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芯片,也被稱之為“工業糧食”,是當之無愧的制造業基礎,更在人工智能以及5G等等新興產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球十大芯片廠商就有7家總部設立在美國,然而到了如今,韓國卻消失在榜單之中,那么這一次前十的名單里,有中國的一席之地嗎?
全球芯片霸主花落誰家?
回顧整個2023年,半導體行業可以說是“寒風刺骨”,全球半導體營收總額只有5330億美元,同比下降11.1%。
不僅如此,數據還顯示在全球排名前25的芯片廠商之中,竟然只有9家在2023年實現了年收入增長。
也就是說有一大半的芯片大廠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有關這一點,SI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Neuffer還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他認為,雖然全球半導體銷售在2023年初處于低迷時期,但是整個下半年的反彈卻很強勁,因此有信心在2024年將這一趨勢延續下去。
就在前不久,相關機構公布了包括芯片設計、制造以及代工等諸多類型的25家半導體企業TOP榜單。
哪怕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仍然被這一組數據給震驚到了,在全球前TOP25半導體企業榜單中,竟然有13家美國企業!
其實也能理解,畢竟美國一直是高精尖技術的代表,在芯片行業更是沒有對手,或許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他們才會更有底氣對我們發起芯片針對。
好消息是,在前25名半導體企業榜單中,中國占據了四個席位,只不過,中國大陸僅有中芯國際排名第24位,其余三家則來自中國臺灣。
想起前不久,ASML一名高管在國際芯片技術會議上,毫不客氣的說隨時能讓中國光刻機變成廢鐵,再看看榜單排名,只能說中國芯片產業仍然任重而道遠。
不過,咱們也不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美國在擁有英偉達、高通以及英特爾這三家芯片公司的情況下,2023年芯片營收為475億美元。
反觀中國,在2023年卻創下了1716億美元的芯片營收總額,排名全球第二位,第一名則是營收達到1939億美元的韓國。
造成這一情況的有兩大因素,一個是全球半導體行業在進入2023年下半年以后,迎來了明顯的復蘇跡象。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全球需求的回暖,因此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也算是一個好消息。
當然,營收總額只能代表一個方面,接著咱們再來聊聊全球高端芯片廠中美韓之間的顯著差距。
進入2024年以后,作為AI芯片巨頭的英偉達就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毫不夸張的說,他們洋洋得意的樣子,簡直是在向世界宣告:全球芯片霸主仍然是美國。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中國芯片崛起之路
2023年,對于美國半導體行業來說也是“冷風刺骨”的一年,許多企業受到裁員和減產的影響,營收額僅有47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69.1%。
非要說原因的話,其實除了美國自身經濟問題之外,其實最根本的還是芯片行業技術創新減緩這一嚴峻形勢。
隨著英特爾公司在技術領域陷入困境,其實也將美國芯片產業的一大弊端暴露在世人面前,那就是如何改善技術基礎薄弱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那可是美國,老牌工業、科技以及軍事強國,怎么可能會出現芯片技術基礎薄弱的問題?
這一切的一切,其實源于美國長期以來對于韓國半導體技術一直在推行的“養成模式”,說白了,韓國半導體營收額這么高,離不開美國近些年來的技術支持。
現如今的局勢其實很明朗,芯片領域就是中美韓三國之間的激烈競爭,那么,中國能否打贏這一場沒有硝煙的“芯片之戰”呢?
也許,我們能夠從今年最新統計的排行榜單中得到答案。
上文說過,有7家高端芯片廠商的總部設立在美國,可一直是半導體行業領軍企業的韓國三星,卻并沒有出現在榜單之中。
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回榜單上,排名第一的是英特爾,緊接著就是德州儀器,一直飽受矚目的英偉達則位居第四名。
令人震驚的是,前十名的榜單中竟然有三家芯片企業是來自中國的!
海思和展訊(中國大陸)這兩家企業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這也正常,畢竟是最新崛起的芯片企業,但是聯發科(中國臺灣)稱得上是大家的老熟人了。
這也讓人不禁想起,前不久,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談到,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半導體設備領域距離國際最先進的水平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但是同時,中國仍然有上百家設備公司以及二十多個成熟的企業正在拼命努力,他們努力的方向則是覆蓋半導體十大類設備。
除此之外,尹志堯本人也很有信心,他覺得中國可以用五年或者十年的時間來達到國際最先進的水平。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其實也代表著尹志堯本人堅持在芯片領域“去美化”的鮮明態度。
值得慶幸的是,正是因為有了尹志堯這樣在半導體行業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企業家們,才有了如今國產芯片的日益崛起!
清華大學研究穩態微群聚注
截止2024年上半年,中國芯片出口總額以迅猛之勢超過了韓國,那叫一個揚眉吐氣。
但你意味著就結束了嗎?都知道光刻機對于中國來說,最不可忽視的就是“卡脖子”問題。
畢竟沒有頂尖的光刻機設備,就意味著5nm下的芯片制造仍然是遙遙無期,面對如此困境,咱們清華學子們并沒有想過放棄。
針對這一高科技障礙,清華大學近些年來一直在開展一項最新的實驗研究——穩態微群聚注。
通俗點來講就是想要切割什么尺寸的芯片,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數據,就能夠進行相對應的操作。
盡管目前該方案仍然在實驗階段,但去年就有人提到過實驗室落地事項的好消息,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不光要在高端芯片方面占據更大優勢,甚至能徹底擺脫“卡脖子”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