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4年9月17日,時隔4年重返亞冠的上海申花,以4-1的比分逆轉擊敗了韓國球隊浦項鐵人,在中秋節的晚上送給了球迷們一份厚禮賀禮。但縱觀此役,上海申花的勝利并不像比分所呈現的那般輕松,球隊在上半場更是交出了0射門的尷尬表現。那么,此役的申花為何會在上下半場拿出判若兩隊的表現呢?
申花在上半場的被動,實際與球隊近期緊張的賽程有著一定關系。4天前在杭州黃龍體育場的進球大戰消耗了球隊極大的體能。相比對陣浙江隊的比賽,申花在此役的首發陣容上,僅僅做出了2個人員上的調整,即用阿馬杜和艾迪頂替了陳晉一和金順凱。這使得部分上海申花的球員,在上半場便有了“沒精神”的既視感。當然,球隊的陣容深度就擺在那,這也并非是球隊或斯盧茨基的過錯。
除了體能問題外,442的陣型被對手針對,也是申花被動的一大原因。12天前的埼玉縣,國足創造了隊史的最大比分敗北,被日本男足以7比0的恥辱比分擊敗。這場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就是日本放棄了以往的433,針對國足的442變陣為了541,從而造成了在兩個邊路的壓倒性優勢。
而此役面對申花442陣型的浦項鐵人,也同樣祭出了3中衛的532。雖然取得的效果并未像日本男足那般立竿見影,但還是頻頻在申花的兩個肋部形成了2打2,甚至是3打2。申花被浦項攻入的首粒進球,就是源于一次右路的2打2反擊。除了陣型上的壓制,浦項還針對汪海健進行了針對性的前場施壓,這使得申花的守轉攻極其滯澀,球隊之所以會半場0射門也正因如此。
國足對陣日本的下半場,伊萬選擇了變陣5后衛,以期彌補球隊在左右邊路的劣勢,但最終換回了下半場的5粒失球。而面對同樣的困境,斯盧茨基,沒有如伊萬那般,盲目的讓球隊臨場改用不熟悉、甚至是練都沒練過的陣型。而是選擇用馬萊萊換下了汪海健,同時讓特謝拉回撤兼顧組織。此舉一出,便從根本上理順了球隊的進攻。
直至下半場的第88分鐘,斯盧茨基只從替補席換上了馬萊萊和高天意這兩人,而這兩人均是上場不久便取得了進球,可見斯盧茨基臨場應變之精準、有效。面對相似的問題和局面,斯盧茨基顯然是拒走了國足的老路。所以,球迷口中的“換誰都一樣”,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