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央視新聞昨天說,普京簽署總統令,令俄武裝力量編制人數增至近239萬,其中150萬是軍事人員。而去年年底,俄羅斯武裝力量編制人數是220.9萬人,其中軍事人員是132萬。兩個數字在9個月的時間內分別增加了18萬。也就是說,此次增加的人數,是純軍事人員。
光看這個數據,大家或許無感,如果把時間線放長,從俄烏戰爭開始到如今,就可以看出門道來。
2022年8月,俄羅斯征兵13.7萬,現役軍事人員115萬,俄軍總人數達到200萬;2023年春季,征兵14.7萬;2023年12月,征兵17萬;2024年春季,再征兵15萬。
在俄烏戰爭之前,俄軍上一次軍隊規模調整是在2017年11月,當時軍隊總數是190萬人,戰斗人員101萬。
首先我們得搞明白,這一次征兵的數字是多少。2023年12月的一個數據顯示,征完兵之后,現役軍事人員將達到130萬,部隊總人數達到220萬。130-14.7-13.7=101.6,正好恰合2017年的戰斗人員數字。可見,俄羅斯每次征兵都是征召的戰斗人員。
2023年12月的部隊總人數是220萬,加上2024年春季的15萬,是235萬。而此次征兵之后,俄軍總人數達到近239萬,因此這一次征召了14萬左右。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數字,都是百度里查出來的,可能有些出入,還可能有的是編制人數,有的是純軍人,這些,我都沒法區分,如果有誤,還請諒解。
窮兵黷武,窮是窮盡的意思,黷是輕率隨意的意思。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就輕率隨意了一回,打起來之后,自己收不了場,于是,多次窮盡兵源,輕率擴軍,這燒錢要燒到何時?
2
我們再根據俄羅斯的征兵數據看看它在俄烏戰場的傷亡情況。
戰爭開戰以來,俄軍進行了5次征兵,總數是74.4萬。在2017年11月,當時俄軍的戰斗人員是101萬,加上這74.4萬,總數應該是175.4萬。而到此次征兵結束之后,俄軍的現役軍事人員是150萬。兩者相減,少了25.4萬。
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數字肯定是假的,因為烏克蘭國防部在9月16日公布的俄軍最新傷亡數字是63.4萬,兩者相差38萬,且俄羅斯國F部一貫喜歡弄虛作假。
這里大家就要先回答一個問題了:在醫院躺著的傷兵算不算現役軍人?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這25.4萬是陣亡人數,按照通常的傷亡比3:1來算,受傷的俄軍是76.2萬,兩者相加是101.6萬。如此,與烏軍給出的63.4萬又相差太大。
顯然,25.4萬里邊包含著陣亡以及因傷退出現役的士兵。所以,我們無法依靠這個數推算出俄軍的真實傷亡情況。即使是這樣,從俄官方之統計數字中,也可以看出傷亡之慘重。
即使撇開數字,看俄羅斯的征兵頻率——五次——也可以知道俄軍有多么吃力。很多人或許會說,俄軍有幾次征兵是征召義務兵,按規定不出國作戰。所以每次征兵,不一定都是補充到一線部隊當中。
可是要知道,俄羅斯已經單方面立法,將克里米亞、赫爾松、扎波羅熱、頓涅斯克、盧甘斯克給并入了俄羅斯的領土。所以,義務兵去那里壓根就合乎“法律”。再退一步講,烏軍都打到庫爾斯克了,還分什么國內國外。
3
俄羅斯,還有什么后勁嗎?5次征兵,在人力上已經損失慘重了。在重型裝備上,也是如此。烏克蘭國F部發布消息稱:自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俄軍已有26000輛坦克、裝甲車被摧毀。經軍事博主計算,這些車輛如果排成一條線的話,長度達到了200公里。
前蘇的庫存,還有多少?再大的家底,也有窮盡的時候。而烏克蘭這邊,除了各方援助之外,自身的軍工生產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現有500家無人機生產工廠,月產10萬架,到2025年可突破30萬架;德國萊茵金屬在烏克蘭開設5家工廠,到2025年可年產155毫米炮彈100萬發;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與洛克希德·馬丁及雷神等公司已在烏克蘭建廠……
嘴炮是沒有用的,客觀的數字很多時候卻能夠反映出最終的趨勢。
昨天文章,說俄羅在庫爾斯克被烏軍圍困8000人,有人不服,問怎么會,消息出處是哪里。抱歉,我無法回答,都來自網絡,而網絡上的所有圖文視頻,全是通過平臺審查之后放出的。如果有人造謠,有專門的辟謠公號文章。這個被圍8000人,到今天也沒人辟謠,可見不是空穴來風。
再說,東大派出的唯一一個記者,本是香港鳳凰衛視駐莫斯科首席記者,他的前妻就是俄羅斯人,東大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是中立,盧記者的新聞是否中立公正,只好仁智有別了。你問一個自媒體要新聞出處,還不如何向大眾媒體要新聞出處,因為他們才有這個能力和公信力。或者,請求大眾媒體辟謠更靠得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