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18日,廣東省教育學會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在東莞舉辦2024年廣東省中學地理研學實踐成果交流展示活動,活動以“開展跨學科主題自然研學,培育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為主題。我校地理科教師趙雅婷、覃貽鋼、潘曉晴、林曉玲、蘇炎五位老師組隊參賽,并取得高中教師組二等獎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1【背景——走向野外】
為貫徹《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廣東省教育廳等12廳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地理課程改革,提升中學地理教師研學實踐課程設計能力,培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和生態文明意識,本次活動要求參賽隊伍圍繞主題,進行野外考察,撰寫研學實踐方案,制作PPT進行小組匯報和答辯。
我校參賽隊伍積極考察,合作研學,提交了高標準的成果。
2【賽程——第一現場】
本次大賽面向全省各地級市中學師生,參賽面廣,競爭激烈。研學比賽的具體地點、形式、題目等信息都是在比賽當天早上到達考察地點前才公布,同時要求參賽選手上午實地考察結束后,要在下午兩點半前完成一份主題突出、目標明確、任務得當、邏輯清晰、結構完整的研學實踐課程設計方案并且將課程方案主要內容制作成 PPT 進行匯報答辯。這一種比賽形式無論對于參賽選手的體力還是腦力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那么多內容,需要參賽隊伍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研學經驗、高度的團隊協作配合。
3【準備——有的放矢】
在收到比賽通知后,我校地理科組迅速組隊參加比賽。6月27日學科帶頭人姚雁老師為參賽隊伍組織研學賽前培訓,分享優質研學課程設計案例,探討課程設計方案,使參賽教師對課程設置的完整性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
在比賽前一天晚上,老師們聚集在一起,圍繞著主題對可能涉及到的研學點、研學任務、研學方案以及匯報PPT主題等進行緊張的討論與初步制作。
4【考察——身臨其境】
研學考察點1——石排紅石山公園
7月16日早上7:00準時乘坐大巴車開往第一個研學地點:石排紅石山公園,這個考察點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但是我們并沒有慌亂,緊急開始分工讀題、審題、查找相關資料,根據研學的經驗,預設可考察的角度、思考相關的任務,以彌補前期準備的不足。
紅石山公園位于東莞市石排鎮石排大道,以其獨特的紅砂巖采石場遺址而聞名,是東莞唯一的紅砂巖采石場遺址,屬人工丹霞地貌景觀。后當地政府將燕嶺古采石場遺址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將嶺南元素融入公園以保護開發為原則,體現了“因地制宜”和“優先保護遺址、促進城市發展、融入市民生活、突出當地精神”的城市發展理念。?紅石山公園作為全力推進生態修復的項目之一,最大限度保持了古采石場遺址原貌,被打造成了一個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和生態保護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丹霞地貌正是高中地理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而古采石場的改造正是生態文明的體現。懷著緊張激動的心情,在一個小時之內五位老師分工合作,分組考察公園內不同地點的景觀,并形成自己的課程設計思路,最后進行交流整合。
研學考察點2——燕嶺濕地
8:45準時出發去往第二個考察點:燕嶺濕地。燕嶺濕地是全國最大的水質凈化人工濕地工程 ,位于東莞生態園西北角,它曾經是東莞六個鎮區邊緣的污水聚集區和垃圾填埋區 。2006年,東莞市政府通過水系改造、水生態修復和水體景觀規劃,將其打造成一個生態亮點 。燕嶺濕地的水質凈化工程通過人工濕地與自然濕地的物理、化學、微生物以及植物吸收等作用,深度凈化南畬朗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實現污水的循環再生利用。除了水質凈化功能,燕嶺濕地還具有生態修復和景觀美化的作用,公園內有豐富的水生植物和鳥類。如今燕嶺濕地已成為東莞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公園免費開放。
濕地改造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成功案例,濕地的改造和發展,不僅與地理學科息息相關,更是體現物理、生物、化學多方面課程內容,對我們教師跨學科教學和學生綜合思維培養十分有益。
5【答辯——胸有成竹】
11:00考察結束,我們去往答辯地點,開始緊張的準備最終報告和答辯內容。三個半小時時間內,我們緊張地進行著頭腦風暴,分工完成自己的報告內容,遇到問題一起解決,忙碌到邊吃午飯邊寫報告。但是組內成員無一人抱怨或者懈怠,精誠團結和諧合作精神使我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報告和匯報答辯課件制作,并順利完成答辯。
6【收獲——不止證書】
7月18日,比賽結果揭曉,我校教師隊伍獲得2024年廣東省中學地理研學實踐成果交流展示活動高中教師組二等獎第一名,并和此次參會的地理教育界專家們合影留念。
但最大的收獲,不止于一紙證書,而是證書后的經驗總結。
(1))本次比賽的準備和參賽過程,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成長經歷。從賽前的緊張籌備到賽中的實地考察,再到最終的答辯匯報,每一步都凝聚了老師們的智慧和汗水。我們學會了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快速準確地分析問題,以及在團隊中有效溝通和協作。這些經驗將成為我們今后教學和研究工作中的寶貴財富。
(2)通過這次比賽,我們也深刻認識到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我們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進一步探索和實踐跨學科主題研學,將生態文明意識融入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我們也將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
(3)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通過培訓、研討等形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6【結語——攜手同行】
最后,我們要感謝所有支持和關心我校發展的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我們才能在這次比賽中取得佳績。未來,我們將繼續攜手同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書寫教改新篇章。
來源: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中學(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