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給汽車行業“上了一課”的雷軍,在最意氣風發之時,卻被潑天的流量上了一課。雷軍發出“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的感慨,似乎過早了一些,風波遠未平息。
從小米SU7撞擊護欄后自燃帶來的安全隱憂,到NOA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過度宣傳的質疑;從SU7 Ultra原定1548匹馬力被限制至900匹引發的性能爭議,到售價4.2萬元的碳纖維前艙蓋被指散熱設計缺陷;近期甚至開始有不少車主反映小米SU7大燈外框和翼子板翹邊……小米汽車正經歷一場從技術到品控的全方位信任危機。
5月19日,雷軍個人微博連更數條,公布將于5月22日晚7點舉辦小米戰略新品發布會,并發長文“小米芯片之路”,歷數小米芯片研發過程。“2021年初,我們做了一個重大決議:造車。同時,我們還做了另外一個重大的決策:重啟‘大芯片’業務,重新開始研發手機Soc。”
同時,本次發布會上的另一重磅新品,小米首款SUV小米YU7備受關注。這一波源于汽車的流量反噬尚未結束,迎接這款新車的是又一波潑天流量,還是新一輪的質疑和危機?
圖片來源:微博@雷軍
即將舉辦的發布會主題為“新起點”。對于小米和雷軍而言,3月底的事故似乎成為了一道分水嶺。
在一場內部會議上,雷軍表示:“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誰也沒有想到,這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我們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社會和公眾要求我們去承擔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我們深刻地意識到,這是15年的小米無可回避的責任。我們不再是行業的新人,我們在任何一個產業里面,都沒有了新手保護期。我們要有更高的標準和目標?!?/p>
圖片來源:微博@雷軍
盡管依然有眾多網友為雷軍和小米打氣加油,但“新手保護期”一說,也引來了新一輪的指責和質疑。再加上小米SU7 Ultra退車事件不斷發酵,小米汽車的“頂流”反噬,遠未停歇。
退訂風波
曾經喊著“對標保時捷”的SU7 Ultra,如今被車主怒斥“4.2萬買個帶孔的蓋子!”
據悉,不少車主選擇加價4.2萬元選裝“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只為追求雷軍口中的“賽道級空氣動力學設計”。然而當車主拆開前艙蓋才發現,所謂的“雙風道”不過只是兩個裝飾孔,既沒有連接剎車散熱系統,也測不出任何導流效果。
這部分車主與準車主們認為小米涉嫌虛假宣傳,要求退車和退還定金。但談判過程顯然并不順利。
5月15日,在微博擁有204萬粉絲的網絡作家“風云XTony”發文稱,其作為小米SU7 Ultra挖孔版準車主,已經與小米汽車副總裁李某某、銷售交付服務部總經理張某,線下約談三個多小時,但沒能達成最終方案?!帮L云XTony”表示,小米方面說退訂會直接造成小米汽車的崩塌。該博主還稱他們的維權訴訟群目前已達70多人,準備一起起訴小米汽車虛假宣傳,主張退一賠三。
對此說法,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5月16日在其個人微博回應稱:“這兩天出差見了很多行業朋友,也和一些車主交流溝通,整個過程本人從沒說過謠傳的信息。”
然而緊接著又有多位小米SU7 Ultra準車主爆出“退訂遭遇60天冷靜期”。有車主傳出的聊天截圖顯示,小米汽車工作人員回應稱:“基于當前現狀,您的訂單我們不會繼續生產,原預計交付周期作廢。如您想繼續提車,您可在60日內,聯系我們溝通繼續生產。若超出60日您未能溝通申請繼續生產,則視您確實無提車意愿,我們再協商取消訂單相關事宜?!?/p>
“60天退車冷靜期”被嘲諷為小米汽車對行業的又一新發明,再一次掀起討論熱潮。
李肖爽稱,自己正在出發去下一個城市,會繼續去和用戶面對面交流溝通。相信只要真誠去溝通去解決問題,一定會取得用戶的認同。
但在不少車主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消費欺詐!沒提車的該原價退,提車的必須假一賠三”。
對于小米汽車于5月7日致歉聲明中承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并提供限時改配服務,以及贈送2萬積分(約合人民幣2000元)的做法,車主們也并不買賬,甚至認為是“打發叫花子”。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在部分車主和網友看來,小米汽車一方面承認自己表達不夠清晰,另一方面又不同意退單,態度極其傲慢。
目前,小米汽車與維權車主的談判仍在繼續。
困境重重
隨著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已經多次引發熱議,不同于燃油車時代經歷過上百年時間反復打磨出的汽車安全標準,近年來不斷更新的智能駕駛、電池安全、數據安全等問題及法定標準,行業內外仍在不斷進行修訂和完善。
作為造車中的新“頂流”小米汽車,在這些方面自然首當其沖。
5月16日,小米汽車發布新一期答網友問,針對“網上討論有小米SU7的前保險杠靠近大燈處出現一些形變的情況”進行回應。
小米汽車稱:“經過排查,我們發現極小范圍的小米SU7,車輛保險杠在安裝時因間隙調整不一致,邊角位置尺寸膨脹釋放空間不足,在經過陽光暴曬后可能會導致局部變形。如果您遇到此類情況,我們將為您提供免費的上門取送車和修復服務(時間約1小時內)。”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對此,浙江省消保委汽車專家表示,小米SU7翼子板設計偏大,裝配到一起過于緊密,沒有任何縫隙的話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因為熱脹導致頂起,這是設計造車經驗不足導致的,自己從事汽車投訴工作12年都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事實上,無論前期是因為宣傳而拉高了期待,還是對雷軍本人的信任開始出現裂痕,事到如今,許多小米車主正在從各個角度和細節審視自己的小米汽車,任何問題都能在社交媒體引發巨大的輿論關注。
汽車作為工業制造的集成之作,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進化與沉淀,這樣的審視對于一個剛剛造車幾年的新生企業而言或許有些殘酷,但這些在短短幾個月前還是“兩廂情愿”。
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按照雷軍在個人微博發布的信息來看,將于5月22日舉辦的小米戰略新品發布會,即將發布的重磅新品包括手機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YU7”等。
近期的各種事件和質疑會不會影響首次亮相的新車的口碑和銷售,同樣備受關注。
近幾周,小米汽車銷量有所下滑。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終端銷量數據:2025年第17周(4月21日至4月27日),小米汽車終端周銷量為7000輛,較第16周環比下滑2.8%;第18周(4月28日至5月4日)小米汽車終端周銷量為5700輛,環比下滑18.8%;第19周(5月4日至5月11日)銷量為5200輛,環比下滑9%。
雷軍于5月16日的個人微博中談及小米造芯路時寫下了“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如果能夠度過此次危機,造車十年后,再回顧當下,不知雷軍又將作何感慨,是否還記得當年的豪言壯語:“我們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