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今天主要講三件事情,7月的物價波動、地方債大規模啟動和新房去庫存背后的樓市問題,跟大家生活息息相關。
第一件事是國統局發布了最新CPI數據,7月通脹,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上漲了0.5%,大超預期。
有人說,這個數據很亮眼,創下了今年3月份以來的新高,說明我們走出了通縮環境。。。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啊,這一次主要是豬立了大功,豬肉走出了豬周期,價格開始反彈,7月份上漲了20%多。
其次因為全國各地高溫影響,整體食品價格都出現了上漲,比如菜價上漲了3.3%,水產品上漲了1.2%,煙酒上漲了0.2%等等。
除此之外,上漲幅度最大的是中藥、旅游和教育。
中藥材跟菜價一樣,也是因為極端天氣的影響,各地暴雨、高溫不斷,產量銳減。
旅游是因為7-8月份,學生都放假了,家人怎么都得帶著娃出來逛一圈,漲漲見識,供需兩旺下,價格就起來了。
教育這次同比和環比都上漲了。其實前段時間我專門寫過,今年全國各地財政收入壓力比較大,對之前打壓的教培行業都偷偷放開了。
之前是有一個舉報一個,假期開班的都要挨整,但昨天我聽朋友說,現在很多機構都忙著擴招老師和學生,到處開分店。
沒辦法,教育是剛需,而且經濟越不好,家長越是迷戀卷教育,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就能從大環境壓力中跳出來。
今年全國各地的學區房也賣得挺好的,尤其北京,隱約又在鼓勵高價學區房,取消了限價,還變相減弱了教育均衡的力度。。。
而且8月3號,國務院發布了《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意見》文件中,還特地強調:
要激發教育和培訓消費活力,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開放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社會大眾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
雖然強調了非學科類,但按照當下對于經濟的訴求,各地對學科類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是趨勢所為。而且看到這里,就能理解為啥新東方俞敏洪要放走董宇輝了,其實早在內部得到了消息,電商對于教育來說,來錢還是慢了一些。
7月價格跌幅比較大的,是汽車、鮮果、食用油和牛羊肉。
昨天我去超市買水果,驚呆了,陽光玫瑰葡萄,只要十塊錢一斤,要知道這玩意曾經最高賣過100多元一斤。還有西瓜、荔枝、藍莓、櫻桃等國產水果都比去年便宜。
我問了一個這方面的專家,他說,一方面是種植技術升級了,今年日照強,產量提高不少,另一方面,買水果的人不如去年多了。
為什么不多了,可能也跟收入有關系,都覺得水果貴,那就少吃點兒,你少吃我少吃,需求不夠,價格就下來了。
汽車價格下跌,是因為廠商產能過剩,都在打價格戰,食用油是因為前幾天的油罐事件,很多人返璞歸真去村里打散油,或者買個家用榨油機,自給自足了。
而牛羊肉,全是因為產能過剩,內蒙古那邊從去年掀起一波養牛熱,村里面家家戶戶搞幾頭牛,跟當初伊利蒙牛興起時,養奶牛一個道理。
散戶養殖大規模擴大,2023年,大量肉牛相繼出欄上市,牛肉產量達到歷史新高753萬噸,同比增長4.8%。
再加上進口牛價格也在下降,而且很多都比國產的好吃,對國內牛肉市場價格打擊嚴重。
所以今年可以總結為,剛需型消費價格穩中帶漲,而像水果、牛羊肉,這種稍微帶點兒改善型的消費,就會下降。
主要還是經濟問題,縮預期強化,大家花錢都比較謹慎,甚至交通運輸局剛剛還公布了一組數據,說網約車市場已經飽和了……
內需走弱,就必須要花大力氣去鼓勵刺激消費。所以當下8月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拉內需的緊要關頭。
首先央行放出口風,要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重要考量,意味著還要繼續降低利率水平,民間借貸成本會接連創歷史新低。
其次全國各地開始進入發債高峰期。
數據顯示,從7月29日到8月11日,兩周內,全國新增地方債發行量高達3288億,創半年來最大增幅,同時國債發行繼續提速,8月普通國債發行規模比上個月大增30%。
據華西證券研報預估,8月份政府債經發行量將達到1.8億左右的規模,料創全年最高。
政府發債,就是通過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給市場注水貫通經濟,這種方式,比四萬億計劃這種以信貸放水更直接有效。基本是在摸著日本過河。
債券資金主要投向還是大基建,其次是民生和消費。
前幾天跟大家講,目前中部六省都在挖大運河,結合高鐵編織內地物流網,錢基本都來自于這里。
其次要通過消費券的形勢,廣發于全國各地,國務院發布了《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意見》文件后,文旅部馬上就跟上:
鼓勵各地制定實施景區門票優惠、文旅消費券、滿減優惠等多樣化惠民舉措。
不出意外,8月后,“以舊換新”和“消費券”兩大刺激內需的戰略性措施會攜手登臺,就看力度如何了。
人民幣這幾天還在持續拉升,兌美元已經到了7.17左右的水平。很多人問這對我們有啥影響。
除了去國外消費,能兌換更多外幣以外,匯率升值,央行的貨幣操作空間更大了,結合發債情況,8月-9月份很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降息降準。
整體來看,接下來資金供應會非常充沛,央行和地方會不遺余力把錢砸進市場。
剛剛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信號是,深圳也開始收購商品房轉保障房了。
要知道一線城市,是根本不用入局的,而現在大批量收房,其實也在有意消滅庫存,拉房價。
深圳承擔歷史任務、改變房價預期的角色,可能還會繼續登臺上演。
最近還發布了《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對戶籍進行了歷史性的改革,對農村人口開放所有城市資源,而目的就是為了讓2.5億農民工進城落戶,扛起新一輪房地產需求。
當然農民愿不愿意進城,我覺得并不源于幾個文件和幾個政策,而是這個城市是否能帶來更品質的生活,以及遠超于農村的收入。
本質上還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
不過從這一系列的文件可以看出,經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似乎更明白了人民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大眾內心真正的訴求和需求,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這都是一件好事。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這句話,千百年未變,后千年也不可能變,關鍵時候擰成一股繩,才能破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