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9年3月,水靜隨楊尚奎在上海參加中央會議的過程中第一次見到了鄧穎超大姐,那時兩人交談雖不多,可鄧大姐的熱情卻給水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楊尚奎和水靜
水靜后來還回憶道:
“我事先想象大姐可能一點都不熱情,畢竟她是中共的婦女領袖,是總理的夫人。”
此后的交往中,水靜總是從鄧大姐那學習到如何做工作,這些“夫人們”相處總是愉快的,后來的一張大合照中,她們的笑容便印證了一切。
17年后,當楊尚奎與水靜來到北京想要探望鄧大姐,卻得到了“閉門謝客”的答復。
夫妻倆也有疑惑,為何一向和藹可親的鄧大姐,會選擇“冷落”他們?數月后,當水靜了解到一切后,也對鄧大姐肅然起敬。
“夫人”的榜樣
老一輩革命家都對鄧穎超有著很深的印象,她也絕非“周夫人”這一稱呼能夠涵蓋的。
鄧穎超
1925年,鄧穎超與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結婚,兩人恩愛有加,大家都看在眼里。
名將張治中也是見證人,按照此前的慣例,他很自然地稱呼鄧穎超為“周太太”,沒想到鄧穎超卻不喜歡這個稱呼,她立即糾正道:
“我有我自己的名字,就叫我鄧穎超嘛,叫我小超也行,不要叫我周太太。”
后來國共分分合合,周恩來日理萬機,鄧穎超身上的能量同樣很大。
抗戰期間,她的身份就是“陜甘寧邊區婦女代表團團長”以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這都是獨立于丈夫的職務,可謂有頭有臉,包括宋美齡都得尊稱鄧穎超為“鄧先生”。
宋美齡
可依然還有人習慣于以“太太”的稱呼,當年在曾家巖50號,就有人打電話問:
“請問,周太太在家嗎?”
鄧穎超一下都沒反應過來,馬上說了句“沒有”,然后就將電話給掛掉了,緊接著,她就反應過來原來對方找的是自己,突然還有些哭笑不得。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從這些歷經戰爭長期考驗的將軍中選擇一批干部作為大使,此時新中國需要同國際接軌,又與革命時期不同了。
干部們的妻子將要作為“ 外交官夫人”的身份出使,那么問題就來了。
過去,“女性能頂半邊天”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人民都翻身做主人了,“同志”變成“夫人”,那不是降級了嗎?
妻子們都想不通,她們覺得最想不通的就是鄧穎超大姐,人家早在20年代都摒棄“夫人”一詞了。
于是紛紛要求組織上給個說法,甚至有夫人以離婚要挾,就是不愿意當“丈夫的尾巴”,還不如在國內找個工作。
事情鬧到周總理這里,他當然沒空跟夫人們“唇槍舌劍”,于是派出了鄧穎超出馬。
鄧穎超幽默健談,她把“夫人們”召集到一起,講述了自己的趣事,一下就拉近了自己與大家的距離,隨后才語重心長地說:
“外交戰線是一個特殊的戰線,大使、參贊無論男女都代表著國家,‘夫人’也是一種工作,能協助大使開展工作,還得與其他各國使館的夫人建立友好聯系,能起到‘丈夫們’起不到的作用。”
聽了鄧大姐的一席話,大家這才明白:原來新中國的外交官夫人竟有如此分量,不同于某些國家的“單純太太”,這份工作是能給祖國錦上添花的。
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夫人們”這才收拾起行囊準備出國工作。
鄧穎超也時刻關注著大家的動態,經常與大家保持著密切聯系,她們回國的時候,鄧穎超還會再召集她們開開座談會,詼諧的話語總是能讓大家發出陣陣笑聲。
即便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鄧穎超也絕不會一味指責,畢竟,這項全新的事業,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誰還沒有個犯錯的時候呢?
“夫人們”在聆聽鄧大姐教育的過程中,也會觀察她的工作方式,鄧大姐平日里從來不會干預周總理的工作,又能從生活等方面支持周總理。
50年代有一位亞洲國家的總理與夫人訪華,外交部禮賓司的同志不小心在請帖上印上了“周恩來、鄧穎超”兩個名字,鄧穎超看到后當即去找了丈夫,并對他說:
“恩來,你是以總理身份請人家國家的總理過來,你請客,我是作為家屬招待客人的,我不贊成在請帖上印上我的名字。”
周總理立即將電話打到了外交部,讓禮賓司全部撤換請帖。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家也都是耳濡目染的,并從中吸取到充分的養料。
正是在鄧穎超的關心與循循善誘之下,外交官夫人們在我國的外交戰線上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所有人的心里,鄧穎超都是“夫人”之典范,且當之無愧。
除了“大使夫人”這項工作外,鄧穎超在其他夫人眼里也是“夫人界NO.1”。
1960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了一場工作會議,鄧穎超則召開了一場“夫人座談會”,此次座談會規模驚人,與會的夫人高達70人之多,婦產科專家林巧稚也來了。
此次座談會的主要議題為“如何使自己的丈夫更加健康”,鄧穎超的知識面很廣,她詞匯豐富、語言幽默,總是在掌聲與歡笑中把該說的說清楚了,“夫人們”在回想這一切時,都表示:如沐春風,茅塞頓開。
水靜作為楊尚奎的夫人,也對鄧大姐有著深深的敬重之情,她的丈夫早在秋收起義之后就參加了革命工作,是響當當的老革命了。
兩人在結婚后的感情一直很好,楊尚奎去地方上工作,水靜也義無反顧地跟去了。
有一次舞會上,喜愛跳舞的水靜就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還邀請水靜一同舞一曲,毛主席的秘書后來還說:
“毛主席非常尊重地方上的同志,在別的省市也是如此。”
毛主席與水靜(左一)等人在交談
即便遠在江西,水靜對于開國偉人及家屬的感情一直很深,她也深受鄧穎超的影響。
1976年周總理逝世后,水靜多想去安慰一下鄧大姐,讓她早日走出陰霾,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
可她竟不敢相信,一向有求必應的鄧大姐竟然不愿見她,就連參加工作幾十年的丈夫楊尚奎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夜晚登門,道出謝客原委
1976年2月,楊尚奎夫婦抵達北京,水靜思索的第一件事就是探望鄧大姐。
為了能保證萬無一失,她還找了個重要人物牽線搭橋,此人是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林佳楣聽聞后欣然同意,水靜就在醫院當中等結果。
林佳楣
幾天后,林佳楣來醫院看望水靜,順便帶來了消息:
“你和尚奎的心意,我已經轉達給鄧大姐了,可大姐說謝謝你們,一切心意都領了,她現在閉門謝客,許多外省來的同志都沒有見,也希望你們好好養病,將來一定會見面的。”
一旁的楊尚奎嘆了一口氣,只能尊重鄧大姐的意思:“那就過一段時間再說吧。”
當年10月,一段悲哀的歷史結束,歷史的車輪繼續朝著前方滾進,全國上下一片歡騰,北京的天氣又漸漸轉涼,而那種歡騰的氣氛還是能被輕易感受到。
楊尚奎的病情還沒完全好轉,就得回到江西繼續工作了,水靜也得離開。
考慮到還沒有見到鄧大姐一面,水靜的心里還是空落落的,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原因,她還想著再試一次。
周總理和楊尚奎夫婦
于是,夫妻倆再度去找了林佳楣,直言道:
“我們倆馬上就要回江西了,可是一直沒有見到鄧大姐,看看今晚能行嗎?”
林佳楣點了點頭,也愿意幫忙。
不一會,她打了個電話就回來了,開心地說:“大姐也很想見見你們。”
夫妻倆終于能如愿了,趕忙往西花廳走去,林佳楣卻馬上說:
“你們就在那等著,鄧大姐已經出來了,她來找你們。”
當時已經9點了,北京的天空已是漆黑一片,楊尚奎抬起手看了看手表說:
楊尚奎
“都這么晚了還要讓大姐走過來,那真的是過意不去,要不還是我們過去吧。”
人家鄧大姐更是個行動派,就在幾人還在談話的過程中,她就出現了。
楊尚奎還有些不好意思,趕緊解釋道:
“鄧大姐,我們還準備過去看望您呢,您倒這么快就趕過來了。”
鄧穎超笑呵呵地回答:
“你們來北京了,是客人呀,當然應該我來看你們。”
在楊尚奎與鄧穎超握手之后,一旁的水靜趕忙上去緊緊抱著鄧大姐,那種感覺,就像外出的游子時隔多年見到了慈祥的母親。
擁抱之間,水靜的眼眶都有些濕潤了,她有千言萬語想說,卻不知從何談起,只是抱得更緊了。
鄧大姐看了看一旁的楊尚奎精氣神不錯,夸贊道:
“水靜,這些年你辛苦了,把楊老的身體照顧的這么好,是個有功之臣啦!”
此時,水靜的思緒還停留在年初,她也沒接上鄧大姐的話茬:
“大姐,我們真的很想念您,總理逝世后我們特別悲痛,很擔心大姐的身體,今天終于看到大姐很健康,我們也放心了。”
鄧穎超也明白,9個月之前水靜就想來了,卻一直拖到現在,其實,這背后還有更深的原因。
周總理走了,舉國悲痛,很多外省的同志都特意趕來了,他們都擔心著鄧大姐的身體情況,還不乏有人邀請鄧穎超去外地療養散心,而這些,鄧穎超做到了一視同仁,都拒絕了。
并不是她們熟悉的鄧大姐不近人情,而是因為還有人在臺面上興風作浪。
鄧穎超當然悲痛,可她無力改變歷史,只能盡力“扭轉乾坤”。
過去這些年,周總理保護了太多人,他雖是一國之總理,可同樣要冒著很多風險,有許多信件資料與文件都有著重要作用,周總理離開了,保護好這些機密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鄧穎超身上。
她過去從不干涉丈夫的工作,但她也很清楚丈夫在做著哪些努力。
在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鄧穎超的身邊依舊人多眼雜,一旦有危險情況出現,她也不愿讓任何人受到牽連,只是,這一切都不方便明說,鄧穎超甚至沒有親自與水靜聯系過一次,只是讓林佳楣代為轉達態度。
1976年10月之后,神州大地煥然一新,水靜也很快見到了鄧大姐,這就代表著鄧大姐心里也一直想著他們夫妻倆。
這么久沒有見面,一見面仍然是那么親切,時間與距離,絲毫不會淡化這兩個家庭的革命感情。
聽了鄧大姐的表述,楊尚奎夫婦心中的疑問一掃而光,略顯無情地回絕,也是鄧大姐對于同志最大的愛護。
水靜還說:“已經挨了這么多次了,不怕他們了!”
晚年的水靜(中)
鄧大姐笑了笑,回答道:
“斗爭是要講究策略的,不能授人以柄,對吧?干部才是黨的財富,楊老這樣的老干部更是難能可貴的,應當千方百計地保護他們,任何疏忽都會使黨遭受損失。”
周圍的人都點了點頭,也對鄧大姐更敬佩了:大姐保護同志們,用心良苦,多么好的大姐啊!
此后,鄧穎超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先后擔任了中央對臺工作小組組長、對外友協名譽會長、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名譽會長等多個職務,發揮了自己的價值。
周總理還在時,她便能獨當一面;周總理走后,她更是始終挺直腰。
多年后,水靜還出版了一本《特殊的交往》,記錄了與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等開國偉人的交往故事,很多歷史的瞬間,都在書中有所體現。
一些看似細微的決策,往往能決定很多人的命運,甚至是國家的前途,鄧穎超站在1976年的歷史交匯點,她已作出了一份滿分的答卷。
試想一下,若是鄧大姐只是情感用事,還會成為令人尊敬的“夫人模范”嗎?
參考資料:
1. “文革”后 鄧穎超為何在周恩來逝世后閉門謝客 《人民資訊》
鏈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482252571911651&wfr=spider&for=pc
2. 組圖:建國以來“夫人外交”經典歷史瞬間回顧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鏈接: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322/c85037-20884596-8.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