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段視頻引發了軒然大波。今日,在山東某海邊,在視頻中,兩個年輕女孩子正在海邊臺階上拍照,一位孕婦由于行動遲緩,她們表示了極大的不耐煩,甚至說出了讓人憤怒的話語:“你就像個殘疾人似的。”孕婦反問道:“你以后懷孕了,難道也是殘疾人?這2個女孩子竟然更加惡毒地回擊:“走得慢就該死胎”,“十個八個都是死胎。”這種令人震驚的言辭不僅傷害了孕婦,也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憤怒和譴責。
這2個女孩子顯然缺乏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情感和需求的能力,是社會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質。缺乏同理心常常與自戀型人格特質有關。這些人過于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忽視甚至蔑視他人的感受。
同時,這些令人震驚的言語詛咒就是一種言語暴力,是一種通過言辭傷害他人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源于個體自我價值感的低下,需要通過貶低他人來提升自己的優越感。此外言語暴力也可能是因為社會環境中的負面情緒積累,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方式。
而且由于在群體中,抱團取暖,個體的責任感往往會減弱,肆無忌憚的做出一致對外的攻擊,這種現象被稱為“責任分散”。視頻中的年輕人因為在群體中,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言行責任被分攤,從而更容易做出平時不敢做的過激行為。這也是群體效應的一種體現。
同時當視頻上了熱點徹底火了之后,網友查找出了涉事的年輕人中有一個女孩的社交賬號標榜備注了廈門大學。這一細節更是引發了網友對高學歷與高素質關系的討論。
我們高等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然而當前的教育體系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往往忽視了素質教育。學術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德和社會責任感。
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全面發展,包括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審美情趣等方面。然而,從這個事件來看,我們的素質教育顯然還存在許多不足。高學歷不等于高素質,高分數不代表高道德。這需要教育體系的反思和改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不只是唯成績論更需要注重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個事件里年輕人的這樣的表現,真的不由讓大家感嘆這樣的家庭教育的失敗。
我會在我的個人賬號上分享更多關于如何培養同理心、提高心理素質的文章和建議。如果您對這些話題感興趣,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社會的熱點事件背后的心理因素。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對這事,您怎么看?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聊聊!希望能看到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