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恐龍】甘肅發(fā)現(xiàn)背上長骨板的新劍龍類!
中國在2024年再次發(fā)現(xiàn)新品種的劍龍類恐龍
2024年初,中國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發(fā)現(xiàn)于山西的劍龍類恐龍,它就是最后雁北龍(Yanbeilong ultimus),雁北龍發(fā)現(xiàn)的意義在于它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劍龍類恐龍,晚至早白堊世的晚期,距今約1.13億年前。
圖注:雁北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
2016年,古生物學家李大慶及其團隊在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的王家山組(WangjiashanFormation)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恐龍化石,化石后來被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收藏。該化石(編號IVPG-D021)包括有頭骨、下頜骨碎片及幾塊椎骨(頸椎、背椎、尾椎)。盡管化石較少,但是保存了重要的辨識特征。
圖注:化石發(fā)現(xiàn)地點,圖片來自論文
圖注:在甘肅發(fā)現(xiàn)的化石,圖片來自論文
2024年7月初,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確認化石屬于劍龍類,于是發(fā)表論文《一新劍龍(恐龍:鳥臀目)來自中侏羅世的中國甘肅省》(A new stegosaur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of Gansu Province, China),將其命名為白銀龍(Baiyinosaurus)。
白銀龍的屬名“Baiyinosaurus”來自化石發(fā)現(xiàn)地——白銀市,以及希臘語中的“σα?ρο?”(意為“蜥蜴”)。白銀龍的模式種名為寶積 白銀龍(Baiyinosaurus baojiensis),種名來自寶積山盆底,白銀龍也成為了甘肅省發(fā)現(xiàn)的首個劍龍類恐龍。
根據(jù)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化石判斷,白銀龍的體長約5米,臀高約1.7米,體重約1噸。作為一種劍龍類恐龍,白銀龍的腦袋較小,嘴中長有樹葉形的小牙齒,這也是典型植食性恐龍的特征。白銀龍的脖子相對較長,身體強壯,尾巴細長,以四肢站立和行走。盡管沒有發(fā)現(xiàn)骨板的化石,但是白銀龍的背上應該長著兩排較小的骨板,尾巴末端有四根尖長的骨刺用于防御,而在它的肩膀上還有一對肩棘結(jié)構(gòu)。
圖注:白銀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圖注:白銀龍的頭骨、下頜骨及輪廓復原,圖片來自論文
根據(jù)化石判斷,標本屬于一個成年個體,它的身上既有原始劍龍類的特征,又有中國本土劍龍類的特征,因此屬于基干劍龍類,位于劍龍家族演化的基底位置。在劍龍家族中,白銀龍與伊莎貝爾龍(Isaberrysaura)和巨棘龍(Gigantspinosaurus)的關(guān)系較近,并組成了一個單系群。
圖注:白銀龍復原,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圖注:巨棘龍復原,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圖注:白銀龍的系統(tǒng)發(fā)育學位置,圖片來自論文
白銀龍生存于距今1.67億年前的中侏羅世時期,發(fā)現(xiàn)其化石的王家山組屬于黃色砂巖類型,就在距離化石發(fā)現(xiàn)地不遠處,古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恐龍足跡,根據(jù)足跡的外形及尺寸可以判斷,留下足跡的恐龍包括有類似馬門溪龍的大型蜥腳類及大型獸腳類恐龍,所以王家山組地層在未來或許將向我們展現(xiàn)一個未知的侏羅紀世界!
圖注:白銀龍化石附近的恐龍足跡,圖片來自論文
參考資料:
1.Ning, Li;Maidment, Susannah C. R.;Daqing, Li; Hailu, You; Guangzhao, Peng ()."Anew stegosaur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GansuProvince, China".Scientific Reports.14(1):15241.doi:10.1038/s41598-024-66280-x.ISSN2045-2322.PMC11219857.
2024-07-02
2.Li, Ning; Li, Daqing; Peng, Guangzhao;You, Hailu (2024)."The first stegosaurian dinosaur from ".CretaceousResearch.158(in press). 105852.Bibcode:2024CrRes.doi:10.1016/j.cretres.2024.105852.S2CID267286799.
3.Hayashi, Shoji; Carpenter, Kenneth;Watabe, Mahito; McWhinney, Lorrie A. ()."Ontogenetichistology ofStegosaurusplates andspikes".Palaeontology.55(1):145–161.doi:10.1111/j.1475-4983.2011.01122.x.ISSN0031-0239.
2011-12-12
文字編輯:江氏小盜龍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及論文,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