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是否服從調劑“這個選項真讓人又愛又恨。
服從調劑,可以不被退檔,只要分數達到院?;蛘邔I組的最低投檔線,就可以被錄取,但是有可能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不服從調劑,被錄取后可以讀自己選擇的專業,但是成績達到了學校的最低投檔線,卻不夠目標專業的投檔線,就會被退檔。
為了不被退檔,很多考生會冒著被調劑的風險勾選“服從調劑”,但是一旦被調劑,看著熟悉又陌生的專業,又會很難受,尤其是看到自己特別不擅長的專業,會難受到想復讀。
湖南的周同學就被調劑到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不只是不喜歡,簡直沒法直視。
周同學是“物化地”組合,當初選“物化地”,主要考慮“物化”組合在填報志愿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同時她還選擇了自己的優勢科目地理。
這個想法也沒錯,今年不管是什么層次的院校,在物理類招生中好多專業都要求“物化”捆綁,“物化”組合確實更有優勢。而無論是在選學校還是選專業就業上,理科都相對更有優勢。
物理成績較差,但依然選擇“物化”組合的學生應該不少。尤其是見證了今年浙江大量偏文考生滑檔后,越來越多的學生可能會偏向于同時選擇“物化”。
其實周同學知道自己物理較差,最后高考物理也只得了27分。她說,這個27分是她考過的最高分!
物理27分是什么概念?應該還屬于入門級,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常識,選擇題大部分靠蒙,大題基本無法動筆。
高中時一門課怎么學也學不好,學了三年只有十幾、二十來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感受,而在大學還要繼續學,還要當專業來學,沒有類似經歷的人也明白這有多讓人難受甚至絕望。
結果,她偏偏被調劑到了“物理”專業,還是師范類。她本來填報是的化學專業,結果被調劑到了物理,她難受得哭了。
很多網友覺得這種調劑很離譜,覺得有的專業組或者院校調劑很不合理,并用調侃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驚訝、憤慨。
“想到以后一群學生擁有一個高考物理27分的物理老師,這是多么荒謬啊?!?/p>
“挺好的,對癥下藥,以后知道學生哪里聽不懂,怪不得每個科任老師都說他教的科目是他最差的科目?!?/p>
那么問題來了,高中一門學科很差,到大學后能學好嗎?
應該有可能學好,只要用心學,一切皆有可能。我記得讀初一時,班上來了一個老頭要跟我們一起學英語,他每次考試都可以拿到高分甚至滿分,也因此成為老師教育我們的正面典型。
評論區好多網友安慰她,一位網友高考物理9分,結果現在在電氣工程行業工作,還有高考化學50分在化學專業的,數學17分到了數學系的。
有人告訴她大學要學的課程有高數,力學、光學、電磁學、電動力學、數學物理方法、熱力學統計、電路分析、原子物理、量子力學等。
當然想學好肯定不容易,肯定需要比別人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如果做不到,那還是轉專業好了,不要到時候自己都沒有學明白,卻要去教學生,那才是最悲催的,妥妥的誤人子弟。
有一個想法,高校調劑時,能不能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合理調劑,這樣對高校和學生都省事,大家說是不是?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