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時代新風 家國同夢”家風宣講暨“郵票里的家與國”特展在位于新都區的天府家風館啟幕。活動由四川省紀委監委宣傳部指導,成都市紀委監委宣傳部主辦,新都區紀委監委、區委宣傳部、中國郵政四川分公司聯合承辦,通過家風文化研討、家風故事分享、1000余張郵票特展,展示郵票里的家國情懷,探索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路徑。
“明朝時期四川狀元、新都人楊升庵,能成為一代大儒,憑的不僅是一顆文學匠心,還有一門好家風。”現場,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省社科院重點學科巴蜀文化學首席專家譚繼和,結合楊升庵家風,分享“家國同構”的理念。
西南民族大學中國文學教授、巴蜀文化研究專家祁和暉則從文學視角,特別說到從新都清流走出的作家艾蕪,“他的家族家風使他用腳步去丈量大地,最終成為一代文豪。”
活動現場,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東來教授帶來了他珍藏多年的“家風秘籍”——斑駁的《蘇氏族譜》、貼滿郵票的家書,還有20年前他寫給父母的第一封信。“郵票就像一扇小小的窗口,可以窺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歷史。”蘇教授說。20年來,他收集了4萬多封家書,從明清時期的族譜信件,到抗戰時期的家國情懷,每一封都訴說著不同時代的故事,每一枚郵票背后,都是一段等待被挖掘的歷史記憶。
從今日起免費向市民開放的“郵票里的家與國”特展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沉思。特展共展出1000余枚郵品,包括1840年5月6日,英國郵政總局正式印發的世界上第一枚郵票;1878年8月15日,清朝政府海關試辦郵政首次發行的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展覽以時間為脈絡,分為“忠厚傳家久”“熱血許家國”“壯志沃家邦”“萬家中國夢”四個篇章,勾勒出一幅別樣的家風家教圖景。據悉,該特展將持續至2026年4月30日。
同時,全國首個家風主題郵局——熊貓家風郵局也正式在天府家風館內設立,提供書信投遞、文創消費、文化體驗等多元服務,與郵票特展形成聯動。
活動現場,天府家風館4支志愿者服務隊接過聘書,成為新時代家風的“播種者”。“香城家風源遠流長,我們希望傳承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在當代高質量發展中煥發新的光彩。”新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羅嵐 王玉萍 楊都 記者 陳泳 攝影 陳泳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