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奧運會把“松弛感”的討論送上了頂峰。
很多人認為奧運旗掛反、雕像卡住、跳舞摔倒這些,太有松弛感了。而另外一些人說,這是對觀眾的不負責任,對盛會的敷衍,然后上升到了民族抨擊。
網上討論得很激烈,口水仗打得那叫一個慘烈。
其實思路全錯了。
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討論,我們更要往前深挖一步,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覺得這是“松弛感”?并擁護這種“松弛感”。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平時容錯率太低了,競爭過于激烈,每天都活在“干不好這個就完了”的恐懼中。
每個人活得都太緊繃了,情緒壓力堆疊,需要釋放的缺口,而奧運會反常態的頻繁失誤,法國人的大大咧咧,正對應了群眾的逆反心理。
看到了一個心理機構評測,說中國小孩在全球范圍內幸福指數都是墊底的,甚至跟東南亞的一些貧窮國家都有差距。
回頭想想還真是這樣,考試的時候,老師反復強調“1分差1000人”,每個動作都要審視,每個標點符號都要過三遍。
短視頻平臺導師教人生,學前很關鍵,一年級很關鍵,二年級很關鍵,一直到65歲退休都很關鍵。
家長聽了,趕緊把孩子送進輔導班,不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努力做的不錯,那就不能被后面人追上。
孩子玩個泥巴,打個游戲,就認為這孩子這輩子就完了。
長大了,工作更要謹慎一些,要給領導留一個好印象,遞簡歷的時候一定要雙手,酒場碰杯的時候一定要低三分,跟領導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場合,能說好的就說好的,否則可能斷送前程。
網上還有年輕人問,給大領導送身份證,該怎么送?結果下面幾百條建議,都是出主意,怎么讓領導接身份證的時候,怎么開心。。。太病態了。
前幾天跟一個大廠的HR聊天,我問他,你們是怎么篩選簡歷的,她來了一句,除了簡歷本身,這個人的道德品質素質都很重要。
怎么能一面之緣,就能看到這些?
很簡單,就看他遞簡歷的時候,是雙手還是單手,如果是單手直接pass。。。
我驚呆了,單手遞簡歷就要pass,就是不尊重,那么你接過簡歷,看都不看,往簡歷堆里一扔,難道是尊重求職者?
她沉默了,然后來了一句,大家都是這樣。
好一句大家都是這樣。如果不允許犯錯,靠一套公式就把人的品行定格,那公司需要的是機器人,而不是人。
到現在為止很多企業都沒搞清楚,真正激發人才潛能的,并不是靠規矩、條約和束縛,而是靠人性化管理,靠獎勵。
為什么胖東來,一個干超市起家的,卻成了全國上市企業學習的樣板,因為他只做對了一件事,就是尊重勞動法,尊重員工,讓員工在工作上有松弛感。
網上經常有人稱贊,嘉賓舞臺上摔倒,主持人來一個“神仙救場”,其實一定要救場嗎?
在臺上跌倒了,拍拍屁股爬起來又能怎樣。
其實松弛感,分為兩種,一種是無關緊要的事,可以隨便松弛,但如果是正事,就不能松弛了。
比如法國這次搞了個藍胖子表演《最后的晚餐》,這并不是松弛,而是對文化的侮辱,還有搞一些變性人出來,污染眼睛,這也不是松弛感。
還有很多人說,去奧運會比賽,獎牌多少不重要…
奧利匹克精神就是為了競技,突破人類的潛力,不拿獎牌,去干什么了?拿著納稅人的錢和全國人的期望去旅游嗎。
松弛感,本身就是對嚴肅的一種結構,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解脫,不強迫。
類似于對佛系的理解一樣。
我認識一個出家三十多年的僧人,跟我說,我們在生活中一點也不“佛系”,早上5點起來打坐、誦經、念佛,還要跟信徒交流,解難。
我們的工作一點也不敢松懈,而真正的“佛系”,其實是存在于精神層面的,知足常樂,不追求虛妄的東西。
松弛感也一樣,精神層面松弛,不讓自己每天活得很緊張,但絕不是對規則的漠視和對生活的敷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