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正值汛期
連續降雨或強降雨天氣增多
容易引發洪澇、泥石流等災害
同時
汛期也是溺水事件高發期
如何防溺水?
如何科學防汛?
遇到自然災害又該如何自救?
這些知識很重要!
如何預防溺水?
孩子做到:
1.天氣再熱,不到河塘去降溫。
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3.水性再好,沒有保障別下水。
4.別人再勸,不用生命去逞能!
家長做到“4個知道”:
1.知道孩子去哪里。
2.知道孩子跟誰一起去玩。
3.知道孩子玩什么。
4.知道孩子什么時候回來。
萬一溺水了怎么辦?
1.保持冷靜最重要,屏住呼吸,放松全身,這時,身體會自然上浮。
2.盡量把頭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
3.把身上的重物盡量甩掉,比如書包、鞋子。
4.身邊的任何漂浮物都要盡量抓住,如木板、樹枝等,借住它們的浮力浮在水面,尋找機會抓住建筑物、大樹等固定的物體。
同伴溺水了怎么辦?
1.大聲呼救,向周圍人求救,有條件的立刻撥打“110”報警。
2.就地取材,看周圍有沒有救生圈、竹竿、木板等工具,將其拋向落水同伴,讓同伴攀扶。
3.將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內污物,讓溺水者仰頭,抬起下巴打開氣道,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4.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者都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不要輕易放棄搶救,特別是低體溫情況下,應搶救更長時間,直到專業醫務人員到達現場。
5.脫下溺水者的濕外套,擦干溺水者的身體,蓋上其他干燥衣物,避免失溫。
入汛以來
多條河流出現明顯漲水過程
暴雨區內部分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
如果出現洪災
如何防范自救?
洪水來臨前
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河流、沿海地帶以及低洼地帶。住在這些地方,當有連續暴雨或大暴雨時,要格外小心。
洪水到來前,通常會有一些前兆,如溪水突然變渾濁,流速增大、水位上升;由遠及近如火車般轟鳴的水聲;動植物出現異常反應等。
準備好通信設備,收集手電、口哨、鏡子、打火機、色彩艷麗的衣服等可作為信號用的物品。
洪水來襲時
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
洪水來得太快,已來不及轉移時,可以爬上屋頂、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
被洪水包圍時,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有通信條件時,可向當地政府和防汛部門報告洪水態勢和受困情況,尋求救援;無通信條件時,可制造煙火、揮動顏色鮮艷的衣物或集體同聲呼救,不斷向外界發出緊急求助信號。
切記!盡量不要獨自游水轉移;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時,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
更多防洪避險知識,點擊視頻查看
汛期遇城市內澇怎么辦
在汛期,連續降雨或強降雨天氣增多,增加了形成城市內澇的風險。遭遇城市內澇,該如何避險?
注意接收氣象和水務部門發布的暴雨和積水預警信息。
接到預警后,地勢低洼的小區、商場、車庫等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可以用門板、沙袋等筑起擋水壩。
出行注意事項
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示標志,盡量貼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旋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蓋的深井、地坑等危險區域。
不要在涵洞、立交橋低洼區、地下通道等地勢較低的地方逗留。
遠離用電設施,發現高壓線塔或電線桿傾倒,要迅速遠避。
家中遇內澇積水,應及時切斷電源、燃氣閥。
開車注意事項
盡量不要在車里避雨。開車通過有積水的道路時,如果不熟悉路況,應密切關注防汛警示標志,切忌冒險涉水。
涉水時要打開大燈和雙閃燈,要注意與前面車輛保持較大車距,以防涌浪及帶起的水花進入發動機,造成車輛熄火。深水行車要穩住油門,低速勻速過水,中途盡量不要停車、不要換擋、不要急轉彎。
車輛在深水中熄火時,不要再啟動以防止發動機進水。當汽車外積水進一步加深時,要及時逃生。
家中常備內澇防范用品
家里可以常備一些內澇防范用品,如哨子、手電、救生衣和救生圈等。
車里常備應急錘、五金工具箱等,當車輛被水淹沒時可以嘗試敲擊車窗玻璃邊緣和角落這些容易破碎的位置。
泥石流暴發通常受連續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發
具有突發性強
影響面積廣和破壞力大等特點
泥石流發生前,有哪些征兆?
遭遇泥石流又如何科學逃生?
災害征兆
河水異常。如果河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夾有較多的柴草、樹木時,說明河上游可能已形成泥石流。
山體異常。山體出現很多白色水流,山坡變形、鼓包、裂縫,甚至坡上物體出現傾斜。
聲響異常。如果在山上聽到沙沙聲音,卻找不到聲音的來源,這可能是沙石的松動、流動發出的聲音,是泥石流即將發生的征兆。如果山溝或深谷發出轟鳴聲音或有輕微震動感,說明泥石流正在形成。
其他異常情況。干旱很久的土地開始積水,道路出現龜裂,公共電話亭、樹木、籬笆等突然傾斜;雨下個不停或雨剛停下來,溪水水位卻急速下降等。
如何逃生
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
不應上樹躲避。遇到山洪可以就近爬上樹或者建筑物等高處避險,但遇到泥石流則不可取。
不要往地勢空曠、樹木生長稀疏的地方逃生,可以就近選擇樹木生長密集的地帶逃生,密集的樹木可以有效阻擋泥石流的前進。
不要停留在低平的彎道凹側,因為彎道處水位較高;也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方。
不要往土層較厚的地帶逃生,要向地質堅硬、無碎石,不易被雨水沖毀的巖石地帶逃生。
更多暴雨避險知識,點擊視頻查看
汛期警惕病從口入
食品原料受到污染
洪澇災害發生時,糞便、生產生活垃圾、有毒化工產品(如農藥、鼠藥、重金屬等)可能會隨水流擴散,儲存的食品、原料、田間作物等可能會被浸泡、污染。
食品加工環節污染
洪澇災害期間,食品加工場所、廚房、廚具、餐具等可能被淹而導致污染,加之缺乏清潔水進行清洗,可能導致食品加工制作時被污染。
衛生服務可及性降低
當地醫療衛生服務場所、設施和設備等遭到破壞,影響正常的醫療衛生服務,若病人得不到及時治療,潛在的傳染源得不到妥善管理,進而也會增加污染食品的機會。
病原菌易滋生
汛期高溫高濕的環境十分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污染機會也相應增多。
如何預防病從口入
食用安全食物
洪澇災害期間飲食衛生條件有限,避免食用高風險食品。
不吃生食、不飲生水。食用燒熟煮透后的食物,盡量飲用燒開的水或瓶裝水。
熟食室溫存放不超過兩小時。熟食應及時分類冷藏保存,室溫存放不超過兩個小時,冷藏后再次食用前務必徹底加熱。
不吃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腐敗變質、不新鮮的食物,不隨意撿拾、使用洪災水域漂浮物。
不食用死因不明或溺死的畜禽或水產品,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
使用安全的生活用水
若供水系統被破壞,應該選擇經消毒處理的水清洗食材。不使用未經處理的地表水和雨水清洗食品原料、瓜果、蔬菜和餐具。
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生熟食材應有專門的存放地點、容器和處理用具,分開放、分開洗、分開切。
飯前便后、準備食品期間均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潔衛生。
保持廚房清潔。若被淹,食品加工、制作、儲存的場所及用具要及時清洗消毒,確保安全后再使用。
合理儲存食物
汛期或洪澇災害期間,囤積或集中供應保障性食品時,應注意選擇耐儲存的食品種類和食材。
儲備易保存、不易變質的食品。盡量選擇定型包裝食品(如方便面、壓縮餅干、罐頭等),少囤簡易包裝、生鮮食品等儲存條件要求嚴格、保質期較短的食物。
盡量將食物加蓋存放在干燥的高處,做到防潮、防蠅、防蟲、防鼠。
儲備藥品,及時就醫
家中應提前儲備一些常用止瀉、止吐、抗菌等藥物,如黃連素、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等。注意留存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村衛生室醫生的聯系方式,若胃腸炎癥狀得不到緩解或惡化,及時尋求專業救治。
(來源:“南寧警方”微信公眾號)
(審核:曾慶泉 責編:勞運榮 編輯:蘇發成 校對:農智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