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融資擔保行業,作為連接實體經濟與金融的重要橋梁,在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上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傳統的擔保業務模式和風控手段已顯得力不從心。為此,研究院對融資擔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借鑒國內優秀案例,同時通過與廣州市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調研交流,探索并提出推動行業高質量轉型的創新實踐路徑。
現狀與挑戰:融資擔保傳統模式難以為繼
隨著市場環境快速變化和客戶需求不斷升級,融資擔保機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多重挑戰。業務流程的傳統化導致運營效率低下,客戶體驗不佳;產品服務的同質化難以滿足中小微企業日益多元化的融資需求;風控模式的主觀化使得機構在復雜風險環境中應對乏力;管理機制的僵化則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創新活力。上述問題共同制約了融資擔保機構競爭力的提升,使其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案例借鑒:數字化優秀實踐引領轉型
在融資擔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不乏一些先行者通過實踐探索出了可行的路徑。北京中小企業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通過建設“北京再擔保數智平臺”,實現了業務流程的數智化重塑,助力中小企業融資更加順暢。該平臺應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流程自動化處理以及智能客服等先進技術,為企業提供了從融資申請到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務,極大地提升了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確立了打造“數字中投保”的轉型目標,積極推動業務線上化和風控科技化。通過構建敏捷型組織、轉變思維方式和組織管理模式,中投保實現了智能化運營決策。例如,針對政府采購和國企采購領域推出的信易佳電子保函平臺,以及針對外貿企業開發的線上分離式海關匯總征稅保函等,都是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創新成果。而浙江省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則通過推出“浙融擔”系列擔保產品,以數字化手段驅動多元擔保產品創新,有效響應了金融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而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則從戰略層面出發,系統推進數字化資源建設,構建敏捷型數字化管理組織,實現了智能化運營決策。
實踐路徑:重塑競爭力與創新發展
基于對當前問題的深入分析和優秀案例的借鑒,對于我國融資擔保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逐漸清晰。
優化業務流程是提升運營效率的關鍵。融資擔保機構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打破部門壁壘,實現跨部門協同,并關注客戶體驗,不斷優化業務流程。例如,北京中小企業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通過建設數智化平臺,推動了業務流程的重塑,實現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順暢化。
創新產品服務是滿足多元化融資需求的必由之路。擔保機構需深入市場研究,準確把握客戶需求,推動擔保產品的差異化創新,并加強服務模式的創新。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系統推進數字化資源建設,形成了具有擔保機構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和路徑,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支持。
構建數據化風控體系是應對復雜風險環境的核心競爭力。擔保機構需制定數據治理標準規范、建立完善的數據收集與整合機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風控模型以及加強風控人員的培訓和素質提升,有助于擔保機構更準確地識別潛在風險,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推進管理機制改革是激發創新活力的關鍵。擔保機構應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地位,將其作為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建立靈活高效的組織架構、完善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將有助于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機構在數字化轉型中不斷前行。
綜上所述,數字化轉型是融資擔保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創新產品服務、構建數據化風控體系以及推進管理機制改革等多維度舉措,融資擔保機構將有效提升自身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需求。未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深化,融資擔保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本文已于《時代周報》官方網站(時代在線)公開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