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旦 攝
金秋氣爽、碩果飄香。9月23日-26日,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攝影家協會和山西省攝影家協會,組織本省30余名攝影高手,云集在平城區,圍繞鄉村振興,弘揚傳統文化等,進行了采訪拍攝活動。
張旦 攝
第二天下午,我們走進了平城區馬軍營鄉陽和坡“知青大院”,知青大院位于雷公山腳下的馬軍營鄉陽和坡村,毗鄰繞城高速和快速路,交通便利。
張旦 攝
陽和坡村的“知青大院”,在村子的北邊,占地十三畝,始建于上世紀的六十年代中期,1973年有3批60余名內蒙古包頭市和大同市城里的知識青年來到陽和坡村,在此居住和生產。后來隨著知青的陸續返城,曾經人氣滿滿的“知青大院”也變得冷冷清清。
張旦 攝
為推動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進一步帶動村集體經濟壯大、村民增收。2021年7月,陽和坡村“兩委”依托城郊優勢,利用當年知青插隊時住過的“知青大院”以及知青歲月的歷史印跡,以知青文化為主題,以知青生活為線索,廣泛收集素材,打造了一處集文化、休閑、商業、旅游為一體的具有知青情感的鄉村振興項目“知青大院”體驗地。
張旦 攝
現在的“知青大院”就成為當地群眾和游客的熱門話題,更成為網絡直播的打卡地。
張旦 攝
我們一行攝影人,第一腳剛踏進“知青大院”,就被一股濃郁撲鼻的鄉土氣息所吸引,迎面是戰天斗地的宣傳畫,遠處傳來擴音喇叭播放著上世紀的歌曲,腳下踩著舊磚鋪成的小路,路邊還放著一輛28大垮的自行車,車上載著一個木制的冰糕箱......
張旦 攝
漫步在“知青大院”內,上世紀的口號標語隨處可見,“戰天斗地 農村大有作為”“為人民服務”等,讓人看了心潮澎湃,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五六十年前。
張旦 攝
大家一邊走一邊感受著,尋找拍攝角度,風光片在這里可以拍、人文片可以在這里拍、紀實片也可以在這里拍,懷舊的人像片也能在這里拍,大家都說這里是攝影創作出精品的地方。
張旦 攝
相機的咔嚓聲不絕于耳,大家的創作勁頭不減......
張旦 攝
據了解:陽和坡村的人們沒有忘記這些知青朋友。在修復打造“知青大院”時,他們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青磚小徑、石橋流水,恢復了當年知青生活和勞動的場景。
張旦 攝
當年的知青們來到這里,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游客走進“知青大院”時,立刻就能把你的記憶拉回到40多年前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
張旦 攝
一下午的拍攝結束了,“知青大院”邀請各位攝影人走進當年知青居住的房屋,上炕,盤腿,吃晚飯。烤紅薯、烤土豆、烤羊腿、蒸玉米、黃米糕,那叫一個香,很多食材我都是第一次吃,忍不住的叫好,跟隨行的攝影人們接連碰酒三杯,找回到上世紀知青吃飯喝酒的感覺后,我醉了......
感謝“知青大院”的熱情款待,下雪天,我還會再來。
張旦 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