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和陳云《年譜》及人民日報刊《中共六屆五中全會》等信史/文獻:
1934年1月15日一18日,中共六廟五中全會在瑞金召開,報經莫斯科批準,新任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常委會由博古、洛甫/張聞天、周恩來和項英四人組織之。
長久以來“遵義會議上王稼祥關鍵一票”話題,皆于互聯網上熱議/熱論之一一因為,那“關鍵一票”當之無愧的改寫了歷史;然而,這應當歸功于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一致行動”的努力!
1934年12月18日在貴州黎平二郎坡“胡榮順店鋪”內,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到遵義地區后開會討論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指揮的經驗教訓。”一一為遵義會議的議程和議題,確定了基調。
是年1月15日~17日在遵義城,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
會議的議程和議題為:“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和中央紅軍長征以來在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一一較之前確定的“基調”、略有些擴張,但依然在“討論/總結經驗教訓”范圍內;或者說會議的議程和議題,還沒有“顯而易見”的擴大或增加、還沒有涉及到黨中央領導核心/決策層組織人事的調整問題。
在會上接著毛主席發言的、是王稼祥:“……我認為應該撤銷博古、李德同志的軍事指揮權,毛澤東同志應該參與軍事指揮。”他著重強調:事實證明,中國紅軍和中國革命戰爭應該、也必須由毛澤東這樣的了解中國情況、富有實際斗爭經驗的同志來領導,才能取得勝利。
從“時間”順序看,是王稼祥率先在會上主張:把“黨中央領導核心/決策層組織人事的調整問題”正式的、立馬列入遵義會議的議程和議題。
從“程序”角度看,王稼祥發言的宗旨,根本是“突破”了之前黎平會議確定的遵義會議基調,提出了“擴大或增加”議程和議題的動議……。
正因為之前的會議議程和議題,不涉及“黨中央領導核心/決策層組織人事的調整”,故王稼祥率先提出的“動議”極為至關重要,即“關鍵一票”的內涵!
再接著發言的是朱總司令:“…如果繼續這樣錯誤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了。”
朱總發言,一是附議了之前王稼祥提出的動議,使之成立;一是代表/反映了紅軍“職業軍官團”的政治立場/態度,對于軍隊士氣來講,這是“不可替代的”。
又接著朱總發言的,有彭總、林帥、劉帥、聶帥等,紛紛明確表態支持王、朱的意見;毛主席再次進入黨中央領導核心/決策層,會上大多數人的主張/意見“壓倒性/勢如破竹”之局面儼然已成!
遵義會議決定:增選毛主席為政治局常委。
假若:遵義會議上沒有王稼祥當場“率先提出動議”或“關鍵的一票”,或許會議結果不能“改寫歷史”?
【附注: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會議選舉三人制“中央執行委員會”,陳獨秀、毛主席和羅章龍當選,分任“委員長、秘書長和財務長”一一這是毛主席首次進入黨中央領導核心/決策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