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電影迎來了一波熱潮,那就是由沈騰、馬麗聯合主演的《抓娃娃》,該片當前票房已經突破30億元,是目前暑期票房最高的電影。
以下內容有劇透,介意的請繞開。
《抓娃娃》講述的是,富豪馬成鋼在大兒子馬大俊教育失敗后,決定以裝窮賣慘的教育方式,將小兒子馬繼業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
但長大后的馬繼業,卻察覺出周圍的不正常,并用計謀戳穿了成長的秘密,奪回自己人生的選擇權。
《抓娃娃》的故事類似于中國版的《楚門的世界》,并且大膽拿國人普遍關心的親子教育問題開刀。電影片尾曲《我想當風》更是以直白的話語強調這一主題。
對于不少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聽到父母說“都是為你好”的國人,《抓娃娃》的電影主旨明顯踩中了大家內心的痛點,這也是該片爆火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難看出《抓娃娃》片方的野心,秉持喜劇的內核是悲情,請來喜劇界頂流的沈騰馬麗CP,以喜劇的方式,試圖討論一個嚴肅的話題。
但遺憾的是,片方的能力暫時無法駕馭自己的野心。《抓娃娃》雖紅,爭議也不小。
第一,比起電影中被批判的家庭教育方式,電影中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更值得詬病。
盡管電影中努力展現了對中式家庭“為你好”的教育方式的批評,但沒想到,不少觀眾卻關注到電影中父母的態度,更因為主角父母的教育態度,而影響對電影的評價。
中國式家庭教育雖然備受詬病,但有個前提是父母是愛子女的,只是表達方式不對。但如果父母并不愛孩子,或者對孩子的愛中摻雜了太多的個人功利,那大眾恐怕就很難認可了。
前面說了,馬成鋼費盡心思窮養馬繼業,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兒子馬大俊在富養狀態下被養廢了。
可是當馬繼業也偏離馬成鋼期望的軌道,盡管馬繼業以優異的成績報考了體育大學,并參加重大賽事,但馬成鋼卻說出了和多年前相似的話語——再生一個吧。
在馬成鋼眼里,孩子如果不能長成他期望的模樣,就是“養廢”了,然后開始另外養號。
再看被馬成鋼早早放棄的馬大俊,他真的廢嗎?
盡管高考不過98分,連小學生都知道的俗語都能念錯,觀眾也幾次誤以為馬大俊會傷害馬繼業,但后面劇情屢次證明馬大俊可能廢物,卻溫暖。
馬繼業被馬成鋼訓練著撿瓶子,忍受同學嘲笑時,是馬大俊請弟弟吃大餐,并給弟弟洗澡搓背。
當馬大俊在健身房苦練,用冒死登頂雪山來證明自己后,他也沒有去和弟弟搶財產,反而和好友組成弟弟忠實的啦啦隊,去給參賽的弟弟助威。
可是馬繼業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有這么一個哥哥。馬大俊卻沒少因為這個弟弟而受委屈,比如被按在滿是泡泡的浴缸里,被眾人憋屈地按倒在地上,動彈不得。
最委屈的,還是馬繼業第二次在馬成鋼視野中消失后,馬成鋼第一個懷疑對象就是馬大俊,理由不過是馬大俊是馬繼業的競爭對手。反倒是作為后媽的春蘭說馬大俊不像這樣的人。
在馬成鋼眼里,馬大俊不像個兒子,更像失敗后任其自生自滅,幾乎不用留情面的試驗品。當馬繼業偏離馬成鋼的期望后,馬繼業在馬成鋼眼里,何嘗不是如此?
馬成鋼苦練兒子,不惜賣慘和道德綁架,當他和團隊教導年幼的馬繼業“人無信則不立”時,他可曾對鏡自省,自己對孩子誠信嗎?
《抓娃娃》給人的感覺是,想嘲諷中式教育,不想自己卻先被觀眾調侃了。
第二,《抓娃娃》自詡深刻,但對嚴肅話題卻是逃避不提。
用看似荒誕的故事,以喜劇的形式去討論積弊已久的社會話題并沒有錯。但《抓娃娃》在關鍵時刻卻喜歡避重就輕,借著喜劇的外殼,巧妙避開深沉話題。
比如作為中國楚門的馬繼業,其實也曾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困惑,甚至在思政公開課上道出了自己的迷茫。
現實中,當一個人感覺生活中有太多不合理的情形又無法自洽時,很可能會產生精神障礙。
這其實道出了中式教育的弊端:父母總以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但再聰明的父母也不是全能的神。
他們期望孩子按照自己指定的路徑去行進,可行進的路上其實會發生很多難以預料的意外,比如馬繼業若承受不了現實的割裂而瘋癲了,那么一切將不可逆地走向失控和崩塌。
再如馬繼業和青梅竹馬的張飛飛,如果是愛情,家長又將如何應對孩子“早戀”?這些其實都是中式親子教育中常見的問題,并不是沒有討論的價值,連楚門都有一個被強行拆散的初戀。
又如電影中的公開課,學生的失誤無意中暴露師生的問答是事先安排過的,電影中的這段情節無意是為了諷刺,但除了簡單諷刺,可還有其他思考?
但在《抓娃娃》中,這些敏感話題在拋出來后,卻是借著喜劇的形式,或一筆帶過,或巧妙避開。
最終給觀眾的感覺是,你以為電影會用喜劇的形式進行深刻的討論,結果卻發現電影只有搞笑,中式教育的悲情思考更像是噱頭。
經典喜劇之所以讓人回味,是因為觀眾在歡笑之余,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悲情深意。可以說,悲情是喜劇的靈魂。當喜劇沒有了靈魂,其實和插科打諢并沒有太大區別。
試問片中的搞笑,固然讓你當時發笑,事后是否會進行回想深思?既然如此,何不大大方方地專心逗樂,何必玩勞什子深沉?
第三,名為電影,其實更像是加長版的小品。
盡管《抓娃娃》是一部電影,但電影中有太多的懸浮和空白,并不像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更像是一個加長版的小品。
馬成鋼因為什么而發家致富?他平時怎么管理企業?賈冰在電影中扮演的賈總,在故事中有什么意義?張飛飛除了是工具人,還有什么性格特點?
這些內容的空白,加重了故事的懸浮感。但真正讓電影懸浮的,還是對現實的脫離。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憑借高考改變人生命運的故事已經越來越遙遠了。
富裕階層的教育,比起高考,更看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比如眼界、為人處世。甚至一些有錢人家在培養孩子時,已經將高考摒除出考慮范圍,想的是國際學校、海外留學。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馬成鋼如此執著地培養兒子去讀清北,就像在移動支付時代,還有人出門總是帶著一堆鋼镚一樣,不切實際。
當一部以諷刺現實為主題的電影卻內容懸浮,其諷刺還有什么力度呢?
我是元氣女文青月小牙,做娛評中的泥石流。原創不易,侵權必究。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