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同學相比,Helen身上有一種讓家長和老師都十分放心的“穩定感”,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表達就是“情緒穩定”。
這種“穩定”源自她不服輸不低頭的勇氣,能在日常中汲取沖勁兒。一旦立志,便任爾東西南北風,只管去努力與奮斗。
敢于表達
站在更大的舞臺發聲
Helen是典型的I人,尤其是剛剛入校的時候,每次看到她都是安靜的在人群中。但半個學期之后就發現,她其實是很典型的“理工腦”,表達時邏輯分明,條理清晰。
“梅爾頓和公立學校不一樣,這里更開放,允許我們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錯了之后,老師會及時提出并糾正,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梅爾頓給我們很多機會,讓我們去嘗試大膽的嘗試和體驗。”
Helen肉眼可見的變得自信了,她敢于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敢于站在陌生人或是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
每一個人的聲音都能得到尊重,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展示舞臺。
“除了學業上我更有表達欲之外,學校的各種活動也讓我更有參與感。好聲音、沙灘活動、裝扮日,還有迎新晚會,梅爾頓的活動不像是過去那種走過場式的參與,而是讓我們主動參與其中,敢于表現自己,投入并享受這些活動。”
原來的I人,從“緊張、緊繃”的狀態到松弛而自信。
“被肯定的感覺真好!”
克服惰性
努力讓瓶頸消失
優秀的人,從來都不是天生的。有的人,面對困境順勢躺平,而有的人,迎難而上,逐漸脫穎而出。
Helen屬于后者。
從體制內到國際賽道,Helen見過許多可以稱為“天才”的同齡人,但是她也從那些同學身上學到了一個詞——堅持。
“我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著普通的智商,所以想取得更高的分數就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堅持,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了自己。”
面對新的知識點,她會從定義到習題不斷的練習,直到看到題目大腦就可以直接給出答案。背單詞也是一樣,如果一遍背不過,那就四次五次的重復直到能夠脫口而出。
再聰明的人,也有自己的短板。但是唯有跳出舒適圈,克服學習上的惰性,才能讓瓶頸消失。披荊斬棘之后,收獲的不只是分數,成為比自己想象中更好的自己。
找到自己
才能找到未來
國際學校與體制內學校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選課的自由度。
“我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學科,畢竟人都會對自己的興趣付出努力。”
在某種程度上,國際學校的學生更加“功利”,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找到天分,激發學習動力的一種方式。
“你當下所選的這些學科是直接與你未來大學要學的專業相掛鉤的,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的幫你了解你未來的專業以及進一步探索你的興趣。”
轉軌國際學校一年后,Helen已經能夠很從容的適應這種輕松又緊張的氛圍。在各類體育活動中你能看到她的身影,在沒課的時候她總是找個自習室就開始背單詞或者刷題。
她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
在梅爾頓的這一年,Helen最大的變化就是在一次次挑戰中找到了自己。
“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成績提上去,申請到好的大學。我的目標專業是理工類機械方面的專業,大學畢業之后去機械類的外貿公司工作,再過五年或十年當我有了經驗,也許會考慮創業。”
在同齡人還在迷茫的時候,Helen已經有了自己完整的人生規劃。這是一條不太容易的路,但是為了自己的熱愛與夢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