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抓娃娃》豆瓣開分7.5,點映3天票房破4億的新聞買上熱搜后,“沈馬組合”再度展現了超強的1+1>2的功效,成為今年暑期檔的一匹強勁黑馬,《抓娃娃》也被行業預測最終票房將超過35億,成為今年暑期檔最受矚目的影片。
作為以 “含騰量”檢測開心麻花電影的最大標準,沈騰和馬麗的分分合合也通過其一眾電影的優劣,認清了兩人合體才是觀眾喜聞樂見和能夠獲得最大收益的,也已經成為一部喜劇搞笑程度的重要標準,無論是觀眾預期還是話題度都可謂拉滿。社交網絡上,有網友把沈騰馬麗二人合作過的經典銀幕形象組合在一起,笑點與情懷也是涌上心頭。
作為一部“麻花喜劇”,《抓娃娃》片名并非從娃娃機里夾出毛絨玩具,而是意指“從娃娃抓起”的教育老話。講述了生活在西虹市的馬成鋼(沈騰飾)和春蘭(馬麗飾)的反向養娃之路。在電影中,西虹市首富馬成鋼為了把二兒子馬繼業培養成清北大學的高材生,培養出一個合格的首富繼承人,人為建造了一個貧困的、圍繞親生兒子的騙局。
也就是人生就像“抓娃娃”,從娃娃抓起,不輸在起跑線上。
除了演員陣容上用心,影片還融合了現代社會中的家庭關系、親子互動等話題,可謂噱頭十足。
然而,影片上映后隨著票房的高漲,口碑卻并未如開心麻花前期作品一樣實現口碑肯定,網友發出疑問:《抓娃娃》為什么抓不住觀眾的心了?
其實首先從故事內核來看,網友總結依然是俗套的翻拍。有人直指其靈感源自印度電影《起跑線》,更像是勸學版《楚門的世界》。從劇情來看,至于實驗對象是二兒子,而不是大兒子,原因是“大號練廢了”,可以預見,大兒子是在第一場教育實驗中“被放棄”的那個。
大號練廢了,開始練小號的故事,高度迎合了當下教育內卷嚴重,父母“雞娃”的現實寫照,雖然并不真實,但是好笑就是觀眾追求的最低要求。
其次,從富人假扮窮人的反轉設定,本來是一個極大地矛盾點,矛盾的拍出了窮人眼中的富人,富人眼中的窮人,讓彼此看笑話了,但也可能把窮人和富人都得罪了。
也許到了現在,這些日賺208W的明星們,早已經過了“何不食肉糜”的階段,已然在他們的意識和生活里,誰家沒有百八十萬的存款呢!誰家還沒有一輛十來萬的代步私家車呢?
所以,雖然是喜劇,觀眾看到的卻是割裂的窮人和富人之間的裝。真正的窮人裝富人很別扭地處處露著捉襟見肘,但是真正的富人裝窮人,不是蠢就是壞。
網友“突然就笑不出來”評論:“大富豪突發奇想窮養兒子,于是住破房子過苦日子,全家上演一出又一出知音體的感人橋段,以此來激勵兒子奮發圖強,考上全國名校清北大學。富豪振振有詞:我小時候就是受苦才有今天。騙局挑明,問題來了。你從小窮苦不假,但沒有考上清北,照樣成一番事業,別墅豪車高薪聘一堆專家,事業之余還得閑拉一家子玩角色扮演,從世俗來看各方面都是成功人士,憑什么兒子就非得考上清北才有資格繼承家業呢?”
再次,正如很多網友看到的觀后感一樣,似乎導演不太知道自己到底該表達什么,又想顯得深刻,又想保持輕快,又想教育人,又想引人發笑。目的性過強,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沒有,為了確保電影賣座,在價值觀大亂燉的電影里,最終導演決定選擇讓搞笑成為首要任務。
而匆匆趕制的一件為了完成任務的任務電影,自然會變成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
當然,如果你看電影只是為了想娛樂笑一笑,那就當一出拼盤小品看完尬笑吧。
【羿云天,非著名寫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蘭州,現居鄭州。原創最深度的娛樂影視評論,時事熱點解讀,家庭教育分析與心理咨詢。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眾號:羿云天說(ID:yiyuntianshu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