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一些未曾謀面的情感,在隔代親中,尤顯珍貴,特別是隔了兩代人的曾祖、曾孫輩的情感,更是血濃于水……真實家庭情感中,而除了血緣、基因之外,尚未曾見超越。
——2024年9月29日,田友泉記于荊楚。
攢雞蛋的老人
老人與快滿兩歲的曾孫女第一次見面,是在湖北荊州老家。
老人攢下的初生蛋(攝影:田友泉)
年近八旬的老人,在今年開春之后的三、四月間養(yǎng)了十幾只雞仔,雞仔們在老人的精心飼養(yǎng)下,現(xiàn)今個個都能飛會跳了,它們總是在房前屋邊的籬笆和網(wǎng)圍子上盡情表演,只見一只只雞仔精神抖擻,它們總是能一躍而起,躥進躥出、蹦來踲去,十分惹眼……好一派農(nóng)家禽舞美好動態(tài)圖景。
雞仔們也為老人家平日里增添了一份難得的樂趣。
老人種的銀杏樹(攝影:田友泉)
這般平靜的生活,弄得從廣東深圳出生之后還是第一次回到老家來的曾孫女眼饞的很,每天起床一下樓,就追著喊“鳥鳥”、“鳥鳥”,想要它們和自己一起玩耍呢。
可是這一群“鳥鳥”們又不認識這個廣東小阿妹,即便是沒有任何一位明確的表達過對這個稱呼持有反對的意見,但出于對于老主人家在祖屋數(shù)月喚養(yǎng)之情喂出來的矜持,前后幾天居然一直沒有一位能主動而又勇敢的站出來和她玩,畢竟主人家的這個曾孫輩的小孩子雖然是個小可愛,但是還嫩著呢……
曾孫女為老人開心跳舞(攝影:田友泉)
老人家每天都不簡單,拾掇著給剛栽完的秋白菜澆水,還要在茂盛的絲瓜藤叢中尋找新“晉級”的鮮嫩可口的果實,又時不時的去打探廚房邊那幾窩甘蔗的長勢,還毫不猶豫的拿起鐮刀,砍下來幾根長得不算壯實但卻是凝聚了老人的辛勒勞動與心血的甘蔗桿,嘴里還一面念叨著“要是打了秋霜,就會很甜了”……
農(nóng)家甘蔗地(攝影:田友泉)
說不簡單,其實老人每天都沒有忘記,撿著自己養(yǎng)的小雞仔長大后,剛剛下出來的蛋。這些雞蛋,明眼人一看就都知道,這可是妥妥的初生蛋,有的還是綠殼子喲!是既有營養(yǎng)又有是農(nóng)家原生態(tài)屬性的土雞蛋!
老人在揀雞蛋(攝影:田友泉)
老人家每天都把雞蛋攢在那里,想留給曾孫女吃——等回來了才知道,曾孫女之前還在對雞蛋有些過敏,還沒有完全度過脫敏期呢!
真是難為了老人家!
老人家了解到,小孩子長大一些,到了一定年齡就能直接對蛋白質(zhì)脫敏……在他的心愿里,希望曾孫女健康成長,能早一點吃到自己精心喂養(yǎng)的“鳥鳥”們下的蛋。
【圖/文整理:田友泉】
溫馨提示:
文學類圖文稿,除原創(chuàng)作者作品版權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內(nèi)容權屬歸“南粵播報”所有,任何轉載請署作者名,并備注出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