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5分鐘,我就有預感,《山花爛漫時》會是我持續(xù)追更的劇。
張桂梅到谷雨家之前,劇集用不同景別展現(xiàn)了草徑,水泥路,泥巴路。
路是雙關(guān)語。
它是各式各樣的交通要道,也是女娃娃可以選擇的人生路。
張桂梅找谷雨,后來辦女高,就是要告訴華坪縣的女娃娃們,人生路不是只有結(jié)婚生子的單行道,她們本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要有新的人生路,既要經(jīng)歷風雨,也要不畏泥濘。
第六集有大量高光時刻,我最動容的一幕是華坪女高報到日,女學生赤腳到學校。
從家里到學校,她們跨越的不僅僅是崎嶇泥濘的道路,還有千百年來習以為常的宗法制觀念。
為了讓女娃讀書,張桂梅需要各種力量斗智斗勇。她面對的第一個勁敵,就是媒婆。
一、語言才華
面對谷雨家門口的張桂梅,媒婆笑臉相迎發(fā)紅包。
張桂梅說,“給14歲的小姑娘做媒,你虧心不虧心?”
媒婆不是軟柿子,直接開大,“女娃父親求我來的,女娃本人也都答應了。”
張桂梅:“你拉倒吧,反正我不同意。”
乍一看平平無奇,其實特好用。
此時,媒婆給谷雨提親,用傳統(tǒng)習俗和當事人背書,合情合理。張桂梅如果從“傳統(tǒng)習俗未必就對”的角度切入,很容易對牛彈琴。
這些人是傳統(tǒng)價值觀的捍衛(wèi)者。在她們心中,如重男輕女這些封建糟粕依舊有天然的合理性。
媒婆說不過張桂梅,開始撒潑式攻擊。
撒潑式攻擊,不拼吵架技巧,只拼音量大小。
我喜歡這一幕。
這一刻,張桂梅不是溫文爾雅的人民教師,而是脾氣爆不好惹的中年婦女。
她知道,溫良恭儉讓無法擊敗提親隊伍。這一幕用近景鏡頭,張桂梅的形象比山更高。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繼續(xù)分析張桂梅的語言才華。
媒婆吵不過張桂梅,開始用“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指責張桂梅不講道理。
張桂梅直接說,“你懂道理,你還掙這個黑心錢。”
這個反擊很有力量啊。
媒婆給張桂梅甩一個不講道理的大帽子,張桂梅不去自證,而是從她的話中找個詞“道理”,開局罵她賺黑錢。
很多人吵架都有個思維陷阱,面對對方的攻擊,很喜歡自證。千萬不要忙著自證,自證是防御,這樣很容易跟著對方的邏輯走,陷入被動。
因此,當媒婆高聲問張桂梅“干啥子”,張桂梅用更高的聲音說“干啥子?”
主動攻擊不解釋,是很好的吵架策略。因為主動攻擊,對方更容易跟著自己的邏輯走。
當媒婆拿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話術(shù)為行為正名時,張桂梅不糾結(jié)媒婆的話術(shù),而是反問媒婆:“如果是你閨女,你舍得這樣做嗎?”
知識分子容易有個思維誤區(qū),把吵架當辯論,于是很容易陷入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局面。吵架不是辯論賽,不是回答對方問題,更不是交流心得,而是敢于忽略對方甩來的問題,積極提出新問題,讓對方難以招架。
有道是,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山花爛漫時》把張桂梅和媒婆的吵架戲放在劇集的最前面,就是在夯實張桂梅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guān)系的強者形象。
張桂梅要擔任女高校長,校長屬于行政崗,她每天都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強大的溝通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是她做好工作的基本盤。
媒婆本是村里能說會道的代表人物,媒婆吵不過張桂梅,可見她的口才一流。
面對不同的人,張桂梅用的是不一樣的口吻,不一樣的交流技巧。
在學生面前,她是嚴師,也像慈母。
在領(lǐng)導面前,她善用法律法規(guī),讓領(lǐng)導給自己打配合。比如張桂梅為了趕走提親隊伍,在馬永強面前大談談九年制義務教育。馬永強是黨·委書記,遵紀守法是他要守住的基本盤。
當然,張桂梅的口才好,不僅僅是她懂技術(shù),更源于她的真誠。
第三集,黨·代會上,張桂梅講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我印象很深刻的有兩個,一個是婆婆堅持傳統(tǒng)接生,導致母子雙亡,一個是女性不能忍受陌生男子的肢體觸碰,最終上吊自殺。
這些編劇都未必敢寫的離奇事件,恰恰是張桂梅見到的日常生活。
在記者采訪張桂梅時,她用樸實精煉的語言聊到自己的夢想(論語文老師的基本功)。
我畢生唯一的夢想,就是創(chuàng)建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一個受過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改變?nèi)说拿\。
建一所免費女高,她想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改善更多人的命運。
對很多人來說,被犧牲的女孩或許只是一個短句,但它其實是一位一位又一位落后地區(qū)女娃的一生。
想要改善這些女娃的命運,需要給她們帶來希望。
二、希望
同樣在第一集,張桂梅去谷雨家的途中,她遇見了準備生四胎的女學生。
為什么生四胎?
因為前三胎都是女娃。
假如第四胎依舊是女娃,女學生大概率會繼續(xù)生下去。
這段談話最細思極恐的地方是,無論是女學生還是張桂梅,她們用家常語氣談論這件事。
重男輕女的觀念,就像《肖申克的救贖》里的監(jiān)獄,只要時間夠長,人可以從討厭它變?yōu)橐蕾囁?/p>
“起初你討厭它(監(jiān)獄),然后你逐漸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后你開始依賴它,這就是體制化。”
兩人說完話,劇集用了一個搖鏡頭,近處是懷孕帶娃忙工作的女子,遠處是層層疊疊的山。
山像極了監(jiān)獄,困住了她的人生。
緊接著,劇集用疊化鏡頭轉(zhuǎn)向谷雨的家。
相似的視聽語言,暗示女學生的今天,也會成為谷雨的明天。
在大山里,有很多谷雨一樣成績優(yōu)良卻不能上學的女學生,比如李華和蔡桂芝。李華的困境是重男輕女,家里的資源全部向哥哥傾斜。蔡桂芝的心結(jié)是母親長期遭受家暴,她要留在家里當母親的保護傘。
在大山里,有很多不如谷雨的女學生,比如柳細鶯。她的學習成績不好,早早輟學,希望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只談利益沒有感情的婚姻,終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山里的婚姻把女性視為生育工具,而不是一個平等對待的人——那個穿紅大衣的瘋女人,就是婚姻悲劇的縮影。
然而,這些道理很難被大山里的人理解。
世界上有兩種窮,一種是物質(zhì),一種是思想。
這些大山里的女娃接觸到的思想是女子讀書無用論,嫁人生子才是女子的最高價值。這就是思想的窮。
人類會創(chuàng)造文化,但也會被文化馴化,更可悲的是,人很容易成為觀念的奴隸。
大部分信奉的邏輯是因為從來如此,所以金科玉律。
然而,“從來如此,便對么?”
第五集,張桂梅分析即便讀書免費,招生依舊困難的原因,她們對抗的是千百年來習以為常的宗法觀念。
時代變了,人心的成見卻依舊牢固。
我特別喜歡一個劇情設(shè)定,華坪女高的校服是紅色的。
在這里,紅色不是危險的標識,而是希望的象征。
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看,紅色代表著健康、生命力豐沛。
人類無法抗拒紅唇的魅力,因為紅唇意味著心肺功能好,是身體健康的標志。而健康意味著繁殖成功的機會較大。
還有一種假說,紅色能提高人的專注力,因為毒物或危險的動物具有鮮艷的紅色,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對紅色保持高度敏感。有研究證明,男女約會時穿紅色服裝,能提高吸引力。
話說回來,張桂梅用紅色校服,就是要在女娃娃的心中點燃一把火,燃起她們對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希望。
而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