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過去一年最熱門的戶外運動是什么,第一也許不太好說,但攀巖一定榜上有名。
2023年?紅書約有“攀巖”相關筆記65萬+,2019年至2023年之間,?紅書站內攀巖相關筆記數量增?了30倍。此外,2023年?紅書官方推出的相關話題閱讀超5000萬+,攀巖類?發布量年內增?超過200%。2023年,《三聯?活周刊》《GQ》《第?財經》等重磅媒體均發布過相關內容。
圖片來源:巖點《2023中國攀巖行業分析報告》
2024年,中國國家攀巖隊在2024巴黎奧運會女子和男子速度攀巖項目中斬獲兩枚銀牌,在實現了獎牌零的突破的同時,又一次點燃了廣大攀巖愛好者的熱情。
然而當我們把視角縮進一些, 就會發現攀巖似乎只有一半身子火出了圈,迎來飛速增長的是室內攀巖及其相關產業,小紅書上爆火的話題“上墻吧攀巖人”上的也是室內巖壁。
圖片來源:小紅書@運動薯
那么,和室內攀巖同根不同命的野外攀巖在中國的發展如何?2024年8月30日,歷經一年的調研走訪后,始祖鳥與攀巖社群共創的《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1987~2024》正式發布。在這份報告中,有關于中國野攀現狀的多角度解析,也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進行了總結。
《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1987~2024》
結合這份報告,我們也與身邊的攀巖運動從業者及愛好者聊了聊。或許讀完今天的這篇文章,你能對中國野外攀巖的現狀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野攀想發展,首先要有人
圖片來源:ARC'TERYX始祖鳥
當我們討論任何產業的發展時,除了其基礎構架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文化形成的必要前提——人。這里所提到的人指的并不僅是野外攀巖相關產業的從業者,還有廣大的巖友群體,他們為市場提供了需求,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驅動力。
始祖鳥的《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對巖友群體做了分類和數量統計,能夠達到萬人以上的地區(包含巖館、在地野攀、旅行野攀三種類型))只有北京、陽朔,以及上海。
圖片來源:始祖鳥《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1987~2024》
巖點發布的《2023中國攀巖行業分析報告》則指出:2023年,巖友的攀巖頻率相較往年更?,有8成以上巖友每周會去巖館攀巖1~2次及以上,較2021年上升了20%。相?巖館,巖友們去野外巖場的時間則不太固定,23.6%的巖友從未在野外攀巖,只有3.6%活躍在野攀資源?較豐富地區的巖友可以實現每周1~3次的野外攀巖頻率。
圖片來源:巖點《2023中國攀巖行業分析報告》
2023年,我國室內巖館數量大幅增長,根據?眾點評上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陸地區(不含港澳臺)商業攀巖館636家,相較2022年初統計的485家增?31%。這些主要增?依然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超?線城市中,但也逐漸滲透進更多?、三線城市?。
如此的增長速度卻未能為野外攀巖帶來更多新鮮血液,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中國的野攀線路數量較少,同時分布較為集中,大多數城市的周邊并沒有好的野攀資源。比如哈爾濱、錦州、大連這樣的東三省城市,線路數量分別為24條、28條、70條,巖友數量只有百人至千人。
圖片來源:始祖鳥《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1987~2024》
線路數量不足導致攀巖者的選擇受限,同時也增加了每條線路的使用壓力和等待時間。此外由于初級線路的數量不夠多,又大大增加了新人入門的難度。新人想要接觸野外攀巖,主要考慮的事情無非為兩件:去哪里,怎么去?
一帳Camplus的好朋友李夢蝶在2023年的一帳戶外節上第一次接觸到了野外攀巖,從陽朔回京之后便前往白河學習攀巖。作為一名攀巖時間半年左右的新人,她的一些經驗或許可以供想要接觸野攀的朋友們進行參考。
2023年10月,李夢蝶在陽朔一帳戶外節第一次接觸野外攀巖。圖片由本人提供
李夢蝶告訴我們,自己在陽朔接觸野攀之前,只在室內巖館上過一次體驗課,算得上是99新的小白。從陽朔回到北京,她報名了享攀攀登學校的初級攀巖課,開始在白河系統性地學習野外攀巖。在她看來,白河的地形很豐富,什么類型的巖點都有,所以學好了之后去別的地方爬也會很快適應。
想要入門野攀,如何前往巖場也是許多新人需要面臨的問題。北京的白河是全國范圍內少有的配備班車的攀巖社區,去這里攀巖的人們通常會在周六從北京市區內出發,當晚住在白河,第二天下午或晚上返回。而更多想要自己去享受野外攀巖的人只能自行解決交通問題。
李夢蝶在北京白河學習野外攀巖,圖片由本人提供
在白河學習完野攀之后,2024年李夢蝶去了趟歐洲,這也使得她有機會感受了德國和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的野攀文化和氛圍。
她告訴我們,自己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線路數量的差距?!叭绻蜷_theCrag,歐洲的巖場和線路都密密麻麻的擠成一坨,而且還有好多線路沒有收錄在里面。而且當地的戶外店里都有會有一個區域專門賣路書,一本一本擺滿好多個架子。”
李夢蝶在奧地利攀巖,圖片由本人提供
不難看出,線路數量的不足是當下中國野外攀巖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它與我們前面提到的“人”緊密相關,二者相輔相成。然而線路開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背后牽扯的因素有很多,遇到的難題也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說回“人”。
下一個“陽朔”在哪里?
2023陽朔一帳戶外節
2023年11月,我們在采訪Alex Honnold的時候讓他向中國的攀巖愛好者們問了一個問題:“現在是在中國發展這項運動的絕佳時機,這里有那么多山地資源,我敢肯定還有10個甚至更多像陽朔一樣的地區等待開發。所以我想知道在中國的地圖上,下一個‘陽朔’在哪里?下一個世界級攀巖地區又在哪里呢?”
在2023年的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上,周鵬同樣提到了這個問題:“像德國和西班牙這樣的歐洲國家,國土面積遠不及我們,但野攀線路卻是我們的幾倍之多。說實話,我每次想到這里都有些難過?!?/p>
周鵬在2023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上分享自己對中國野攀現狀的看法
《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指出,目前theCrag上全國范圍內最多的難度級別為5.10a,線路數量為1070條,而適合初學者的難度級別5.7~5.9的線路只有1622條。絕大多數野攀愛好者,需要更多基礎線路來體驗攀巖樂趣。
圖片來源:始祖鳥《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1987~2024》
活躍在上海的泓深是一位集定線員、攀巖博主、攝影師、教練、野攀領隊為一身斜杠青年,他在2016年接觸并學習了野外攀巖線路開發,往后便長期投入這項事業之中。
他告訴我們:“在行業內,即使是資深攀巖愛好者或是巖館教練,對線路開發的工作可能也了解得不多,因為互聯網上關于這方面的資料少之又少?!?/strong>泓深表示,在他認知范圍里,目前比較活躍的開線者年齡都相對較大,他們并沒有在社交媒體上做過太多宣傳?!按蠹铱赡荛_了很多線,但最多也就是發個朋友圈。”
開線中的泓深,圖片由本人提供
泓深回憶自己第一次接觸線路開發的時候,一桌子人坐在一起吃飯,其中大部分是70后,然后是80后和85后,再然后就是95后的自己了,幾乎沒有85后至95后之間年齡的開線者。此后的一段時間,泓深發現身邊和自己年紀相仿的人很少人對開線感興趣,大家可能試了一兩次就不再繼續了。
圖片由泓深提供
“同時,國內有能力的開線者相對扎堆,這其實也是中國線路開發要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便罱衲?月在陽朔和校長張勇聊了許多有關線路開發的話題,他發現其實陽朔有能力的開線者有許多,但本地又沒有什么值得被開發的地方了。而其他地區可能只能依靠一些當地愛好者,找一個山頭不成規模地開發一些線路。
“開發線路有很多現實的難題,比如食宿的費用和所需的器材。最怕的其實是場地的使用權問題,我之前在杭州做過一個巖場開發,大概一年之后景區就把巖場給封了。所以能不能讓線路持續保留在那里就成了我們在開線時需要最先考慮的問題,很多時候線路開完,去的人越來越多,當地的村民又不樂意了。”
開線中的泓深,圖片由本人提供
由于野外攀巖勢必會涉及到公共場所和自然環境,所以需要獲得當地政府或土地管理者的支持與許可,甚至是當地村民的許可。巖場的合規性問題是線路開發過程中會遇到的一大難題,目前看來這是一件耗時耗神的事情。
開線中的泓深,圖片由本人提供
綜上所述,中國野外攀巖線路開發所面臨的挑戰是復合型的,而且需要長時間深耕才能看到結果,緊靠個人力量很難實現突破。
在目前看來,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需要由相關的品牌或組織來牽頭,從培養更多更專業的從業者開始,提升從業者的器械使用能力和野外攀爬經驗。同時,定期發起全國范圍的野外線路開發項目,讓更多人參與進這項工作的同時協調好巖場的合規性,為中國野攀文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中國野攀的
新機遇與新方向
圖片來源:ARC'TERYX始祖鳥
2024年,“白天上班晚上上墻”一度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也讓這項運動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雖然上的是室內巖壁,但參與室內攀巖的人多了,也就代表野外攀巖的機遇正在變多。
《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就此給出了一些建議,以改變野外攀巖的現狀,讓人們更輕松地參與進來:
●周末巖友較多的巖場,可以參考北京白河開設周末班車,方便巖友前往巖場;
●成立基金會,維護現有巖場線路,定期更換生銹掛片及頂鏈等;
●成立志愿者組織,定期清理巖場雜草和垃圾;
●定期組織高水平開線者進行線路開發,增加高質量線路;
●整理與當地溝通經驗指南,加強與政府及土地所有人的溝通;
●加強攀巖普及教育,提高巖友的安全意識和禮儀素養。
圖片來源:ARC'TERYX始祖鳥
除此之外,目前我國青少年攀巖培訓市場也表現出了巨大的需求量。巖點發布的《2023中國攀巖行業分析報告》指出,有超過12%的巖館明確僅以兒童及青少年培訓為主要定位,更有9成以上的巖館以青少年群體為主要核心用戶。
香蕉攀巖的創始人錢小磊在去年接受我們采訪的時候就表示:“香蕉攀巖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店主要客群都不太一樣,比如長沙店有90%是父母帶孩子來的,同時還有越來越多長沙年輕人和父母開始嘗試攀巖并且轉化成了巖友?!?/p>
圖片來源:小紅書@香蕉攀巖長沙
2023年,一帳Camplus和巖時攀巖開啟了青少年攀巖免費體驗活動,這是北京市體育局青少年攀巖推廣項目重要的組成部分?;顒俞槍λ谐纸逃齀D的北京中小學生,在10月期間均可在巖時攀巖四家攀巖館預約免費體驗。
巖時攀巖的孫小美在活動期間接受一帳Camplus采訪時說道:“活動自推出后,巖時攀巖一周內接待中小學生近300人次。眾多學校班級由家長自發組織組團參加,也有學校計劃建立攀巖社團,打造攀巖特色活動等。有家委會家長體驗后評價反饋,小朋友與家長的全身心投入,融匯了淚水汗水笑聲掌聲。”
一帳&巖時攀巖“青少年攀巖免費體驗活動”海報
此外,青少年攀巖培訓對攀巖項目的后備人才培養也有重要意義。2022年,國家體育總局登山中心制定了《體育總局登山中心開展攀巖項目優秀競技后備人才“選星計劃”工作方案》《攀巖項目競技后備人才“選星計劃”推薦選材指標與指南(試行版)》。在梯隊建設方面,已逐漸建立國青隊和國少隊的選拔機制。
國家一級攀巖定線員、裁判員、運動員,前國青隊教練趙鴻宇告訴我們:“青少年始終是攀巖運動繞不開,或者說是我們最希望培養的群體。因為我們本身接觸攀巖的時間就相對較晚,大家基本都是成年之后才開始爬。但是隨著國內的攀巖運動的發展,這一代的孩子們有機會更早得接觸這項運動?!?/p>
趙鴻宇與中國隊的小隊員,圖片由本人提供
趙鴻宇認為,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如今的青少年群體代表的是未來的力量,參與進來的人越多,今后對整個行業的推動力越大。而從競技項目的角度來看,只有足夠的青少年參與,才能挑選出來更多優秀的人才代表國家站在高水平賽事上取得成績。
趙鴻宇與中國隊的小隊員,圖片來源:小紅書@climber鴻
除了打實青少年攀巖群體的基礎,我國在為高水平運動員提供成長空間這一部分也需要努力。據統計,目前全國范圍內5.14及以上難度線路共108條,其中大部分在陽朔,能夠完成這一難度的86名巖友也大部分居住在陽朔。
而當難度再向上提升,陽朔也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目前中國達到5.14d(9a)難度的線路僅為個位數,至今沒有公認的5.15線路。《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指出,世界級巖場的和難線的匱乏,限制了整個攀巖社群的想象力。
圖片來源:ARC'TERYX始祖鳥
針對這一點,始祖鳥在2024年正式推出了世界級巖場計劃,加速中國攀巖與國際接軌。這一計劃將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和開發具備世界級巖場潛力的區域。要成為世界級巖場,不僅需要有世界難線的高度,也需要有適合各個水平巖友攀爬的線路廣度。
此外,接近性、巖場攀爬合規性等都是需要考慮的關鍵要素。為此,始祖鳥邀請了國內外開線經驗極其豐富的團隊,秉承著環境低沖擊理念,盡可能保證地理原貌,融入自然生態。
一直以來,始祖鳥都堅持圍繞“巖友、場地和系統”三個維度開展積極行動,腳踏實地推動中國野攀運動的持續發展。2023年10月,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首次落地中國陽朔,為中國及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巖友們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臺。
圖片來源:ARC'TERYX始祖鳥
時隔一年,2024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即將再次回歸,在延續去年的課程的同時進行了全新升級。升級后的課程設置更頂尖、更硬核、更全面,進一步創造行業頂尖高度,全面引領國內野攀人才發展。
2024年,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的國際化導師陣容得到進一步擴充。ACMG全能高山向導及女性委員會主席Sarah Hueniken和加拿大國家高級獎項獲獎者Alannah Yip等知名國際運動員加入了導師團隊。他們將與何川、周鵬、Will Gadd等世界頂尖攀巖運動員攜手,在實訓中答疑解惑,幫助學員“繪制”野攀技能地圖,以個人經驗傳播國際專業攀巖理念。
圖片來源:ARC'TERYX始祖鳥
另外,課程設置也變得更加豐富全面??傆?9門課程覆蓋了不同級別的訓練難度和技巧學習需求。其中不乏許多新設課程,如稀缺且進階的“干攀”、專為女性巖者定制的“女子攀巖心理”。
部分既有的課程也進行了硬核升級,例如“開線課程”的升級,將帶領學員全面學習一條野攀線路的開發。課程設計不僅將大大提高學員的野攀技巧,還將有助于培養開線人才,實現開線技能的傳承,積極應對巖場線路開發這類“場地”問題的挑戰,由點及面,通過課程傳播理念,可持續促進個人與行業整體的進化發展。
圖片來源:ARC'TERYX始祖鳥
2024年9月6日,2024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正式開啟報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始祖鳥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具體信息。無論你是新手小白還是野攀老炮,我們都期待在10月的陽朔見到你的身影。
另外,本篇文章中提到的《中國野外攀巖發展觀察報告1987~2024》也可以在始祖鳥官方微信公眾號中找到,歡迎廣大對野攀感興趣的朋友自行前往下載閱讀。
?可以輕量化,但是別魔怔
?小紅書“戶外畢業”大火,年輕人的焦慮在山里緩解
?戶外人看奧運,這些中國品牌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