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姜天涯 顧 箏
這不是一份爬山指南。 看過了網上太多的梗,甚至真的在山上看到了年輕人吸氧氣的玩梗行為。本以為這次采訪是搞笑大全,沒想到,我們采訪到的都是上海市民的人生故事。 也許,一座人造山的意義,超越了山本身。
01
雙子山自開建起,就一直自帶笑料。
就連我們在采訪前,也總在揶揄:紅景天吃了伐?
整個爬山過程歡歡樂樂:有五朵金花阿姨定好了自己的dress code——紅色上衣,白色下裝。這是她們每次出行的規矩,“總要有一套衣裳是一樣的,拍出來照片好看。”登頂拍照的時候,腳抬起的高度也要調整到一致。她們是同事加朋友的關系,最小的63歲,最大的76歲,“看勿出哦”。
拍照動作要整齊劃一
“3點鐘出門,3點50分山也爬好了。”74歲的王阿姨發出感慨。她住在龍華,3點叫了一輛差頭,10分鐘到公園門口?!拔冶緛硐肷竭€要高,(實際)太低了,太低了?!?/p>
上山口貼心地放置了公益登山杖,大家看到的第一反應都是“哈哈哈哈”“太搞笑了”,有一對爺叔阿姨拿著登山杖擺起了pose,“像不像爬得很辛苦的感覺”。
大家看到登山杖的反應都是“哈哈哈“
但身體都很誠實地拿了一根
不過真有人爬得很辛苦。從楊浦中原坐了三部地鐵過來的阿姨爬出了汗:“哎喲,關節吃不消,格勒格勒痛,不過總算爬上來了?!币驗殛P節不好,阿姨已經多年不爬山了,這次來,是因為“上海有山了,總歸要來”。
和其他人結伴同行不同,70歲的宦阿姨是一個人來爬山的。
她住在耀華路,一路走了40分鐘到達雙子山,再花20分鐘爬上山。
她想著自家門口的山,要趁早來打打樣。以后朋友們如果想來,她可以帶他們爬。
對她來說,這個山很好爬?!拔冶旧砭蜌g喜搞運動,所以我覺得爬山沒啥?!?/p>
“從三年級、十幾歲的時候,就在上海打籃球,到外地也打籃球。我就是很喜歡籃球的。”
“現在打不動了,到底70歲了。”
現在不打籃球了,宦阿姨還是每天早上跑上七八千步,身體素質過硬。
48米的山對宦阿姨來說小菜一碟
對宦阿姨來說,48米的雙子山到底不能和年輕時爬的山比?!鞍⒗显绱谏綔侠锏模龒{大壩那里的山溝,難爬嘞。這里還有平路,還有樓梯。那邊純粹是原始的山。沒有(臺階)。阿拉埃辰光小姑娘,年紀輕呀?!?/p>
1971年,還是小姑娘的宦阿姨到宜昌支內,直到2000年才回到上海。
“十七八歲就出去了,就生活在山腳下面,阿拉等于像一個部落一樣的,吃喝拉撒就在這個村子里面。禮拜天沒事,老枯燥的,就爬到山頂上去?!?/p>
“山頂上很舒暢,頭頂藍天。幾個小姑娘,(在山上)瞎喊八喊,很舒服的?!?/p>
在那個年代,宦阿姨乘長江客輪往返上海和宜昌。
“那時候只有三十幾塊工資,阿拉還好節約下來,每年要到上海來探親。老早‘東方紅’客輪,我們一年總歸要坐一趟的,一趟船要五天四夜。”
“不要太殘古(慘)哦,上海大頭菜也要帶,啥都要帶的去?!?/p>
想起還是小姑娘時候的日子,宦阿姨有些心酸。但回憶里的山卻是上海不能及的。
“那我肯定覺得還是三峽的美?!?/p>
雙子山的那一頭是上海的高樓。三峽的那頭,還是山。
雙子山的一頭是高樓
“那邊沒風景的,(對面)還是山。當地農民都是(在山上)喊話的,‘誒,*娃子’,都是四川話嘛。我們廠就在這里,旁邊馬路過去就是葛洲壩電廠。你們沒去過,這個山真的想象不出來哦。”
前一天的同學聚會,上海的同學讓她組團去宜昌。宦阿姨心里已經做好了行程。
“到宜昌去玩了以后呢,乘郵輪到重慶,再乘臥鋪到上海?!?/p>
“我想到重慶去,看看輕軌什么的?!?/p>
02
范爺叔也是一個人來爬山的。79歲的他算是先頭部隊?!拔蚁葋碜鰝刹?,30號再帶一批人來?!?/p>
范爺叔身穿格子襯衫
精神抖擻地來爬山
偵察什么?“看道路怎么走,有沒有衛生間,年紀大的要用衛生間的。我看了一下,地鐵3號口出來右轉就有。再找找吃飯的地方?!?/strong>
范爺叔要帶著來的是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的鄰居,他們住在寶山廟行,但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寶山人。
“我老早住老北站的,三號線軌道改造的時候,遷到寶山去了。1997年4月26日,是搬脫的日子?!?/p>
“記得這么牢?”
“我腦子還可以?!?/p>
“動遷到廟行的辰光,我還算年輕,就想著把一道搬過去的老人們組織起來,互相幫助,搞些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動。因為上海市區可以白相四川路、南京路,那邊沒啥白相的?!?/p>
范爺叔個子小小,但看著精力充沛,一路走到入口處的路上,也不見喘?!熬W上說6層樓高。沒問題。我覺得爬山只要吃得消,就好,它是一種有氧運動。我平時出去旅游,也歡喜爬山,小辰光歡喜長跑?!?/p>
雖然雙子山所在這一塊區域沒來過,但世博館那一片,范爺叔在世博會期間去過。
“相當好,比浦西好得多了?!彼?6屆高中生,畢業分配在東方明珠腳下工作?!白龇?,每天6分錢擺渡去上班。過去大家都不愿到浦東來的,現在變化大得一塌糊涂。以前浦東沒山的,只有過了東海大橋,跑到大洋山小洋山,現在這座山造得邪氣好。”
03
一直表達“邪氣好”意思的,還有洪爺叔,他一直用“真不錯”、“蠻好蠻好”來評價雙子山,以及整個上海。
碰到他的時候,他正在觀景平臺上打視頻電話,給老婆看遠處的中國館(中華藝術宮),“阿拉之前來過的,給她看看。”
是在這個觀景位置碰到洪爺叔的
洪爺叔也算是先頭部隊,這天他沒有預約,一個人先來試試,準備回去再問問老婆要不要來看。
“你從哪里過來?”
“我從美國紐約過來?!?/p>
洪爺叔今年76歲,20多年前就因女兒外派到美國工作,而一同出了國,之前相隔幾年會回一次上海,看看屋里向,看看家人。這次是隔了5年再回來,在網上看到雙子山開放,就來爬山。“上海真不錯,真的不錯。”
他住在吳中路附近,地鐵坐到靜安寺再換7號線。“我住的地方交通相當便當,上海交通老便當的,比美國便當?!?/p>
“想回上海伐啦?”
“回來應該講不大可能,只有難般來看看,家里房子看看。上海親情感好,人情感好?!?/p>
04
人造景觀也是景觀。對不少市民來說,雙子山是一個新的去處,可以連接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大多是結伴來爬山的
上班族張小姐和Lily這天調休,晚上在邊上看演唱會,就約了下午一道來爬山。
“知道(是人造山),很早就聽說了,4800厘米,花了21億?!?/p>
“就看看叫,21億有多震撼?!?/p>
“蠻好的。因為的確是市中心嘛,我們剛才說,總歸比佘山要近一些?!?/p>
“再說這里世博會的時候,我們也來玩過。現在再一次來,又有一種新的感受。”
“今天天氣特別好,我們同學也都在說,有點像澳大利亞那種風景,藍天白云。也可以看到三件套、東方明珠、盧浦大橋。”
市中心多了一座山,Lily覺得給了人一個踏青出門的新去處。
“也由于這個契機,我跟她從不認識到認識,我們今天是第一次認識。”由于有共同的朋友組織聚會,倆人在這一天方才認識。
觀景平臺上
大家休息一會,像郊游一樣
也有人認識了近60年。
在觀景平臺上,5位60多歲的小學同學正坐著歇息喝水,其中4位阿姨,1位爺叔。
“人家講吃保心丸了哦,儂勿要扎臺型,阿拉都老了?!崩贤瑢W間打趣道。
“云南多少山(都爬了),格是小兒科?!?/p>
這組小學同學還不知道雙子山的高度,問我們山有多少。
“48米啊?小唻?!?/p>
“我前頭還講有100米?!?/p>
“48米就等于人家屋里向6層樓、9層樓房子。”
“伊格黃金地段,給倷造只山,蠻好了。要格能想的呀,黃金地段,造房子房價要多少???”
“最主要運動場所有了,就有個地方好白相相,聚聚會?!?/p>
對這5位爺叔阿姨來說,山上的風景司空見慣,和老同學相聚在一起,才是目的。
“對外地人來講,三件套看看蠻靈的,對阿拉來講,無所謂的。”
“阿拉住在濱江,三件套天天看得到的。過來是軋鬧猛的?!?/p>
一位阿姨覺得,多了這座山,老同學就多了一個聚會場地。
“一種調劑生活的方式。格趟約室外,下趟室內,再下趟室外?!?/p>
“上海,我講給儂聽,真正好好每個地方白相,好叫比國外要贊唻。”
05
覺得景色不稀奇的,還有從龍華過來的殷阿姨和鄺爺叔。
“格好像看得太多了,有點審美疲勞了。阿拉徐匯濱江看過來,就是格種物事(景觀)?!?/p>
“由于太熟悉了,沒有感到新奇。”
早就在新聞里聽說這是一座人工山,心里就不免有種人工感,也感受不到山的氣勢。
“心里是想著這人工的,到底水勢還是……”
上海“黃果樹”
他們去過真的黃果樹瀑布,對于網上被稱為“上海黃果樹”的雙子山瀑布,殷阿姨還是覺得差點意思。
“格是不搭界的。我這個(溪水)視頻,是拍的時候放大的,否則還沒有這種氣勢的,伊小來兮的,不好比。就是這個山,也像土丘一樣的?!?/p>
但他們覺得,能造出這樣一座人造山,“已經不錯了”。
“伊格山造好,對阿拉上海人來說,彌補了一種遺憾,就是上海沒有山。填補了一個空白。摩天大樓交交關關,就是沒山?!?/p>
“聽講第一個方案,是跟陸家嘴一樣建高樓。陸家嘴已經有高樓了,上海要這么多高樓,做啥呢?后頭再征求市民意見,人家講市區缺山。再研究有這個可能性伐。”
“老白姓要有沒有的東西?!编棤斒逅坪鹾苣芾斫馐忻裉岢鲈焐降男脑浮?/p>
殷阿姨雖然沒能感受到山的氣勢,卻很喜歡山下的溪流淺灘。
“倒是還有點自然的味道。還有它的石頭在陽光下,就有點古畫里石頭的感覺?!?/p>
06
網上都在3分鐘、5分鐘挑戰登上山頂,但終究還是有人爬不上山的。
“儂看我幾歲?!?/p>
“講了儂不要嚇,儂不嚇哦~”
“90歲?!?/p>
車爺叔正坐在檢票口不遠處的第一平臺。他斜挎著一只黑色小包,手里拿著一只藍色針織袋,正坐在休息椅上喝酸奶。
路人吃香蕉的座位正是車爺叔休息的地方
他也是一個人來爬山的。但這段山路對他來說并不容易。
“我早就想來看看,今天碰到機會了。這個雙子山有名,有機會(要)試試看。我沒有預約過,我來試試看?!?/p>
車爺叔吃過午飯,從虹口區乘坐10號線轉13號線,到世博大道站后,走到公園里,坐了10元/人/次的景區電瓶車。
“兜了一圈,我想再坐下去看看,然后第二圈,我還坐了第三圈?!?/p>
坐了三圈環繞世博文化公園的電瓶車后,遠景看完了。車爺叔想試試看攀爬一下雙子山。可是他不會預約,也沒有預約,靠著一包證件,他還是順利進了雙子山。
可是那150級臺階,難住了他。
“我上到半當中,看道路不太平。我嚇了。我眼睛不是頂頂好,柏油路敢走,但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爬高爬低我怕的?!?/p>
“兩個山,一個矮的山也沒上,個末高的山也不談了。我想(要是)半當中出了危險,我一家頭難能辦?”
即便不能到達山頂,但是能在第一平臺登高望遠,車爺叔覺得“相當滿意”?!拔覞M足了。拍了幾張照相,留個紀念好了?!?/p>
“年輕辰光,東岳泰山爬過了,西岳華山上去到頂,南岳衡山上頂了,北岳恒山也到頂了,就中岳沒去?!?/p>
“到四岳我只有60幾歲,現在90歲了。嘎許多年數了,外面山么也沒機會去了。上海有個山么,看看也好的??纯?,沒條件上么就算了,見好就收?!?/strong>
攀爬的高度是隨著年齡一點點收小的。70歲左右的時候,車爺叔還每年爬佘山?!拔彝诵菀院髤⒓幽_踏車騎游隊,騎游隊每一年重陽節都爬山,跟著大家一道走。天馬山也上去過了?!?/p>
等到80幾歲的時候,車爺叔爬假山?!棒斞腹珗@也有個山,臺階走了43級(到頂)。這個山我也爬過的,我去年還爬過的?!?/p>
真山假山不重要,對車爺叔來說爬山都是開心的,“登高望遠誒”。
“上海是海灘呀,是個平原,平原有山不容易了。所以上海有個佘山,不得了?!?/p>
上海有山不容易,爬上第一平臺的車爺叔又何嘗不是。
他能令人想起《老人與?!贰?/p>
老人與海,迎難而上;老人與山,仰之彌高。
最后他沒有繼續往上爬。
“今天,講實話,不爬了,沒(身體)條件硬爬做啥,出事體啥人負責?”
“我準備走了,回轉去了。我聽你介紹有兩個平臺,我上了第一個,我滿足了,可以了?!?/p>
一生要強又拎得清的上海爺叔啊。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寫稿子:姜天涯 顧 箏/
編稿子:小泥巴/
拍照片:姚祖鴻 姜天涯/
拍視頻:姚祖鴻/
畫圖:二 黑/
寫毛筆:楊 卓/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