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家最關注的是兩件事兒,一個是房屋養老金,另外一個是昨天晚上官方發布的油罐車混裝食用油的調查結果出來了,都和我們有切身關系,都來聊聊。
房屋養老金這個事情其實比較簡單,目前抖音和微博上流傳的信息80%都是假的,特別是說一百平米的房子,每平米要交一百多塊錢,每年都要交,這一看就是假的,短視頻平臺流傳得非常廣,配上一些煽情的音樂很容易讓人沒腦子。
簡單算算就知道了,每平米100多,100平米以上的房子要交1萬多一年,20年要交30萬左右了,大點的要交50萬了,30年要交四五十萬了,有這個錢直接再造一棟不好。
就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房屋養老金分為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還有一個是自籌賬戶。
個人賬戶其實就是變相的住房維修基金中,這部分錢買房的時候就交了,跟房不跟人,全國房地產沉淀了將近1萬億的住房基金;公共賬戶資金則由地方相關部門籌集資金,畢竟賣地的時候業主付了那么多土地出讓金。
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是資金使用效率,以及資金使用原則,是否透明。公共資金最大的問題除了該不該繳,還有就是怎么用的問題。
有人說住房維修基金的使用可以參考社保基金,真要這么干了大伙兒肯定抽你一大嘴巴子。社保是現收現繳,年輕人交的錢,給已經退休的老人發,有些老人退休七八千上萬,有些老人上百。
如果住房基金參考社保基金,你為了保障你住房安全的錢,會被立馬劃給現在已經需要大修的老破小,這其實就是變相的養老金,買房的年輕人交一筆錢給住老房子的老人家們修房子。
年輕人打工要交養老金給他們養老,年輕人買房還要交錢給他們修房子,年輕人會累死,倘若真是如此,建議年輕人就別買房了。專款專用的事,這么一搞,就變成了割新入場年輕人韭菜了,年輕人只能選擇不入場了,真當大家都傻啊。
就目前的信息看,我個人是支持房屋養老金制度的,畢竟沒有新的負擔,住房維修基金劃撥到個人賬戶我覺得也沒啥問題。
最重要的是,基于常識你必須接受的一點是,房子作為一個商品,肯定是有壽命的,再加上咱們這邊大多數都是高層超高層,又不是獨棟一戶建。
里面的電梯、消防,外面的墻面,也都是有壽命的,別說樓塌了,一些老房子墻面松動,掉下來一塊磚,都受不了,定期體驗,房屋修繕,是很有必要的。
還是那句話,做這件事是沒問題的,問題就在于公共資金池的監管和使用原則,誰交錢誰受益,不要搞成誰買得早誰受益,年輕人經不住這么個薅法。
接著來聊聊油罐車調查結果的事兒,昨天各大官媒都發了通報,通報信息內容非常扎實,什么車牌號什么時間點到達哪里,裝了什么東西,這些食用油最后被賣到哪里去了,賣了多少,都寫得清清楚楚。
甚至有個罐車司機謊稱自己洗了車,但蜀黍們一查就發現他說謊了,因為罐車軌跡周邊沒有符合專業要求的洗車店。
通報的總結就是三點:第一,兩輛油罐車確實有問題,沒有清洗罐車直接裝運食用油;第二,其中一輛三分之一的油被用于飼料加工,另外三分之二還沒來來得及賣出已經被封存了,另外一輛拉的31噸油賣了29噸,被用了21噸多,都是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同志們用的;第三,大排查之下,就這兩輛罐車有這個問題,沒有發現其它同類問題。
很多人說新京報記者上大分,在我看來,是新京報記者逃過一劫,不知道這位朋友下次還會不會這般挺身而出做這種實地調查報導了,確實心有余悸,因為做得不好,就會被罵死。
當初這個事情爆出來之后,就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在借題發揮,別有用心,覺得這是西方糧油資本的陰謀,這類聲音相當大。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我國有各種油罐車超過18萬輛,根據排查結果,就這2輛油罐車存在混裝食用油的現象,這個概率幾乎可以小到不計,偏偏被新京報這位記者撞上了,其中有一輛裝的食用油還被賣掉了。
只能說運氣太好了,但凡運氣沒那么好,就撞不上這么好的選題,但凡運氣再差點,其中一輛混裝的食用油沒有賣出,直接被封存,那就得被罵死, 又沒賣出去, 你們記者在這瞎說些什么。
之前有媒體的同行,以前做記者,有時候聊天,他會冒出來一句,調查記者,狗都不當。確實不好當。
又是周一了,打工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