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事實上,烏克蘭現在的困境與烏克蘭政府包括兩任總統都脫不了干系,當然這背后歐美西方尤其是北約也要擔很大的責任,只有俄羅斯,那本身就是交戰雙方責任肯定是跑不了,只能說烏克蘭依托北約依托歐美西方持續的加壓,持續的挑戰俄羅斯的底線,最終釀成大禍。
整個事件之所以發展成現在,這樣俄烏戰爭之所以能打得起來,恰恰就是歐美西方包括烏克蘭和俄羅斯當成了受氣包,覺得只是軍事邊境上的挑釁,只是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安全空間,俄羅斯應該是不會發動戰爭的,但顯然大毛確實沒什么戰略定力,打就是俄羅斯的主要戰略方向。
當然俄羅斯在這一件事情上也失誤比較大,一方面呢是過于低估烏克蘭的抵抗。之勢過于低估北約武裝下烏克蘭的戰斗力,另一方面呢又過于高估自己的戰斗力,俄軍的拉胯俄軍在關鍵時候的戰術失誤,導致這場戰爭被延長了兩年多,到2024年年底可能還不一定能夠結束,最快也都到2024年年底或者是2025年的年初,那此時距離俄烏戰爭開始都已經過去了三年了。
蘇聯遺留問題是關鍵
事實上俄烏本身的主要矛盾其實就是蘇聯時代的利益劃分,我們知道,身為烏克蘭人的赫魯曉夫,當上蘇聯領導人之后呢,在慶祝俄烏合并300周年的時候,將克里米亞 從俄羅斯劃出劃給烏克蘭管轄。而克里米亞半島 的俄羅斯人占比超過70%,這本身就是硬送,遲早會出現問題。
而當時赫魯曉夫包括蘇聯高層,之所以要把克里米亞劃分,其實還是擔心烏克蘭鬧獨立。眾所周知在1932年到1933年,烏克蘭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主要的原因卻是蘇共錯誤的農業政策,導致烏克蘭餓死數百萬人,現階段主流的說法都維持在250萬到750萬人之間,而這是烏克蘭1/4的人口。
也正是因此赫魯曉夫上臺之后為了增強烏克蘭和蘇聯的凝聚力。
而有爭議的地方頓巴斯地區 ,在19世紀初之后,克里米亞戰爭 結束后,沙俄加強了對烏東地區 的控制。在蘇聯時期,頓巴斯地區又稱為蘇聯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蘇聯解體之后,德瑪斯地區 成為了烏克蘭的一部分,但是這一部分地區呢,經濟文化人口構成方面有特殊性,尤其是俄羅斯,人口比例相對較高。
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克里米亞按照1954年的劃分歸了烏克蘭,頓巴斯地區也同樣歸烏克蘭。從俄羅斯方面來看,首先烏克蘭跟俄羅斯之間聯系比較緊密,即便是蘇聯解體之后,只要烏克蘭依舊圍繞在俄羅斯周邊,像白俄羅斯一樣,那領土問題也基本不是什么問題。
后親俄時期
一直以來烏克蘭的政府包括總統基本都是親俄勢力派,但在2013年出現了變化,親西方的勢力逐漸崛起,烏克蘭呢也爆發了廣場革命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下臺逃往俄羅斯。
隨后俄羅斯的勢力開始介入,首先就是克里米亞問題,在整個過程中,俄軍通過巧妙且迅速的舉措成功地讓克里米亞舉行公投獨立并且加入俄羅斯,而在此期間烏克蘭。國防部因為內部爭論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丟失了克里米亞。
也正是此次事件徹底導致了俄烏之間的對立,和不可調和的矛盾。
2014年9月烏東武裝沖突 之后,由歐安組織俄羅斯烏克蘭分別派代表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共同簽署停火協議。也叫明斯克協議 ,明斯克協議簽署之后呢,則被認為解決了克里米亞的危機。
但顯然作為吃虧一方的烏克蘭并不認可明斯克協議,并且在今后的8年期間里多次違反明斯克協議。
在這一點上,烏克蘭的操作行為非常的迷幻,假如2014年9月,并不認可明斯克協議那大可以不簽,簽署了之后又不認,簽署了又出爾反爾,操作非常迷!
烏克蘭炮擊烏東8年
在明斯克協議之后,烏克蘭并不認可,并且多次宣稱要武力拿回克里米亞。不僅僅如此,烏克蘭政府軍和頓巴斯地區的烏東組織,沖突不斷,
2014年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之后頓涅茨克盧甘斯克 舉行公投,并自行宣布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但此舉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烏克蘭政府也并不承認此后呢頓巴斯的親俄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展開了激烈戰斗。
在俄烏戰爭開始之前,烏東沖突造成了1.4萬人喪生,4.4萬人受傷,導致大量居民流離失所。而俄羅斯一直為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提供了經濟援助。
誤判俄羅斯底線
事實上,當年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放下架子,甚至想要擠進北約擠進西方,但奈何每次都被耍耍了30多年之后,俄羅斯終于放下了大部分的幻想。而當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協議就是北約不東擴,要留夠足夠的緩沖區。
但現實條件是,首先北約和歐盟想要吸納烏克蘭,尤其是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上臺之后深化與北約和歐盟的聯系,并借助天然氣供應的問題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再加上俄羅斯格魯吉亞 戰爭,烏克蘭支持格魯吉亞,導致與俄羅斯關系惡化,并且同時發起加入北約的申請。
這邊烏東地區的沖突不斷,烏克蘭借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承諾,持續的在邊境和烏東地區發生沖突,并且不斷挑釁俄羅斯的神經。這其實是北約西方一貫施壓的策略,但是俄羅斯并沒有退讓。
也就是說無論是美國北約還是烏克蘭,都誤判了俄羅斯的底線,最終導致了俄烏戰爭的開始,但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哪怕是俄軍拉垮,俄羅斯的軍工實力薄弱且落后,俄羅斯的經濟目前也比較孱弱,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也并不健康,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對比優勢仍然是俄羅斯占優。
在自身不占優的情況下,想要拿回克里米亞,想要保持烏東地區,無異于癡人說夢。所以本質上無論是烏克蘭的前總統尤先科還是目前的澤連斯基 ,都把烏克蘭人民的生命財產,烏克蘭整個國家的安全利益放到了北約這艘破船上,最終導致整個烏克蘭承受了最大的代價。
可以說俄烏戰爭就是整個歐洲西方的政客,包括歐美軍工復合體以及烏克蘭的賣國總統,這幾個草臺班子共同作出的草臺決定。以犧牲烏克蘭為美國降低通脹,為美國軍工復合體平賬,為美國資金回流找尋借口。
其他幾方都損失慘重,歐洲喪失廉價的能源供應,同時資金外逃,生活成本大幅度的提升,而烏克蘭則是已經面臨滅國的風險。
在沒有實力拿下克里米亞,也沒有實力保住頓巴斯地區的時候,真的要去挑釁俄羅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