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陽縣寧鄉鎮城東社區老年食堂,老人們在用餐。 任文帥攝
“開飯了!”下午4點半,走進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枝柯鎮三角莊村幸福小院,熱氣騰騰的饅頭剛剛盛出籠屜,廚師將家常炒菜端上桌,餐廳里彌漫著濃濃飯菜香。老人們從餐具柜中拿出碗筷,圍坐一起,共進晚餐。在這里,老人們每天花上幾塊錢,不出村就能吃上豐盛飯菜。
中陽縣地處呂梁山腹地,山路崎嶇,三角莊村距離中陽縣城約20公里,村里的留守老人超八成,一直存在“吃飯貴、做飯難、跑腿累”的難題。
怎樣讓老人們在村里就能吃上熱乎飯菜?
2024年,中陽縣推進“千萬養怡助老”項目,建設五類養老機構,由社區提供場所,財政給予補貼,在14個社區開設老年食堂,為周邊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務。同時,開設行政村日間照料中心和幸福小院,由村委會提供場地,聘用持有健康證的“村民大廚”,每日統一采購新鮮食材,定制營養均衡的食譜。同時,設置養老護理員公益崗,為老人們提供助餐、助潔、文化娛樂等服務。通過政府投一點、集體補一點、個人出一點、子女交一點、社會捐一點,拓寬養老服務籌資渠道。“全縣7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每天7元的就餐補貼。社區午餐不高于4元、晚餐不高于2元;農村午餐不高于2元、晚餐不高于1元。”中陽縣民政局局長劉勇說。
除了社區食堂、村里的幸福小院,食堂還開進了村民家中。一到飯點,老人們就來到三角莊村村民武冬連家中吃飯,這里已經成為村里的“好鄰居助老小院”。針對住在偏遠自然村有用餐需求的老年人,中陽縣采取“好鄰居助老小院”模式,選擇熱心公益、干凈衛生的農戶家庭打造“好鄰居助老小院”,每個小院一次性補貼5000元,用于購置冰箱、消毒柜、餐灶用具等設備,每年補貼水電費1000元。
村民劉完其今年89歲,已經連續幾個月在武冬連家里吃飯,忍不住夸贊:“這里吃得好,大家還能一起聊聊天。”由于子女外出務工,他平時自己做飯十分吃力。每天,劉完其在開飯前半小時就來到武冬連家的食堂,和老人們一起聊天,他早已把這里當成了第二個家。
“幸福餐”怎樣吃得更安心?
在三角莊村幸福小院一角,食品留樣柜里擺放著當日留樣的菜品,由專人負責管理記錄,中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定期檢驗;每位老人的碗筷消毒后分別存放在獨立儲物柜中,確保衛生狀況達標。截至目前,中陽縣88個社區及行政村實現老年食堂全覆蓋,日均用餐超4000余人次。
“未來,我們將瞄準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結合縣域實際,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劉勇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7日 06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