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zhǎng)、國家注冊(cè)一級(jí)書畫鑒定師-湯發(fā)周先生說張大千畫山水風(fēng)格多樣,富于變化,有師董、巨的,有師馬、夏的,有師張僧繇的,有師李昭道的,有師倪云林的,有師王叔明的,有師石溪的,有師石濤的,等等。那么張大千畫黃山多為何種風(fēng)格呢?弘仁以畫黃山著名,梅清尤好畫黃山,石濤也不乏黃山景致的作品,此三人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
張大千曾遵師命而“三度褰糧,得窮松石之奇詭,煙云之變幻”,分別于1927年、1931年、1936年三上黃山。他從三十歲左右至八十歲左右作有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作品,如二十九歲作《仿石濤、華喦黃山白龍?zhí)丁?圖八一),題有:“黃山白龍?zhí)?以大滌子法為之,潭邊二老又似新羅山人中歲筆墨也。丁卯(1927年)重九后,大千張爰寫于大風(fēng)堂。”
三十六歲作《黃山文殊院》(圖八二),題有:“心疑騎日月,身已到蓬菜。甲戌(1934年)大千居士。”張大千的這些黃山山水作品的風(fēng)格多為石濤、梅清和弘仁三人。這倒不是因?yàn)檫@三人是“黃山畫派”的中堅(jiān),而是因?yàn)檫@三人能表現(xiàn)黃山。他曾將這三人的黃山作品做過評(píng)價(jià),說:“畫家與黃山多具夙緣,其中最杰出的是漸江、石濤、梅瞿山:漸江得黃山之骨,石濤得黃山之神,瞿山得黃山之變。這三位畫家,雖草草數(shù)筆,亦無一筆不與黃山契合。”他還說:“黃山皆削立如瘦,上下皆窠前人,如漸江、石濤、瞿山俱以此擅名于世。漸江得其骨,,石濤得其情,瞿山得其變。近人品定黃山畫史遂有黃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戶庭也。”
他還在《黃澥云濤》中題道:“黃山千變?nèi)f化,莫可端倪,惟漸江能寫其骨,瞿山能寫其幻,清湘能寫其情,三家外無有與其奇者。既然“三家外無有與其奇者”,那么張大千自然要在畫黃山時(shí)師梅清、石濤、漸江了。在石濤、梅清、漸江中,張大千師漸江的較為少見,大多師法梅清、石濤。既然張大千在畫黃山時(shí)大多師法梅清、石濤,就是說還有不師法梅清、石濤的。張大千于三十八歲時(shí)在《松下高士圖》中題道:“寫黃山自有黃山一種面貌,不必曰仿某家某派也。丙子(1936年)二月,大千居士張爰。”(未完待續(x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