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上海科技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主辦,中國古動物館、上海代那索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5月31日起對公眾開放。
本次大展匯聚了全國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場館的118件代表性恐龍標本和重要模型,一大批科研價值極高、從未走出研究機構的珍貴標本,來到上海與觀眾見面。
從“鎮館之寶”級珍品恐龍化石標本中
精選展品
展覽從國內以恐龍化石為收藏展示特色的標本館、博物館“鎮館之寶”級珍品恐龍化石標本中精選展品,覆蓋不同地質時代、不同恐龍類群,并突出中國恐龍的重大研究成果。
展覽囊括了侏羅紀初期云南祿豐的恐龍動物群,侏羅紀中晚期川渝地區的恐龍動物群,侏羅紀晚期新疆準噶爾地區的恐龍動物群,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遼西、內蒙古東部的帶羽毛恐龍動物群以及白堊紀時期河南、內蒙古、浙江、江西、山東等地的代表性恐龍。
據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發現1000多種恐龍,中國恐龍超過350種,位居世界第一。
除了正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2中庭展出的巨型汝陽龍、合川馬門溪龍和天府峨眉龍,以及開箱儀式上亮相的赫氏近鳥龍、長臂渾元龍和三疊中國龍。本次大展重磅展品中,還有被譽為“中國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侏羅紀時期最大最兇猛的食肉恐龍永川龍、最早飛上藍天的“四翼恐龍”顧氏小盜龍、最原始最完整的劍龍類太白華陽龍、霸王龍的近親徐氏亞洲暴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恐龍化石之一精美臨河盜龍、體型最大的竊蛋龍類二連巨盜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恐龍胚胎化石“英良貝貝”、保留原始絲狀絨羽的恐龍凌源中華鳥龍、最早的暴龍類五彩冠龍等。
上??萍拣^藏品保護與研究中心收藏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員李必成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看點:“首先,大展首次用中國的恐龍講述全球恐龍演化分類的故事。第二,此次展覽的很多標本是第一次走出博物館、庫房或者收藏空間,是首次來到上海。第三,我們不僅僅講述恐龍本身分類的故事,還包括恐龍的演化、環境的變化、地質的變化等三方面內容?!?/p>
從生態演化到研究發現
讓公眾了解珍品恐龍化石背后的故事
每一件珍品恐龍化石,都蘊藏著一個悠遠的生命奇跡,背后也都有精彩的、關于發現和研究的故事。
許氏祿豐龍是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挖掘、研究、命名、裝架并展出的恐龍。1938年,中國第一代古脊椎動物學家卞美年、楊鐘健等人在考察祿豐地層時發現了它。1941年,楊鐘健先生發布了研究成果,將其命名為許氏祿豐龍,真正開啟了中國的恐龍研究,并在重慶裝架展出。此后,它被長期深藏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標本館內。1994年,該所建成中國古動物館,這具標本便一直作為“鎮館之寶”在該館裝架展出。這一次,是它幾十年來第一次走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古動物館、走出北京,對公眾展出。
在展覽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徐星表示:“我們國家的恐龍化石,對于我們了解中生代這個時期,起了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具有革命性的貢獻。傳統上,人們對于恐龍的認知,從形象上講,更多是爬行動物、冷血動物,但是在中國發現了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后,就完全改變了我們傳統上對于恐龍的認知,包括恐龍是如何向鳥類演化的重要演化事件?!?/p>
最近二三十年來,中國東北地區發現了大量的帶羽毛恐龍及殘留恐龍特征的古鳥類化石,成為國際恐龍研究的最熱點,為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學說提供了大量的化石鐵證。
本次大展匯集了凌源中華鳥龍、中國華誕龍、胡氏耀龍、董氏尾羽龍、赫氏近鳥龍、趙氏小盜龍、顧氏小盜龍、寐龍、王氏達斡爾龍等模式標本,為觀眾系統地闡釋羽毛演化、飛行起源,以及從龍到鳥的演化歷程。
2010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對其中羽毛保存較好的中國華誕龍、赫氏近鳥龍和顧氏小盜龍三件標本進行微觀結構研究,開創性地重建了恐龍的羽毛顏色,讓恐龍復原終于突破了合理想象,有了堅實的科研依據,研究成果也被發表在頂級學術刊物《科學》和《自然》上。
同時,徐星院士指出:“公眾可以通過這些化石的展現,包括展覽呈現的知識,了解地球生命歷史演化當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故事。讓我們知道地球的環境,生物多樣性,在過去是什么樣的。通過這樣一個大展的形式,公眾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國土地上有哪些恐龍,這些恐龍的發現對地球生命演化的歷史又有著怎樣的推進作用?!?/p>
此外,互動多媒體也是本次大展的一大亮點,為觀眾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展覽期間,主辦方將陸續推出多項配套活動,為恐龍迷和大眾奉獻中國恐龍科普大餐。
記者:張琦
圖片:任超
視頻:任超
編輯:陳攻
資料、部分圖片:上海自然博物館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