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北京最美好的季節。
就像九月底是屬于美國樂隊Green Day的,因為他們的名曲是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又名:“一覺睡到國慶節”,而整個九月對于很多像我一樣的朋友來說,是屬于安大傻子,安建軍小朋友的。
每到九月,我都會翻出這部1990年的電影《我的九月》重溫一遍。
這部由尹力導演執導,張國立和張萌主演,1990年上映的兒童電影,是我心里排名第一的兒童片。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介紹的:“該片講述了北京亞運會開幕前,小學生安建軍在高老師的幫助下,努力克服自身的懦弱,重新認識自己,最終爭取到參加開幕式表演資格的故事。”
好像每個孩子的身邊都有一個安建軍:他為人老實,卻總被欺負,杵窩子,有點窩囊,經常背鍋,他脾氣挺擰的,有自己的堅持又時常懦弱。
他一尷尬就會傻笑,一犯慫就會吸溜鼻子。
安建軍就像是一個符號,每個小孩身上都能找到點兒他的影子。
這部電影也是一些80后的專屬記憶,有的年輕人根本沒聽過這部影片,有的姓安的同學卻因為這部影片的影響力,在學生時代被叫了很多年“安大傻子”!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一個是他一不小心就拍成了紀錄片,很全面記錄了1990年亞運會前夕的北京,記錄了真實的市井生活。
它細致入微地記錄了胡同大雜院里居民的生活狀態,愛張羅有點小心眼兒的居委會大媽,提籠架鳥有正義感的大爺,自在的倒兒爺,穿著緊身牛仔短褲的小伙子,自私蠻橫一心要出國的大學生,穿著跨欄背心兒推著自行車的安爸爸等等,群像人物刻畫得特別豐滿,人物的思想狀態都和時代完美契合,十分真實。
不僅人物設定讓人覺得熟悉,場景也如此,當胡同里綠色垃圾桶出現的時候,我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
一切都太地道了。以至于看到這畫面,我就想起來小時候晚上垃圾車到來時咣當咣當的聲音,垃圾桶升上車的時候,機械起降的聲音特別難忘。
后來讀了很多采訪,才明白,這一切的真實感都是導演尹力的精心設計。
用導演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覺得一定要把這樣的生活積淀,那種毛茸茸的質感找個機會呈現出來。”
1990年的小學生活樸素美好,電影里學校的取景是在兩間小學完成的,宣武實驗和寬街小學。
宣武實驗小學是我很多初中同學的母校,也挨著我們的中學,印象中是紅墻灰瓦,特別古色古香,據說電視劇《過把癮》也在那里取過景。
小主演的角色設定也特別貼近真實生活,一個班里總會有能說會道的聰明小孩“劉慶來”,也會有總是冒傻氣的老實人“安建軍”,還有心寬體胖、有正義感的小孩“雷振山”。 他們仨買彩票那場戲,特別能反應各自的性格。
說到安建軍刮彩票那里,我真的特別有代入感,因為我當時很小很小,也被家長帶著去買了亞運會彩票,為亞運會貢獻一份力。00后應該難以想象,那時候舉辦北京亞運會其實資金很緊張,基本上是靠全民“湊錢”辦的,組委會四處籌款,民間各界人士都自發捐款。
現在回想起1990的亞運會,我的耳邊就會響起那首《亞洲雄風》哈哈哈,真的,因為兒時的記憶反而會很清晰,當時這首歌傳遍大街小巷,一切熱火朝天迎亞運的景象都歷歷在目。
喜歡這部電影的第二個原因是,影片描繪了一個90年代小學生特別美好的夏天。由張國立飾演的高老師,特別像所有孩子夢想中期待的老師形象,親切,開明,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亦師亦友。在關鍵時刻,總能為學生指點迷津。
高老師家訪之后,和安建軍兩人沿著胡同小路走到王府井大街的那段戲,讓人覺得特別溫暖,兩個憨憨的老實人,一高一矮,撐傘走在大街上,像朋友一樣地聊天,身后是濕漉漉的街道,一瞬間會覺得美好得不真實。
因為高老師的出現,安建軍開始學習建立自信,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不讓小伙伴叫他安大傻子開始,也敢于對“人精兒”同學劉慶來表達不滿。
最重要的是,安大傻子在機會來臨時,終于敢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敢表達自己的訴求和努力爭取成功——參加開幕式表演!
影片的結局是,一直默默努力,一直堅持練習的安建軍在比武中勝出,重新獲得了參加亞運會開幕式的資格,無法想象這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是多大的幸福。
劇本的設計,讓付出有了回報,讓老實人獲得了他想要的成功,這是多么讓人痛快的事,通過一個小男孩的成長和蛻變,讓我們對天道酬勤、對堅持就有回報產生了信心和向往。
因為生活中,老實人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安建軍也許遇不到愿意傾聽他、幫助他的高老師,也沒有這樣的運氣去證明自己,感謝電影給了我們希望。
每次回看結尾,大雜院里鄰居送孩子們去大巴車參加開幕式的場景時,我能感受到一切都充滿著希望。隔著屏幕,都能體會到大家的喜悅、自豪和對未來的憧憬。
希望是太珍貴的東西!
影片之外的人生是,兩位主演小朋友都沒有從事影視相關的工作。兩年前我在b站看過一個紀錄片, 叫《我是不是安大傻子》——孟繁達, 里面更新了安建軍和安小妹的近況,飾演安建軍的張萌后來成為了高級定制服裝設計師,小妹的扮演者邢丹丹據說在798藝術區開了家首飾店,專營自己設計的飾品。
(照片來源于水印@孟繁達)
我也在這部紀錄片里知道了電影《我的九月》還有一本幕后書:《我的九月》從劇本到影片。我馬上在舊書網上買了一本看,內容如影片一樣溫暖細膩。
其中有一篇“九月”之后——和安建軍談心,作者是杜小鷗,里面有一段話,也是紀錄片里導演讓張萌親自讀出來,讓他淚流滿面的一段,我摘抄下來,分享給大家,
“我估計生活不會因為一次團體操就變得一帆風順了。如果你的怯懦又一次出現了,如果你在應該表達的時候沒說出話來,沒關系,很正常。我們都知道不會因為一次成功就任何問題都解決了。但是,你已經有了一次成功的體驗,你看到了你的潛力,這是最大的成功,你會不斷地證明你不比別人差。我雖然大你許多,但你遇到的苦惱和困惑也在苦惱著我,困惑著我。共同努力吧。”
其實讀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眶也濕潤了。電影太美好,美好得有點不真實,現實生活中再焦慮也沒人看你手心大大的驚嘆號,極少人能在落魄失意時遇到像高老師那樣溫暖的引路者,極少人能在怯懦時得到支援和鼓勵。漫長的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的軟弱作斗爭,自己鼓勵自己,自己寬慰自己,自己想辦法去釋懷。
所以,《我的九月》雖然是一部兒童片,但他傳遞的精神適用于每一個人成年人,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會有怯懦不自信的時刻,都會有痛苦的眼淚,沒別的辦法,只能自己鼓著勇氣去表達,自己去證明不比別人差。
至少安建軍都成功了一次,說不定你也可以呢。
推薦閱讀《想當年|導演尹力:我的“九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