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貴”是中國在國際交流互動中,一直堅守的友好準則。
但,中國維持“和平、友好”的初衷,并不代表中國就會任人拿捏,面對一些惡意為難的行為,中國不止會堅決抵制,還會及時做出反擊。
先前,歐盟單方面宣布加征中國電車關稅,中國已經進行了一次反擊,結果歐盟還是一意孤行。
這一次,中國商務部直接召集業界專家開會,準備對歐盟豪車油車動手了。
中國直接對歐盟放大招,將會掀起怎樣的局面?
一、歐盟對中國電車“動手”的動機
去年9月份,由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牽頭的中國電車“反補貼調查”,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
終于在今年6月份,馮德萊恩宣布繼任歐盟主席的同時,還發布了對中國電車加征關稅的提案。
表面上,馮德萊恩給出理由是中國電車存在故意賣低價的嫌疑,給歐洲的車企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所以必須對中國加征關稅,才能讓歐洲車企得以正常發展。
但實際上,歐盟對中國電車“動手”,絕不僅僅這一個動機,背后肯定還有不為人知的理由。
不可否認,中國電車,無論價格、質量、性能還是服務,都具備了一定的優勢,能為中國車企開拓歐盟市場提供很大的助力。
而且運費、關稅加起來,也比歐盟本土汽車價格要低很多,所以歐盟本土汽車確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壓力。
另外,中國電車大量進軍歐盟市場后,歐盟本土車企將會大受打擊,汽車行業就業前景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原本,歐盟本土汽車大力發展,能為歐盟國家提供至少1290萬個工作崗位,
但現在直接從中國進口汽車,就意味著有很多人可能面臨下崗的風險。
所以為了保證歐盟國家的就業水平,歐盟便想出了“加征關稅”這一方案。
歐盟加征關稅,也有可能是為了逼中國車企去歐盟建廠。
把中國電車鎖在歐盟的市場中,既可以為本土汽車提供更多的供應鏈接,又能順便解決了就業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后歐盟加征關稅,與美國也有一定的關系。
從先前美國對中國電車關稅稅率的25%提高至100%,已經明確顯示出美國打壓中國電車進軍美國市場的野心。
那么被美國極力拉攏對抗中國的歐盟,雖然并未表態站哪一方。
但從它此次的行徑來看,很難不讓人猜測,歐盟是為了配合美國,才會如此堅決對中國電車實行“加征關稅”。
從這幾個方面,不難看出歐盟的如意算盤打得有多響。
但算盤打得越響,中國就越會拼盡全力反擊,讓歐盟徹底認清事實。
二、中國反制加碼,以牙還牙
中國憑借自身實力,坐到了如今“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就證明中國不是吃“素”的。
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都妄想通過這些無厘頭的打壓,遏制中國的發展。
既然與歐盟協商無果,中國就只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中國先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豬肉開始,對這些進口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中國每年進口的豬肉高達60億元,其中歐盟進口的豬肉價值高達25億歐元。
另外歐盟的白蘭地,在中國也是非常熱銷的,光全年一整年中國就向歐盟進口了價值15.7億美元的蒸餾葡萄釀造的烈酒。
所以無論是白蘭地,還是豬肉,都是狠狠擊中了歐盟的痛點,歐盟將會為失去中國這個龐大市場感到后悔。
而且中國對歐盟的反擊,還遠不止于此,歐盟的乳制品、大排量進口豪華油車都將面臨中國的反補貼立案調查。
中國給出的理由,也相當合理:為了促進行業的綠色轉型,以及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腳步。
當前歐盟對中國出口的豪車油車數量已經高達百億,歐盟若再不看清局勢,與中國好好協談,最終結果也只是得不償失。
三、中國車企如何齊心協力“曲線救國”?
中國國內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了,像比亞迪這樣的大型車企,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就必須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歐盟剛剛發布了“禁售燃油車”的提案,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進軍歐盟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沒想到歐盟會突然來這么一招—給中國車企加征關稅。
此時,即便是懷揣著強烈的打破歐盟市場愿望的中國車企,面對歐盟的無故找茬,也要及時擺正自己的態度,齊心協力“曲線救國”。
針對歐盟提出的加征關稅草案,中國車企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首先中國車企將合作目標從歐盟轉向了西歐,比如奇瑞汽車第一時間與西班牙Ebro-Motos公司展開合作。
通過CKD(全散件組裝)模式,將車子的零件運到西班牙工廠再進行組裝,如此以來,便能大幅度降低關稅成本。
另外,中國其他車企也在逐步推行該計劃中,既能保證中國電車繼續開拓海外市場,又能給車企減輕關稅壓力,關鍵是不用被歐盟死死地壓制。
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也是中國車企應對歐盟加征關稅的最佳措施之一。
既然歐盟想學美國,阻止中國電車繼續開拓市場,索性就直接把生產基地扎根下去。
目前比亞迪已經做好在匈牙利、土耳其建工廠的計劃;吉利也緊跟其后,決定在比利時建工廠,并全面生產和銷售新車型EX30。
不過,中國車企若想真的打開歐盟汽車市場,除了避開關稅之外,還要在自身品牌實力和認可度上下功夫。
目前來說,歐盟消費者對外來品牌還有些抵觸,再加上歐洲老牌汽車實力也非常強大,給中國電車的銷售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壓力。
所以中國車企首要任務,是加快對技術、品質、服務等多方面的提升,憑實力闖進歐盟消費者的視線,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總之,只要中國車企齊心協力,任憑歐盟怎么使絆子,都定能殺出一條血路,開拓屬于中國電車的新市場。
四、歐盟為何給特斯拉放行?
在歐盟實行的中國電車加征關稅政策中,傷害最大的是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電動車。
雖然期間中國一直努力與歐盟協商,但歐盟最終也只是進行了小幅度的調整。
這種小調整對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來說,變化根本就不大。
就像是上菜市場買菜,一斤10元砍到一斤8元,結果老板只是象征性的少收0.5元的意思。
但有一家車企似乎得到了歐盟的“特殊”照顧,歐盟對這家車企進行單獨計稅,稅收只加到了9%。
9%的稅收,與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加收17.4%、38.1%和20%關稅相比,確實是九牛一毛。
那么這家車企是誰?為什么能被歐盟“放行”?
這家車企,就是當前美國最好的電車制造商——特斯拉。
特斯拉在中國建立了多個超級工廠,給中國電動車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力,但特斯拉歸根結底還是美國的品牌,它幕后的老板馬斯克,也是一個十足十的美國佬。
而此次歐盟堅決對中國電車“動手”,也是因為美國在背后推波助瀾,所以特斯拉能享受歐盟給予的特權,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美國總統大選還在持續進行中,以美國共和黨候選人身份重新入局“總統大選”的特朗普,正與另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哈里斯進行激烈的拉票中。
總統競選本身就是個極度“燒錢”的活動,集會、宣傳、組織見面會等等都要花錢。
特斯拉作為美國電動汽車的絕對領導者,自然成為了總統候選人拉攏合作的對象。
但作為創始人兼CEO的馬斯克,已經公開表示自己會全力支持特朗普參選總統。
也就是意味著在總統競選過程中,馬斯克會給特朗普提供金錢、資源和輿論上的無限支持,馬斯克的立場依然明確。
只要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馬斯克在美國的地位、實力、權利也將進一步攀升。
歐盟本來就不敢輕易得罪美國,假如真的按照對中國的加征關稅草案對特斯拉一視同仁,也等于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一旦馬斯克在美國享有更高的話語權,歐盟這邊也將陷入更大的威脅。
為了避免和俄羅斯一樣的下場,為了不讓美國將自己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歐盟只好明著給特斯拉放行。
但歐盟繼續對美國“言聽計從”,就真的能安然無恙嗎?按照美國一貫的作風和態度,事情未必會如歐盟所愿。
所以,如果歐盟真想過上安穩的日子,擺脫對美國的“恐懼”,拒絕美國的“控制”,才是最明智的決定。
結語
中歐貿易摩擦,終于來到了焦灼的階段,中國與歐盟多次磋商都未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既然如此,中國該出手時就得出手。
對歐盟的大排量燃油汽車提高進口關稅,便是中國給出的最大反擊。
面對惡意挑釁和刁難的行為,中國會以實際行動像全世界證明——中國再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東亞病夫”了。
#深度好文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