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已經連續兩月被比亞迪反超,國內最大車企稱號或被“終結”!
7月,上汽集團批發銷量為25.15萬輛,同比下滑37.16%,而比亞迪為34.24萬輛,同比增長30.60%。這是比亞迪年內連續第二次超過上汽集團。6月,上汽集團批發銷量30.05萬輛,同比下滑25.92%,而比亞迪為34.17萬輛,同比增長35.02%。
上汽集團和比亞迪的市場表現形成巨大反差,此消彼長之下,上汽集團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已經遭到嚴重威脅。截至7月底,比亞迪累計銷量195.54萬輛,同比增長28.83%,而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為207.84萬輛,同比下滑15.92%。上汽集團和比亞迪的銷量差距僅12.3萬輛,隨著合資品牌的式微,上汽集團的跌幅正在不斷擴大,按照目前的市場表現,比亞迪僅需兩個月便能反超上汽集團,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廠商。因此,合資品牌的反攻,將是上汽集團未來5個月的重中之重,特別是上汽通用。
隨著合資陣營市占率的下滑和自身電動化轉型不利等原因,上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上汽大眾7月批發銷量為8.10萬輛,同比下滑18.18%。具體車型來看,7月朗逸(參數丨圖片)家族以2.44萬輛的成績奪得燃油車銷冠,帕薩特家族銷量為2.05萬輛,而探岳和途觀L也均在萬輛以上。在電動車領域,ID.家族單月新車交付1.13萬輛,其中ID.3銷量為8282輛。
相比之下,上汽通用的表現十分慘淡,其7月批發銷量僅1.50萬輛,同比下滑82.42%,1-7累計銷量24.06萬輛,同比下滑55.14%。不過,零售數據顯示,7月上汽通用批發銷量為3.80萬輛。批發銷量和零售銷量的巨大反差,一方面是上汽通用為了給經銷商降低庫存而減少批發,另一方面也確實是上汽通用所面臨的市場挑戰而不得不選擇降低產能。
目前,上汽通用經營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三大品牌,其中別克是主要銷量來源,7月零售銷量為26503輛,凱迪拉克為8203輛,而雪佛蘭為3301輛。具體車型來看,三大品牌僅一款車型銷量在5000輛以上,別克GL8家族為8229輛,其中燃油版銷量為4746輛,插電混動版為3483輛,別克君威為4807輛,凱迪拉克CT5為3796輛,凱迪拉克XT5為2161輛。
合資板塊下滑的同時,自主板塊的表現也不理想。7月,上汽乘用車批發銷量為5.03萬輛,同比下滑29.95%,1-7月累計銷量38.51萬輛,同比下滑20.19%;近年來,隨著包括比亞迪、吉利、奇瑞在內的自主品牌加速產品布局,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名爵、飛凡的表現都不大理想。從7月的表現來看,三大品牌旗下無一款車型在3000輛以上,銷量最高的是MG5,為2680輛,其次是榮威i5和榮威D7,分別為2555輛、2433輛,其它車型均低于2000輛。
過去幾年,榮威不僅沒能趕上電動化轉型的紅利,更是在時代的大潮中不斷丟失份額,哪怕是為了新能源賽道而最新推出的“D系列”D7雙動力和D5X DMH,也暫時沒有在主流家轎市場掀起太大浪花。名爵雖然加快布局海外市場,并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國內市場的表現卻一塌糊涂,旗下僅兩款車型在千輛以上,銷量最高的是售價最低的MG5,其次是去年推出的MG7。至于飛凡汽車,其在售車型僅有F7和R7兩款,銷量也是不堪入眼。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高端電動品牌,上汽智己7月銷量為4180輛,同比增長142.74%,1-7月累計銷量2.66萬輛,同比增長131.34%。雖然上汽智己銷量實現大幅增長,但實際體量并不大,想要依靠上汽智己補齊缺口的可能性并不大,特別是當前20萬元級別電動車市場極度內卷的背景下,甚至可以說上汽智己連腳跟都沒有站穩,畢竟剛剛上市不久的小米汽車已經連續三月銷量破萬。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11萬輛,同比下滑21.85%,占集團總銷量28%,而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50%,意味著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遠低于市場水平。
2006年,上汽集團熱銷122.4萬輛,一舉超越一汽集團,坐上車市年度銷冠寶座。此后,上汽集團就牢牢穩居這一位置,銷冠頭銜從未旁落。2023年,上汽集團銷量502.09萬輛,連續第18年榮膺年度銷量第一的桂冠,連續18年蟬聯中國最大汽車集團的頭銜。
進入2024年,它們繼續此消彼長,剛剛過去的6月和7月,上汽集團連續落后于比亞迪。拐點已現,這可能預示著今年中國最大汽車集團或將易主。
上汽迎最大規模高層換防,能否挽回下滑頹勢?截至8月15日,上汽集團在2024年完成了最大規模高層調整。從上汽集團到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涉及調整人員多達15名高層,幾乎完成集團到各分公司的全面換帥。無論是其變動頻率還是涉及人數、職位,在如今的汽車行業內,都可謂是獨一份的存在。
7月10日,上汽集團官宣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原董事長陳虹由于到齡退休辭去董事長及其他職務,王曉秋成為上汽集團新董事長,賈健旭擔任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上任后,旗下品牌也陸續發生人事變動。上汽大眾方面,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不再兼任上汽大眾總經理,原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海龍接任上汽大眾總經理一職。上汽通用方面,原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盧曉接替莊菁雄擔任總經理,原上汽集團總裁助理蔡賓擔任上汽通用汽車黨委書記,原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薛海濤接替陸一擔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
不可否認,上汽集團已進入轉型的“深水區”。合資品牌銷量走低,歐盟又對中國電動汽車高筑“關稅墻”,如何加快自主品牌崛起,減輕海外市場經營壓力,這些問題仍待新任管理層解決。期待如此大規模的高層架構調整,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對其創新轉型、重回發展正軌起到積極作用。
當下,正值新能源汽車變革、自主合資市場地位互換、中國汽車出海遇阻的特殊時期,上汽集團也面臨著種種挑戰。無論如何,不管是集團的變動還是合資公司的變動,都是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加速新能源轉型。從根本上來講,車企轉型需要新的領導改變過去相對陳舊的內部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打造新的團隊,以帶領公司更好的走下去。至于上汽集團是否會被比亞迪反超,拭目以待。
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