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王陽明把“比心”當成娘炮的動作,傷了誰的心?
中國臺灣男演員王陽明參加活動被粉絲要求比心,遭到王陽明果斷拒絕,王陽明稱,我不比娘炮的動作,只給掌聲。此言論讓一些網友破防,比個心有那么難嗎?
據了解,活動當日有粉絲高舉著精心準備的手幅,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向王陽明伸出了雙手,做出了當下流行的“比心”手勢,希望以此表達對偶像的喜愛與支持。然而,面對這份來自粉絲的深情厚意,王陽明并未如眾人所料地回以同樣的手勢,而是用雙手做了一個有力的擊掌動作,簡潔而有力。此回應引來一些網友破防,認為王陽明應以“比心”回饋粉絲,這樣才有禮貌。但男神并沒有這么去做。
事后,王陽明回應稱:“我不比娘炮的動作。”“比心”手勢在內娛盛行多年。許多愛豆因為不會“比心”現場學習。然而,這個手勢卻并非國內文化。“比心”手勢在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特定的性別色彩。最初流行是韓國明星所使用,通過使用拇指和食指相交成愛心的形狀來表達對粉絲或是朋友的愛意,后來這種習俗傳入內娛。
作為娛樂圈公眾人物,應當有責任傳遞正面的價值觀。比心手勢雖然溫馨可愛,但不能因此傳遞出可能引發誤解的信息。王陽明選擇擊掌的動作更能傳遞力量、團結和正面的能量。
對此,一部分網友認為王陽明謹慎選擇自己的言行,維護個人形象的同時,也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他們贊賞王陽明敢于發聲,堅持自己的立場,展現了文化自信的一面。
也有部分網友認為,王陽明拒絕粉絲的“比心”請求,是對粉絲情感的一種忽視和傷害。在這些粉絲看來,比心手勢只是一種表達愛意的方式,王陽明的回應顯得有些過于敏感。
爭議背后折射出的是當前社會對于文化認同與自我的表達。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與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一些外來文化元素逐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成為公眾表達展現個性的方式。然而,在發揮其它國家文化的同時,要不忘自己的文化根脈和身份認同。
王陽明的舉動,雖然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意。他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自己的文化自信,不盲目跟風,不隨波逐流。同時,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引導公眾,傳遞正能量,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合作可留言,轉載請注明來源“娛樂點點談”,謝謝!)
作者:水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