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場實戰來看,無人機的遠程攻擊是需要一個遠程的寬帶通訊系統來視頻傳輸目標情況和控制指令的,否則就會打不了那么遠,或者打不了那么準。
沿著地面傳播的中波和利用電離層傳播的天波通訊雖然傳播距離遠,但是帶寬窄、可靠性不高,只適合于語音模擬通訊。只有直線傳播的微波適合于無人機的視頻通訊和控制了。
微波如果要做到能夠用于無人機的視頻通訊和控制,只有通過地面基站或者星鏈這樣的衛星系統。
受限于地球曲面,地面基站的傳輸距離一般都很短,大型基站也只有四五十公里的傳輸距離。
軍用的地面通訊基站可以設置為移動通訊車,俄羅斯使用的就是這樣的裝備。
但是通訊車在電磁戰場中就像黑暗中的火炬一樣顯眼,很容易就成為反輻射導彈的打擊目標。通訊基站車長時間開機就相當于是送死的,顯然不適合用于大量無人機長時間的操控工作。
所以俄羅斯的遠距離無人機攻擊就比較少,即使有幾次,也是粗略瞄準方式的,打得不準,效果也很有限,至今連烏克蘭的機場都壓制不了。俄軍想要遠程攻擊,就不得不使用遠程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了。遠程導彈造價昂貴,數量就不多,難以突破烏克蘭的防空系統。
而烏克蘭軍隊的條件就不同了,可以使用美國馬斯克的星鏈系統,擁有覆蓋全球的微波通信范圍。烏軍的無人機即使飛行到幾百、上千公里之外,仍然能夠和操作手保持穩定的視頻通訊,就能實現即時控制,發起準確的打擊。
而且這種操控是半自動的,不像導彈那樣是全自動的。這種無人機的造價就可以做得很便宜,家庭作坊就能制造。烏克蘭對俄羅斯的重要目標就可以一次性出動上百架遠程無人機進行精確的飽和攻擊。
最近俄羅斯數個遠離戰線五百公里左右的大型彈藥庫被烏軍發動大規模無人機攻擊而摧毀。這不是俄軍疏忽大意不設防備,而是烏軍一次出動的無人機太多了,一百多架以上,群狼式飽和攻擊,一下把俄軍防空系統撐爆了。即便防守彈藥庫的防空部隊打下來大部分的烏軍無人機,幸存下來的幾十架依然能對彈藥庫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星鏈系統的潛力還很大,除了通訊以外,還可能被開發為簡易定位系統和偵察系統,甚至還可以被開發為太空核彈布置系統。
俄烏戰爭中看似簡單低檔的無人機作戰,其實需要先進的空間和通訊科技來做基礎。
所以,星鏈系統太重要了,可以說已經是現代戰爭的基石了。
當年中國沒有和馬斯克競爭搶先建成中國版星鏈的系統是很可惜的。當時幾大電信公司都被綁架強押著大規模建設“5G”網絡。它們才投入巨資建成4G網絡,實際上對馬上新建技術進步不大的5G網絡興趣不大。但是沒有辦法,它們還是不得不為此投入巨量的資源,錯過了發展星鏈的良機。
教訓深刻,希望中國能夠奮起直追,建成自己的星鏈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