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如果有收獲,可關注本號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國,產量均占到了全球50%以上。
然而,今年夏天,我們很多人卻失去了“蔬菜自由”和“豬肉自由”。
上游原料在漲價,下游客戶卻想降價,處在“夾心餅干”位置的凍品廠家戰戰兢兢,“根本不敢跟漲”。
01
菜價漲幅創30年最高
從6月份以來,蔬菜已經連續9周上漲了。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8月23日-8月29日,全國286家產銷地批發市場19種蔬菜平均價格為5.28元/公斤,比上周上升0.4%,同比上升37.1%。6月第一周,這個數據為3.35元/公斤。
可以看到,蔬菜均價只用了兩個多月就漲了近一半。然而,這也只是批發價,等到了消費者手上,菜價大概還要再漲一半。
“我賣菜30年了,今年的菜價可以說是漲得最多的一年。”杭州一位賣菜攤販表示,從8月初開始,每樣菜都在漲,其中黃瓜漲勢最為驚人,從1.5元/斤漲到8元/斤,翻了5倍不止。
在上海,今年多種蔬菜價格翻倍在漲,黃瓜仍是漲勢最猛的代表,每斤價格從6月中旬的1.8元漲到8月中旬的6.3元,生菜也從2塊多漲到4-5塊,一條苦瓜賣到10塊錢。
今年7月,四川28種常見蔬菜中,有14種地頭價出現明顯上漲。其中,芥菜、黃瓜、茄子、大蔥、蓮藕等漲幅超過50%。
連山東省省菜“豆橛子”都變身“小金條”,往年只賣3-4元/斤,今年8月,青島、臨沂、濱州、濟寧、聊城、棗莊等地的長豆角賣到了6.99-9.99元/斤。
一名IP地址為北京的網友反映最近菜價暴漲:黃瓜從一斤2元變成7元,小油菜從一斤2元變成6元,青椒從一斤2元變成5元。“拿起一根黃瓜稱了稱,9塊,趕緊放回去了。”
在安徽合肥,一位超市理貨員介紹,基本所有蔬菜都漲價了,葉類菜均價5塊多一斤,辣椒8.8元一斤,蒜苗9.5元一斤,蠶豆更是12.8元一斤,“今年蔬菜趕上肉價格”。
夏天本是瓜果蔬菜集中上市的時節,為啥今年的“蔬菜刺客”那么多?
02
極端天氣成蔬菜漲價“罪魁禍首”
從歷年規律看,蔬菜價格呈季節性波動。七八月份,高溫多雨的天氣不利于露地蔬菜生長,一般每年這個時候菜價都會轉入上行通道。
為何今年菜價漲幅更大?極端天氣頻發是一大因素。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周向陽公開分析認為,全國蔬菜價格環比上漲,主要是因為南方地區持續降雨和局部高溫天氣,對蔬菜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北方蔬菜主產區在高溫環境下造成產量下降。
中國蔬菜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的持續高溫干旱,導致山東、河南和安徽等地菜農提前拔秧,縮減了產能。7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2.6%,平均日照時數比常年同期偏少10.6%。這明顯不利于蔬菜生長。
據新華社報道,高溫和連續強降雨不僅導致蔬菜產量下降,還影響了蔬菜品質,增加了蔬菜的采收難度和儲存保鮮費用。此外,我國蔬菜產區和銷區相對分離,跨區域調運進一步增加了物流成本。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今年蔬菜價格上漲,與市場上曾出現的“姜你軍”“蒜你狠”等價格壟斷現象有所不同。鮮葉菜冷庫冷鏈貯存成本高、耗損率高,加上各地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的違法成本高,資本炒作的可能性不大。
03
不光菜價暴漲,肉價也在飆漲
與此同時,熬過了漫長的下行周期,豬價似乎也進入了全新的上漲周期。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從周均價上看,全國豬肉批發價從2024年第10周(3月初)的低點開始震蕩上揚,截至最近的第35周,短短半年間,全國豬肉批發價就從20元/公斤漲到了27.48元/公斤,一斤漲了3.74元,一噸則暴漲7480元。
不止豬肉漲了,牛肉價格也已連漲9周。
根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集貿市場的監測,自6月份以來牛肉價格已連續9周環比上漲。8月第三周,全國牛肉平均價格68.4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1%。
夏季本是肉類消費淡季,今年肉價卻反常的淡季不淡,啥原因?
首先是豬肉和牛肉的供應量都減少了。豬肉供應減少,直接原因是去年第四季度北方三省冀魯豫地區突發大范圍動物疫病,散養戶及規模場均遭受不同程度受損,約40萬-60萬頭母豬受到影響,生豬產能減少。
牛肉則是因為受國際疫情反復影響,牛肉進口速度有所放緩。
供應少了,市場需求卻開始階段性爆發。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學校食堂、小飯桌等已陸續開始大量采購肉類食材,中秋節、國慶節“雙節”也為肉類繼續漲價提供了契機。
04
上游原料大幅漲價,凍品廠商直言“根本不敢追漲”
“今年不是一種原料漲,是大部分原料都在漲;不是漲3、5個點,而是幾十個點的漲。”河南某速凍食品廠家負責人張女士表示。
菜和肉是兩種至關重要的食品原料,所有凍品廠家必備。但今年菜、肉基礎原料暴漲,很多凍品廠家的成本壓力陡然大增,卻直言“不敢跟漲”。
“原料說漲價就能漲價,但我們根本不敢跟漲,客戶還希望我們降價呢,說是因為現在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嚴重。這樣下去,肯定要進一步壓縮我們的利潤。”張女士表示。
而經銷商希望凍品廠家降價,也實屬無奈之舉。“往年,連鎖餐飲系統一般是一年談一次價。今年上半年,很多連鎖餐飲已經找我們談了 4-6 次價格了,都是要求更便宜些。”北京一名經銷商表示。
今年北京餐飲行業的利潤之低,令人震驚。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規模以上餐飲業利潤總額1.8億元,同比下降88.8%,利潤率低至0.37%。
不止北京,上海更慘。
上海,2024年二季度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直接虧損了7.7億,北京至少還賺了。
超低利潤,正在席卷全國餐飲業。
餐飲和商超,是凍品廠家賣貨最重要的兩大渠道。如今,餐飲渠道已經有點“瘸了”,而商超渠道也陷入低價內卷不可自拔。
馬上贏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國線下商超中,速凍食品銷售額同比下滑近10%,但銷售件數同比下滑稍好點,為-8.66%,這意味著今年同樣的銷售額,賣了更多件產品,速凍食品在一定程度上以價換量,低價內卷。
好消息是,據專家預計,蔬菜漲價或在9月上旬回歸預期,9月中下旬批發市場的菜價會進一步回落,這將助力凍品廠家緩解成本壓力。
“今年凍品行業的內卷程度一直在增加,價格一降再降,大家都是在微利中掙扎。”江蘇一位凍品廠家人士表示,“好在凍品旺季馬上就開始了,希望這個冬天的行情給力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