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21歲的花季少女慘死家中,父親在發現尸體之后第一反應竟不是傷心難過,而是立馬就要拉去火葬場火化。
看著父親反常的舉動,鄰居越想越不對勁,趕緊撥打了110報警。
然而當警察趕來調查之后,竟直接將這位父親給銬起來帶回了警局。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真的是父親殺了女兒嗎?
——一樁兇案——
2018年2月13日,吉林敦化的派出所民警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說小區里有一戶人家的女兒死在了家里,但是卻沒有人報案。
接到報案后,警方迅速趕往現場。當他們抵達時,一輛殯儀車已經停在了門口,險些讓他們錯過了查看李心楊尸體的機會。
這個細節引起了警官們的警覺,他們立即要求停止一切移動尸體的行為,并開始封鎖現場。
就在此時,李心楊的母親趕到了現場。看到女兒的遺體,她悲痛欲絕,情緒激動地想要沖進去。
警方和李建國不得不合力將她攔下,以免破壞現場證據。
現場勘察小組立即展開工作。
他們仔細檢查了李心楊的遺體,發現她腹部有一處致命的刀傷。法醫初步判斷,死因是失血過多。
這個發現為案件的性質定性提供了重要線索,顯然這是一起蓄意謀殺案。
警方隨后轉向了李心楊的房間。房間內呈現出一片凌亂狀態,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個背包,其背帶已經斷裂。
這些跡象讓警方初步推測,案發時可能發生了激烈的打斗。考慮到房間的狀況,調查人員一度懷疑這可能是一起入室搶劫案。
然而,進一步的勘察結果很快推翻了這個假設。
警方發現,房間的門窗完好無損,沒有任何被強行進入的痕跡。更重要的是,房間內的貴重物品和現金都原封不動。
這些發現讓警方排除了入室搶劫的可能性,案件的性質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注意到一些微妙的細節。
房間內某些物品的擺放位置顯得不太自然,似乎經過了刻意的整理。這讓調查人員產生了一個新的推測:兇手很可能是與被害人關系熟悉的人。
他們不僅對房間布局了如指掌,還在作案后試圖掩飾犯罪痕跡。
這個推測讓警方將注意力轉向了李心楊的社交圈。
他們開始調查與李心楊關系密切的人,希望能找到突破口。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線索浮出水面:李心楊的包內只有兩把鑰匙,一把屬于她自己,另一把則是她父親李建國的。
警方了解到,平時家中只有李心楊父女二人居住。這個信息讓調查的焦點不可避免地落在了李建國身上。
當被問及案發經過時,李建國稱他是在晚上10點多回到家中,發現女兒的尸體后立即報了警,聲稱對兇手的身份一無所知。
然而,李建國的這番陳述并沒有打消警方的疑慮。相反,他的行為在警官們看來有些可疑。
首先,他報警的時間與警方接到報案的時間之間存在一定差距,這個時間差無法得到合理解釋。
其次,李建國在描述發現尸體的過程時,語氣平靜得有些不自然,缺乏一個剛失去女兒的父親應有的悲痛和激動。
更讓警方感到不安的是,李建國似乎過于急于將案件定性為入室搶劫。他反復強調家中的門窗如何容易被撬開,甚至主動提供了一些可能的作案路線。
這種行為在警官們看來,像是在刻意引導調查方向,有欲蓋彌彰之嫌。
基于這些觀察和推理,警方決定將李建國列為重點嫌疑人。他們開始對李建國進行詳細核查,同時也在尋找可能的作案工具和血跡證據。
此外,調查人員還安排了心理專家對李建國進行評估,希望能從他的言行中發現更多線索。
與此同時,警方也沒有忽視其他可能的調查方向。他們開始走訪鄰居,調取周邊的監控錄像,希望能找到案發當晚的可疑人員或車輛。
技術小組則忙于分析李心楊的通訊記錄和社交媒體賬號,試圖從中發現任何可能與案件有關的信息。
——線索初現——
調查的進展在一個平凡的走訪中迎來了轉機。當警方例行詢問鄰居時,樓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性租戶提供了一條令人矚目的線索。
他聲稱在案發當時,曾聽到李心楊家中傳出激烈的爭吵聲。在嘈雜的爭執中,他清晰地辨識出一個女性聲音喊道"別拽我"。
這一信息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閃電,瞬間照亮了調查的方向。警方立即意識到,這可能是破案的關鍵線索,嫌疑人很可能是李心楊熟識的某位男性友人。
隨著調查的深入,李心楊復雜而令人唏噓的情史逐漸浮出水面。
今年剛滿21歲的李心楊,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她的感情經歷卻遠比同齡人豐富得多。警方發現,近年來李心楊很少回家,大部分時間都在不同男友處輾轉居住。
更引人注目的是,李心楊似乎對年長男性有著特殊的偏好。心理專家分析,這可能源于她內心深處對父愛的渴望,使她容易被那些稍顯成熟、能給予她安全感的男性所吸引。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李心楊,警方深入調查了她的家庭背景。隨之揭開的是一段并不幸福的童年往事。
李心楊出生后不久,她的母親就患上了嚴重的產后抑郁癥。這場疾病最終導致了父母的離異,也徹底改變了李心楊的人生軌跡。
在她15歲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里,李心楊一直寄住在姑姑家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正確引導。
然而,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李心楊15歲那年。當她終于開始與父親同住時,原本期待的父女團聚卻演變成了一場災難。
李心楊的性情發生了巨大變化,她變得叛逆、易怒,甚至出現了自殺傾向。最終,她選擇了輟學,與父親的關系也降到了冰點。
這段經歷無疑對李心楊的人格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她后來混亂的情感生活埋下了伏筆。
基于這些新發現的線索,警方將調查重心轉向了李心楊的男性交往對象。
他們首先找到了李心楊的前男友崔軍,希望能從他那里獲得更多關于李心楊近況的信息,以及可能的案件線索。
在警局的問訊室里,崔軍表現得異常配合。他詳細講述了與李心楊的戀愛經過,以及兩人關系破裂的原因。
崔軍回憶道,他和李心楊曾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同時受傷,不得不一同住院。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李心楊在出院后突然切斷了所有聯系,仿佛人間蒸發。
崔軍還特別提到,他為李心楊墊付了數額不小的醫藥費,至今未能追回。
警方對崔軍進行了仔細核查。
通過調取監控錄像和詢問證人,他們確認崔軍在案發時確實有不在場證明。
此外,考慮到崔軍所提到的醫藥費金額,雖然對普通人來說不是小數目,但警方認為這還不足以構成殺人的充分動機。
基于這些因素,調查組暫時將崔軍從主要嫌疑人名單中剔除。
然而,崔軍的證詞為調查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
在敘述與李心楊的往事時,崔軍多次提到了一個名叫史寧的男子。據崔軍所言,這個史寧與李心楊關系匪淺,兩人之間的親密程度遠超普通朋友。
這個新出現的人物立即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關注。調查組當即決定,將這位名叫史寧的神秘男子列為重點調查對象,希望能從中找到破解案件的關鍵。
——全新疑點出現——
史寧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在與前妻離婚后就與李心楊開始了同居生活。當得知李心楊的死訊時,史寧表現出了深深的悲痛,他的眼淚和哽咽讓在場的警官們都感到了這份感情的真摯。
在與警方的交談中,史寧透露了他與李心楊同居期間了解到的一些情況。
他提到李心楊與父親的關系一直很糟糕,這個年輕女孩似乎對回家有著強烈的抗拒,因為女友如此抵觸自己的家庭,所以史寧表示,他想要娶李心楊,給她一個安穩的家。
就在案發當天,他還勸說李心楊回家過年,希望能夠改善父女關系。然而,這次談話后,李心楊便從他家中離開了,這成為了史寧最后一次見到她。
警方仔細核查了史寧的不在場證明。通過調取出租車GPS記錄和乘客證言,確認案發時史寧正在市區跑車。
這個鐵證使得警方不得不將史寧從主要嫌疑人名單中排除。
然而,史寧的證詞引起了警方對李心楊家庭關系的高度關注。他們開始深入調查李心楊與父親李建國之間的矛盾。
令人驚訝的是,這對父女關系惡劣的問題竟然是小區內公開的秘密。鄰居們紛紛表示經常聽到他們家傳出爭吵聲,有些人甚至目睹過李心楊深夜被趕出家門的場景。
就在調查陷入僵局時,法醫部門傳來了一個重大發現。
在對李心楊房間內采集的血液樣本進行DNA分析后,他們在其中發現了李建國的DNA。這一發現立即將案件的焦點重新聚集到了李建國身上。
警方意識到,他們可能忽視了最危險的嫌疑人就在眼前這個事實。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整個調查組都感到震驚。
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李建國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那些曾經被忽視的細節,現在都變得意味深長。
警方決定對李建國展開更加嚴密的監視和調查,希望能夠盡快破解這個令人不安的謎團,還李心楊一個公道。
——真相終于大白——
在鎖定李建國之后不久,警方在調查周邊環境時,意外獲得了一段私人監控錄像。
這段錄像記錄了案發當日的關鍵時刻:李心楊在晚上8點多回到家中,而在她準備出門時,一個男子將她拉了回去。這個細節立即引起了調查人員的高度重視。
更令人震驚的是,監控還捕捉到案發后,一個與李建國體型相似的男子匆忙出門,手里拿著衛生紙,似乎在擦拭什么。
這一幕讓警方對李建國的懷疑更深了一層。
回顧整個案件,警方發現了一個之前被忽視的關鍵點:李建國在發現女兒尸體后,第一時間叫來的是殯儀車,而不是救護車或報警。
這個異常的行為讓調查人員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推測:李建國可能是在試圖毀尸滅跡。
面對鐵證如山,李建國終于崩潰,承認了殺害女兒李心楊的事實。
在長達數小時的審訊中,這位父親道出了這場悲劇的始末。李建國訴說著多年來與女兒的惡劣關系,李心楊常年不回家,每次回來都會引發激烈爭吵。
案發當天,李心楊再次想要離開家。李建國試圖挽留,但局面很快失控。在激烈的爭吵中,李心楊不僅辱罵父親,還威脅要告他強奸。
這句話徹底激怒了李建國,他覺得這樣的女兒不如沒有。在盛怒之下,他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了毒手。
事后,李建國試圖偽造現場,企圖逃脫法律的制裁。
他以為只要報警,就能擺脫嫌疑。然而,他低估了現代刑偵技術的力量,也高估了自己掩蓋罪行的能力。
這個令人心碎的案件揭示了一個破碎家庭的悲劇。多年的隔閡和誤解最終釀成了無法挽回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