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時隔44年,我國再次開展洲際導彈全射程試射,精準精準命中約11698公里之外的預定目標區域。根據今日頭條號“中國軍號”公布的現場發射視頻來看,本次試射的洲際導彈型號是東風31系列導彈,很可能是東風31AG型。
為何此次東風31系列洲際導彈試射讓全世界如此震撼?
原因有這4方面:
1、該型導彈靈活度、可靠性很高
此次洲際導彈發射,我國預先通知了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美國甚至提前派出專門用于彈道導彈飛行軌跡偵察的RC-135S“眼鏡蛇球”的戰略偵察機。這說明我國明確告知了比較準確的洲際導彈發射時間。為了致敬我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精準掐點8點44分發射。為了避免被美國偵察機偵查飛行軌跡,我國選取位于海南道的車載洲際導彈承擔發射任務,能夠做到隨心所欲發射,只能說明可靠性很不錯。相比之下,2023年11月,美國洲際導彈試射就失敗了,而我們的北方鄰居俄羅斯于9月21日試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時自爆,直接把發射井炸毀了。
2、該型導彈具有高機動性、無依托發射能力
根據官方媒體公布的現場發射視頻來看,發射場地雜草叢生,顯然是臨時指定的野外荒地。這說明該導彈的發射車具有很強的越野能力,而且還無需預設發射陣地,任何一個地點都能作為發射陣地。顯然,這款洲際導彈能夠做到無依托發射。
3、該型導彈具有射程遠、精度高的優點
該型導彈飛行全程距離高達11698公里,而且還精準落入預定區域,只能說明該導彈打得又遠又準。
4、該型導彈具備末端變軌能力
國外專業機構評估的結果顯示,東風31AG洲際導彈具備多種復雜的技術,尤其是能夠在末端以地表25馬赫的速度做大過載機動變軌突防,超過了各國現有反導防御系統的攔截能力上限。
這樣一款具備高機動性、遠射程、高精度、無依托發射、突防能力超強的洲際導彈現階段根本無法攔截。
東風31系列洲際導彈都如此厲害,那么東風41只會更加厲害
《中國網》公布的參數顯示,東風31A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洲際導彈,導彈的發射重量約為42噸,載荷為1050-1750千克,能夠攜帶3-6枚核彈頭,射程為8000-10000公里,命中精度為500米。而此次外形與東風31A高度相似的洲際導彈射程接近12000公里,外界估計這型導彈很可能是東風31A的改進型東風31AG型號。
然而,比起東風41,東風31AG仍然差得很遠。根據央視公布的數據,東風41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洲際導彈,長16.5米,直徑2.78米,發射重量63.5噸,可以攜帶10枚20萬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射程達14000公里,命中精度高達100米。在此強調一點,14000公里已經能夠完全覆蓋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有核國家的所有國土。
對比可以看出,東風41不論是射程還是命中精度,或者在威力,都全面超越東風31系列。事實上,東風41不僅比東風31AG厲害很多,還比美俄現役洲際導彈更先進。專業雜志《兵工科技》在《中國東風41導彈究竟強在哪?這項性能領先美軍一代》提到,采用國產新一代高能N15固體推進劑,發動機殼體可能采用了碳纖維制造,導彈重量降低,性能提高。N15是世界上比沖最高的固體推進劑,比美國現役的民兵3和三叉戟D5所使用的推進劑要領先一代。
也就是說東風41比美國的洲際導彈更加先進。而外界普遍認為,美國的洲際導彈又比俄羅斯更先進。這說明,東風41技術水平已經領先美國、俄羅斯的洲際導彈。此外,7年前,我國導彈專家楊承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到“東風-41實彈發射還沒有失敗的記錄”。
東風41已經是世界領先水準,那么下一代洲際導彈又會有什么獨特之處呢
我軍裝備發展遵循“服役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發展思路。2019年,東風41在國慶閱兵儀式上首次亮相,標志著這款導彈已經服役。那就說明我國早已開始研制東風41之后的更先進洲際導彈。
東風41確實很厲害,很先進,但它也并不完美,其中一個缺點就是非常昂貴。根據日本方面的評估,每一枚東風-41造價約為11億美元左右,按照現在的匯率,大約等于78億元人民幣。這造價實在是太昂貴了,影響我國列裝數量。因此,我們推測,我國下一代洲際導彈將朝著“更便宜、更難以攔截”的發展方向進一步發展。
為了降低造價,將導彈體積、重量縮小勢在必行。那么如何保證體積、重量縮小后,載荷、射程仍然不變呢?這就要提到大名鼎鼎的錢學森彈道。錢學森彈道的最大優勢可不僅僅是飛行軌跡難以預測,同時還具備大幅度提升射程的獨特優勢。簡單來說就是,原本飛行軌跡是拋物線彈道,現在飛行軌跡就變成“打水漂”滑翔彈道,射程更遠。
8月8日《南華早報》發布文章稱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新型高超音速飛行器,采用反復“打水漂”彈道,速度可以達到15馬赫,射程提升三分之一以上,具備全球達到水平。其中有兩個關鍵點很抓人眼球,一是反復“打水漂”,二是15馬赫全球到達。
文章中提到,今年6月中國空氣動力研究和發展中心的永恩美團隊,在《中國宇航學報》上發布的同行評議論文中寫道,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在軍事上擁有顯著優勢,擁有射程遠,機動性強和彈道不可測的特點,這可能是一款具備反復點火能力的固體發動機。
據稱該團隊平均年齡30歲,他們正在做的可能是超越錢學森彈道,把桑格爾彈道和錢學森彈道融合起來,這也是上面提到的反復“打水漂”的關鍵。
這就厲害了,通過公式計算可知射程4000公里的彈道導彈關機速度就達到15.25馬赫,射程5000公里的彈道導彈關機速度就達到16.72馬赫。如果能夠應用這種先進技術,那么射程為5000公里的彈道導彈就能化身為射程14000公里的洲際導彈。雖然最高飛行速度從26馬赫降低到15馬赫,但是飛行軌跡更加飄忽不定,攔截難度反而更高。
如果能夠造出這種導彈,簡單計算就能算出,發射重量僅需20~23噸左右,其射程和載荷就能達到東風41的水平,其外形尺寸僅與東風26相當。假設單位重量造價是一樣的,那么其造價將降低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這將極大提升我國的洲際導彈列裝數量,讓敵對勢力更加難以招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