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郵政下發《關于嚴肅郵資票品經營銷售紀律的通知》,里面著重介紹了打折郵票的危害,并罕見的提出“祛除痼疾頑疾”的四個檢查方向。
通知下發至今已過去兩個月(截至8月19日),這段時間中國郵政共發行了6套郵票,分別為6月15日《秦嶺》、6月16日《紀念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7月13日《封神演義(一)》、7月26日《第三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8月3日《莫高窟(二)》和8月9日的《當代美術作品選(三)》。
查閱最新的市場價格,6套郵票的表現如下:
6套郵票的8個品種中,只有“黃埔軍校”和“封神小型張”保持在面值以上,其余均在打折狀態,折扣最深的是6月15日的《秦嶺》,只有面值的57%。
不過《秦嶺》發行日期與通知下發日期只相差一天,執行不到位也是極有可能的。
而下一套就是設計與題材都不討喜的“奧運會”,按照以往發行經驗,也是注定骨折的郵票,可如今的價格卻穩定的保持在七折以上,可見文件執行還是有效果的。
只是如果按照預訂戶付款金額計算,6套郵票加上兩套升值產生的溢價,預訂戶依然有5.9元的虧損,還是不如直接在二級市場購買來得劃算。
好在通過折扣數據可以看到,通知發布后的兩個月時間里,新郵的折扣力度正在逐步變小,2023年紀特郵票中已有不少跌破面值五折,而同一發行量水平的6套新郵,價格基本保持在七折以上,新郵票確實為這份通知挽回了一些面子。
文件的效果有了,卻沒能阻止新郵打折的出現,8個品種中有6個沒有達到銷售面值,所以治理還是沒有深入到本質,存在就是事實,事實中卻蘊藏著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沒有人會做賠本的買賣,部分基層郵局還是在為了某種目的打折出售郵票。
各地郵政如果能夠嚴格執行通知要求全部按照面值出售新發行的郵票,那么即使有少量急需用錢的人低價拋售郵票,也不會出現市場上如此大規模的半價銷售群體。畢竟商人不看好一套郵票可以選擇不進貨,但絕不會面值買了再打折賣給消費者。
所以新郵如果還在打折,那么一定還存在更低價格進貨的渠道,通知中著重介紹的“禁止向單一個人客戶大批量銷售50版及以上連號的整版郵票”行為,卻只能靠后期檢查和掃碼這些亡羊補牢的方式,要知道,牢補得再好也改變不了前期羊會跑的事實,如此防微杜漸,不如釜底抽薪。
為什么基層單位會打折傾銷郵票,難道連售賣郵票的郵局自己都不使用郵票嗎?如果在郵局內部流轉中,郵票面值真的是貨真價實的金額,那么相信不會再有任何人去打折傾銷郵票,只怕連現在市面上的打折郵票,也會迅速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