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奇巧者”置于案頭清供;這一賞石文化的精髓,源于中國古代賞石文化昌盛時期的隋唐。
古人的文房雅石清供,是小品石的上乘靈魂,觀之小、精、奇,是一種人文與自然美的藝術結合。
戈壁石,顧名思義產于沙漠戈壁中的巖石,特征多呈小型石類,小而輕巧者居多。
依據石質分瑪瑙、石英、碧玉、蛋白石、長英質、水晶質、花崗石質等。
顏色豐富多彩,繽紛亮麗,潤而不艷,有乳白、粉紅、黃色、黑色、褐色等。
近年來,戈壁石猶如奇石界中一支盛開的鮮花,大放異彩,成為石界里的新寵備受追捧。
從1.3億的“小雞出殼”,9600萬的“歲月”,到幾千過萬的小品石類,戈壁石逐漸成為小品石類的佼佼者。
賞石藝術來自古老的自然科學美與人文藝術美,每一種賞石藝術的形成,離不開賞石文化的發掘與創新。
古代賞石從皇權石、園景石、文石、雅石、丑石、奇石,不斷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增添人文情感賦予石文化。
正是在廣大愛石之人中,有賞石文化多元化的發揚與傳播,造就了小品石的熱潮,而戈壁石引領著小品石的風騷。
何謂小品石,小精奇者也。
石之小者,利于賞玩。其形雖小,卻盡天地之靈氣;置于掌中,可觀之細微之處,盡顯大自然巧奪天工;小中見大,可咫尺千里;小而含大,可簡而容繁;這是小者之優。
“小”字是小品石構造美的源泉。亦以小為美,從小中見大美之勢。
石之精者,質美色艷。戈壁小品石,質堅而細膩,光潔而潤澤;顏色斑斕,赤橙黃綠青藍紫,宛如彩虹凝于石上;質精色美,乃大自然之匠心獨運;觀之上乘。
“精”字是對小品石的甄選。亦質地、硬度、色彩、形態綜合質的把握。
石之奇者,形異而意深。戈壁小品石,形狀千奇百怪,有似人物,有似鳥獸,有似器物,有似文字;異形引人深思,奇形引人遐想;每一顆奇石,都仿佛是大自然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引人入勝;奇,不僅在形異,更在石中有意,意中有境;境由心生,心由境引,此乃奇石之奇中見境也。
“奇”字是對小品石的藝術把握,越極致越具備小品石的高觀賞性能。
戈壁石的小品石類賞析“小、精、奇”三要素,也可以運用于其它石種類,例如玉石、水石類等。
對于小品石的前提要求,應當是以天然形成的奇石為主,當然工藝石也具備一定的小品石觀賞性。
戈壁石,小而精,精而奇,奇而美。美在小、精、奇之中,亦在人心中。石美,人更美;人美,人生更美。美在石中,更在人心中。此乃真美也。
賞石更多的以石之美,看繁世之美,看繁世之美,就是看人之美,看人之美,終于文化相傳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