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向身邊的工作人員問起,清朝王爺載濤的近況。
得知載濤如今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后,毛主席皺起眉頭道:“他如今年紀大了,怎么還讓他每天騎車跑這么遠上班?應該予以關照嘛!”
載濤究竟經歷了什么?毛主席為何如此關照他呢?
賣破爛的“王爺”
“你說什么?這瓷器你只花了兩塊銀元?”
1949年,在北平的一家茶館中,茶客們圍在一起,細細端詳著一個黑袍男子手中的藍白瓷瓶。
原來這些人之所以這么震驚,是因為這人手中拿的是一只明代瓷器,價值連城,但這人卻說這是他花兩塊錢,從一個胡同的地攤上買來的。
眾人不信,都認為他在撒謊。這瓷器倒是真的,但怎么可能被人擺在地攤上,以區區兩塊錢的價格出售呢?
眾人懷疑這人要么是花重金買來,然后過來炫耀的,要么就是偷來的。
畢竟市面上出現這種皇家寶物開始大肆轉賣的現象,還是在孫殿英當初盜墓的時候。
眾人想到這里,不禁開始懷疑黑袍男子的身份。
而黑袍男子察覺到大家上下打量的目光后,心中頓時升起一股火氣,他辯駁道:“這有什么稀奇的?你們不信可以親自去看一看,那人天天在那里擺攤!”
隨后他便將攤位在哪條街哪個胡同,告知了眾人。
有好事者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隨即便找了過去。
等他們見到男子口中的攤子后,才發現他所言非虛。
只見攤位后面蹲著一男一女,兩人都是五十歲左右的年紀。
但他們無論是從外貌還是從氣質上都顯得那么與眾不同,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像是哪位富貴人家沒落了,不得不擺地攤維持生計。
眾人的猜想也確實沒錯,因為他們的攤上不僅有一些貴重的古董,甚至還有一些穿過的舊衣服,以及用壞的家具。
這哪里是擺地攤,分明是賣破爛嘛!這時,有個眼尖的人認出了攤主的身份:“誒?他不就是那個載濤王爺嘛!”
大家定睛一看,發現眼前這人果然是溥儀的七叔,清朝的王爺載濤。沒想到他竟然會淪落到來這里擺地攤!
見自己的身份被識破,載濤并未驚慌,也并未覺得難堪,他和善地招呼大家光顧自己的攤位。
由于載濤以前過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因此并不知道一個瓷器,一件衣服究竟該賣什么價格。
于是只要顧客開價,他便也不管合不合適,直接一口氣成交了。
像之前那只瓷瓶一樣,很多昂貴的古董都被他以幾個銀元的價格賣了出去。
一時之間,眾人紛紛圍了上來,載濤的攤位也從一開始的鮮少有人光顧,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狀態。
除了能低價買到清朝古董外,清朝王爺擺地攤這件事更讓人津津樂道。不久后,這件事也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整個北平。
此時正值全國解放前夕,周總理正在大力搜尋清朝遺老的下落。而載濤的事情也很快就傳到了周總理耳中。
得知載濤的近況后,周總理立即將這件事告訴了毛主席,想請其對載濤進行關照。
毛主席知道事情原委后,大受觸動:“別看這個載濤現在過得貧困潦倒,他可是清朝最有氣節的一位‘王爺’了。”
毛主席為何會這么說呢?這就要從載濤的身世說起了。
最有氣節的王爺
上世紀初,三歲的溥儀繼位后,他的親生父親載灃任攝政王,輔佐溥儀管理朝政。
然而,一直獨攬大權的慈禧剛去世,小皇帝又還沒斷奶,這就引出了一些人的狼子野心。
內有各地軍隊的虎視眈眈,外有列強的壓迫,載灃肩上的壓力也日益增加。
而他如今可用的人,就只有自家的親兄弟。于是載灃一道命令,便將幾個一直在外逍遙的弟弟召了回來,其中就包括載洵、載濤等人。
載洵還靠譜點,平日里還知道讀書學習,向老師請教治國學問。但載濤就是一個真真正正的閑散王爺了。
載濤整日里不是喝茶看戲,就是騎馬逛街,從小最大的樂趣就是玩。但他也有厲害之處,那就是無論玩什么,他都能研究透徹,水平也會達到專家的級別。
而他最感興趣的就是騎馬,或許是有著滿族人特有的血統優勢,他從小便擁有著驚人的馬術天賦。
在他五歲時,他甚至不用人教,便可以獨自駕馭一匹烈馬,在草原上馳騁。
后來家中便將他送到了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學習,在上學期間,他也只唯獨對騎馬這一門功課感興趣,其他的學科能逃就逃。
雖然他最后只是個“半吊子”海歸,但經過系統的學習后,載濤的騎兵作戰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載灃也是看中了他這點可取之處,才決定好好任用這個弟弟。
之后,載灃將載洵外調,讓他擔任海軍大臣,負責抵御外敵。而載濤則是成為了禁衛軍大臣,負責皇宮安全。
事實上,載濤的使命要比載洵更重要一點。
對于此時的清政府來說,袁世凱的北洋軍隊要比洋人的軍艦更有威脅性。
海軍輸了,載灃只需要效仿慈禧“割地賠錢”,他們這些皇室中人的性命還是可以保住的。
而禁衛軍輸了,那整個愛新覺羅家族就走到盡頭了。
可以看出,載灃將統領禁衛軍的任務交給載濤,對他有多么看重了。
載灃為了培養他,還特意將他送到德國去學習。
載濤悠閑半生,在一眾兄弟間一直都是背景板一樣的存在,現在兄長將復興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載濤就是再愛玩也明白現在該做什么。
之后,他確實承擔起了家族的重任,在留學期間,他收起往日那般吊兒郎當的模樣,開始虛心向德國請教練兵技巧,以及制造武器的方式。
在留學期間,他也逐漸接觸到了一些先進思想,也是在這時,他開始對自己的身份和階級產生懷疑。
封建社會真的能一直存活下去嗎?清朝還有能“復興”的可能嗎?假如朝代更迭,新一任領導人真的能容得下他們愛新覺羅家族嗎?
這所有的問題每天都縈繞在載濤的腦海中,他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么。
畢竟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他們是“人上人”,其他階級的人只能無條件服從他們。
但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思想不僅不對,反而還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了連綿的災難。
載濤找不到正確的方向,他想或許歷史的浪潮總會推動他到他該去的地方吧。
從德國學成回國后,載濤便一直待在皇宮中,貼身保護溥儀的安全。
但沒過兩年,辛亥革命便開始了,袁世凱上位,徹底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雖然清朝翻頁了,但載濤卻實實在在松了口氣。
從個人角度來說,載濤是想讓清朝復辟的,但他知道,清朝的消亡或許對國家來說是個好事,因此他的態度也變得豁達起來。
但始終不愿接受這個事實的只有溥儀,以及那些思想腐朽的清朝遺老們,他們依舊想著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生活。
載濤勸他們順應時代發展,卻招來一頓指責。眾人罵他忘祖、不孝。
載濤不愿意再與官場上的人周旋,于是他獨自離開,開始像老百姓那樣生活。
當時正值馮玉祥派兵闖進故宮,將小皇帝等人都趕了出來,并廢除了對“小朝廷”的一切優待。
往日仗著身份作威作福的大臣們也徹底沒了經濟來源,他們不得不尋找其他活路。
大部分人還是寄托在清朝復辟的美夢上,而只有載濤等一小部分人開始靠自己的雙手掙錢。
為了養活一大家子,載濤變賣了自己偌大的祖宅,帶著家人來到了一個小胡同中生活。
他平時便靠著變賣家產、古董維持生計。有時候他還會帶著妻子一起到大街上撿破爛、賣破爛,獲取一點微薄的收入。
在此期間,不是沒有人向載濤伸出“援助之手”,但全被他拒絕了。
第一次是在偽滿洲國建立時,溥儀邀請他到東北任職;
第二次是在日本投降前,他的朋友邀請載濤為日本人賣命。
面對這些人的邀請,載濤不僅拒絕了,還堅定地表示自己寧愿一直賣破爛,也絕不會做亡國奴。
可以說,當時載濤是唯一一個有民族氣節的清朝王爺。
毛主席聽聞此事后也不禁感嘆:“清朝遺老中也不乏有血有肉的漢子!”
直到解放戰爭結束,載濤都一直隱姓埋名,從不過問政事。
毛主席的關照
1949年,周總理知道載濤的蹤跡后,立馬匯報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為了關照這位清朝王爺,便任命載濤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
就這樣,載濤從一個“王爺”,變成了一個為人民工作的高級干部。
毛主席的關照讓載濤的家庭狀況改善了不少。
當時與任命通知書一起送到載濤家中的,還有一輛自行車。
載濤看著這兩樣東西,不禁紅了眼眶:“主席為我們著想太多了!”
之后,他便將這輛自行車稱作自己的“寶馬”,天天騎著它上下班。
載濤工作的地方離家很遠,他每天都要騎十幾公里。但即便如此,他也從未覺得累,只覺得踏實滿足。
1952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向工作人員詢問載濤的近況。
得知他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時,毛主席皺眉道:“他都快七十多歲了,怎么能讓他一直騎車上班呢,應該予以關照啊!”
于是在主席的關切下,組織決定讓載濤平時在家住宿,平時也可以不到單位辦公,若有工作安排可以直接打電話交代。
載濤聽聞國家對自己如此照顧后,不禁動容道:“我無功無德,卻一直享受新中國的紅利,讓我情何以堪?”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載濤便一直兢兢業業地堅守在崗位上,將建設祖國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