鄒城市中心機電產業園,致力于工業機器人、柔性協作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珞石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已建成國內首條同時滿足工業機器人和柔性協作機器人自動化裝配流水線,實現37分鐘完成一臺工業機器人本體裝配,年產量可達3萬臺。
珞石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成功自主研發出高性能復合機器人CMR系列,完美融合了柔性協作機器人、移動底盤、2D/3D視覺以及末端工具的優勢,已廣泛應用于機床上下料、檢測、裝配等場景。
據珞石綜合事務部專員陳萌介紹,這些機器人擁有先進的識別系統,能夠迅速捕捉并記憶復雜場景,精確地對真人引導的動作進行還原。柔性機器人的“手臂”靈活而精準,仿佛被賦予了生命。
在調試車間的深處建有高標準的產品測試平臺和高低溫測試中心,在這里每一臺即將出廠的機器人,都必須經歷1000萬次電纜彎折以及120小時不間斷的出廠測試,確保它們在極端環境下仍能穩定運行。這些測試,不僅是對機器人質量的保證,更是對珞石智能制造技術實力的最好證明。
如今,智能制造產業的蓬勃發展讓濟寧在高端制造領域脫穎而出,崛起為魯南機器人產業的領軍者。濟寧市不斷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推動制造業鏈條式增長、集聚化壯大,積極順應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趨勢,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智能園區:轉型升級新動能
山能智慧制造園區項目是山東能源集團抓住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發展戰略機遇,縱深推進兗州煤礦新舊動能轉換,拓展智能裝備產業鏈條,實現智能智慧生產,發展高端裝備制造主導產業的一項重大投資項目。園區以智慧礦山智能裝備的研發和生產制造為主,主要生產支架智能電液控系統及智能液壓泵站、智能輸送機及配件、高性能輸送帶、智能洗選設備、液壓膠管等8類核心產品。
走進山能兗礦能源智慧制造園區的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和自動化的生產線。在天瑪智控生產車間,有一個形似“太空艙”的裝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據園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個裝置可以精準實現煤礦遠程智能化開采,煤礦工人在艙內仿佛駕駛無人機一樣,通過簡單的操作,即可對采煤機、支架等設備進行實時控制。
同時,園區積極響應“雙碳”目標,廣泛布局光伏發電系統,打造綠色工廠、低碳園區實現園區項目綠色生產。山能智慧制造園區項目不僅是山東能源集團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性成果,更是濟寧市實施“制造強市突破戰略”的重要支撐點。它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為我國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示范。
綠色領航:擦亮高端制造新“船”說
“建綠色智能船廠,造綠色智能船舶”。濟寧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是國內首個標準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打造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推動船舶制造的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創造了國內造船行業的多個第一,為濟寧能源港航物流和高端制造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在白馬河畔的試水碼頭邊,記者見到了即將交付的濟寧能源首艘80米油氣加注躉船。該船由長江船舶設計院研發設計,船舶設計總長80米,滿載情況下可以提供200立方的天然氣(LNG)加注儲量和近500噸的燃油加注儲量,一個罐子可充10艘船,可供一艘船行駛1200公里。船舶交付后,將被固定在京杭運河航道沿岸,為過往的船只提供LNG燃料、柴油加注及生活配套服務,將成為京杭運河上重要的“水上服務區”。
據悉,濟寧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計劃建造新能源船舶1000艘,帶動船舶鋰電、氫電、電力推進系統等臨港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百億級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
濟寧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作為濟寧市能源“港貿船產建融”協同發展產業模式中的關鍵一環,依托市現代港航物流全產業鏈優勢,打造國內新能源船舶制造的標桿工程,引領內河航運產業向更加智能、綠色的方向邁進,有效帶動腹地鋼鐵、高端化工、精密制造等產業集群發展,為魯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水脈相連,共繪繁榮畫卷。濟寧市將繼續依托大運河與淮河的雙重優勢,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傳承創新運河文化,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運河文化名城和淮河生態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擦亮新時代“新運河之都”的名片。(文/左芳源 圖/許特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