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外開眼界的移動支付,為何沒能在歐美普及?
有點數·數字經濟工作室原創 作 者 | 有 叔
city不city?
144小時免簽大門開啟之后,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涌入中國。現在老外圈里盛行的這句話,意思就是這個城市洋氣不洋氣,時髦不時髦。
物價低、美食多、移動支付遍及城鄉、地鐵便捷高鐵快、熱情好客、文化多元豐富、社會安全感十足……這些讓外國人直呼想不到的“city”場景背后,少不了中國數字科技實力的支撐。
01 | 。一句句“沒想到”,實現了“路轉粉”
親身感受過中國的大量外國博主,以“144小時過境免簽”為主題,拍攝自己的中國旅游視頻,他們鏡頭里的中國立體豐富、多姿多彩。
在街頭學會了廣場舞、被夜市里的美食征服、跟大熊貓親密合影、被路過的老奶奶熱心指路等等,“來過都說好”的外國友人紛紛成了中國旅游的“最強嘴替”,他們感慨中國的真實面貌與西方輿論的刻畫完全不一樣,“沒想到”“路轉粉”等主題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爆火,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展現給世界,從而也引來大量外國網民一邊點擊收藏“旅游指南”,一邊“實名羨慕”。
受國外媒體的影響,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是不夠全面的,也不夠立體。當他們看到中國的“嫦娥”從月亮上回來的時候,會很震驚。有的人在海外看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成就,包括機場、高鐵等,他們會覺得這是中國嗎?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外國人來到中國后,在城市、在鄉村、在景區、在度假區、在街區、在商圈,他們感受到一個現代化的中國,一個立體而真實的中國。
比如,有英國一家5口在中國旅行,深深著迷于中國高鐵、外賣快遞等的便捷性;有外國博主在廣州、深圳被中國城市的現代化水平震撼;有的外國小伙驚嘆電動汽車在中國的普及率之高;還有博主落地中國后感嘆,“這是迄今為止留給我們最好印象的國家之一”。
在上述的“沒想到”之外,基本上每一個來到中國的老外都會被中國的移動支付所震撼。如果你不在推特上吹噓,別人會覺得你去了一個“假中國”。一位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的法國小伙回到法國后,一直抱怨國內支付方式落后。十年過去了,法國依然是現金和信用卡的支付系統。
地鐵公交刷手機、足不出戶繳電費、機場掃碼秒退稅……這樣便利的支付場景,已經成為今天中國人生活里的日常。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支付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移動支付的“全球第一”,不僅是金融業發展的成果,更是整個國家科技實力與經濟活力的象征。
盡管美國科技巨頭蘋果、PayPal也在推動移動支付,但效果一直不慍不火,發展緩慢。為什么移動支付在歐美無法普及呢?
02 | 。高鐵上掃碼點外賣,秒付感受中國速度
數字移動支付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手機APP聯網支付。我們不妨將這句話拆解開來分析——手機,APP,聯網,支付——從現金到手機,看似只是支付手段的改變,背后卻是一系列復雜技術創新和產業基礎支撐。
移動支付首先需要的就是智能手機。移動支付普及率“全球第一”的背后,中國有著世界最多的手機用戶。移動支付需要交易雙方都有先進的通訊設備。從1988年到2018年,中國手機用戶增長了52萬倍。截至2022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為16.83億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達5.61億戶,占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產品牌手機國內市場出貨量累計2.31億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9.9%。也就是說,國產手機已占據八成國內市場。隨著智能手機的供應鏈不斷成熟,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中國本土出品的手機品牌不僅在性能、設計、功能上比外資品牌更好用,而且在價格方面更有優勢。
移動支付離不開高速、可靠、廣覆蓋的移動網絡支撐。移動支付“全球第一”的背后,是有世界最大的通訊網絡。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在廣袤的國土上,5G基站已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超過99%的行政村接入光纖網絡和4G網絡。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戈壁灘、森林、高山等幾乎所有區域,我們都可以暢快使用手機上網。在高鐵上掃碼點外賣午餐,瞬間完成的支付下單,成了中國科技在生活中應用的經典集成。
而這一點,恰恰就是國外的軟肋。美國運營商都是商業公司,從成本和盈利角度考慮,信號基站大部分是以人口密集的城市為主。稍微偏遠的郊區和農村,信號隨時都會斷線,移動支付也就無從談起。
我們從數據上也能識別出中國和國外的差別,在剛舉辦的2024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2024 MWC上海)上,工信部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截至2024年5月底,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總數達383.7萬站,占全球5G基站總數的60%,5G用戶數占全國移動通信用戶數50%以上。
03| 。超常規創新,實現支付領域“彎道超車”
數字移動支付離不開手機APP,微信和支付寶兩個超級手機應用的貢獻無需多言。騰訊和阿里曾經分別借助滴滴和快的兩個產品,以打車補貼的方式,向城市白領普及了移動支付;阿里借助雙12的現場5折優惠吸引大爺大媽使用;而微信紅包更是向社會全員普及了微信支付。
中國互聯網企業從學習到模仿、到創新,逐漸進入到引領,在市場競爭過程中逐漸積累大量的用戶運營經驗。映射到移動支付領域的產品和營銷上,有大量可圈可點的亮點。而國外恰恰相反,對支付領域的創新業務容忍度低。例如歐盟,對安全問題擔憂不已,提出大量的安全要求,最終導致互聯網企業初創階段難以實現或成本過高,從而推高商家使用門檻,最終移動支付難以發展。
在外國人看來,從城市社區的二手市場到廣大鄉鎮的農村大集,只需要展示一張帶有收款二維碼紙片,就可以讓小店鋪、小攤販、小司機都用上移動支付收款,成本超低、非常便捷。這些基層社會的支付場景,是歐美人所習慣的信用卡遠遠覆蓋不了的。
如果對比支付領域的基礎設施,比如銀行柜臺、POS機、ATM等的建設配備,歐美是長期領先我們的,信用卡的支付體系也在歐美深入人心。
正是因為發達國家的支付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各種支付機構和銀行之間的競爭比較激烈,移動支付的發展反而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而中國的支付市場相對較新,移動支付的發展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從而實現了“彎道超車”。
另一個方面,在西方國家,人們更加注重個人隱私和獨立性。他們更愿意使用傳統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現金等,而不是將個人信息與手機等設備綁定在一起。而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的普及主要得益于其支付安全和隱私保護措施的不斷完善,人們對移動支付的信任度逐漸提高。
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正是我們發展的優勢之一。此前外國人來中國,由于外國銀行卡受到綁卡政策的限制,只能眼看著國人使用便捷的移動支付。而中國人民銀行及時發布了《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指南》,為外國游客提供了清晰的移動支付指引,可以輕松綁定國際銀行卡。
如今,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無論是購物、餐飲、還是旅游,在數字化的推動下,境外用戶刷卡、支付以及零錢兌換等開通流程越來越簡便,其在“小商店”、“路邊攤”等場景的支付體驗越來越便捷,既方便了外國友人,也拉動了消費增長。
移動支付能夠在中國普及,不僅僅是平時生活便利的業務,更是中國綜合國力的表現,是中國基礎設施完善的映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互聯網行業碩果中的明珠。
作為中國的新名片,移動支付正走向海外——在肯尼亞,超過90%的成年人使用中國技術支持的移動支付服務;在著名的北極旅游城市羅瓦涅米,很多商家接入“支付寶”收銀系統;中國銀聯云閃付用戶可在全球95個國家和地區享受便利的銀聯移動支付服務……憑借過硬的技術和應用能力,中國標準正成為全球移動支付的“黃金標準”。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