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船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那則“直徑14米的潛艇耐壓殼”招標信息,很快就在國內軍迷圈中引發了關注和熱議。原因很簡單,直徑14米這一指標,已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基本會且只會由潛艇中體量最大的戰略核潛艇使用。這意味著下一代國產戰略核潛艇096型,將具備不俗的尺寸和噸位,且極有可能得益于直徑高達14米的耐壓殼,而讓容納“巨浪-3”潛射洲際導彈的艙段,較好地實現同艇體其他部位的融合和過渡。
高聳的龜背
說白了就是,在國產第一代戰略核潛艇092型和第二代戰略核潛艇094型的身上,均顯得頗為高聳突兀的龜背,將有望在096型核潛艇這里平緩得多,甚至不排除096型艇會取消龜背,這無疑會是一件好事。一方面,龜背會帶來水下航行阻力,不利于潛艇實現高速潛航和做出某些水下機動。另一方面,與海水摩擦的龜背,還會在潛航期間帶來一定的噪音,對潛艇的隱蔽性帶來不利影響
龜背會帶來額外的水下航行阻力和噪音
目前看來,國內已在無軸泵推、消聲瓦、水聲吸聲材料和發動機減震等方面,取得了相當程度的進展。若想進一步為戰略核潛艇實現降噪,那自然就要著手解決高聳的龜背這一問題。只不過,當中國船舶招標直徑14米的潛艇耐壓殼一事出現后,部分國內軍迷的說法卻顯示出了一個小小的誤區,那就是“潛艇的水下噪音越小越好,最好能達到0噪音的水平,進而實現徹底的水下隱身”。
海洋存在自然噪音
那么,這種觀點錯在了哪里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忽視了天然存在的海洋自然噪音。根據海水流速、水溫、鹽度和海底地形的不同,全球各大海域的水下自然噪音水平,基本在50~100分貝的范圍內,大多數情況下為80~90分貝左右。不僅如此,一些海洋生物也會在活動過程中發出聲音,這亦可被視為是一種自然噪音。
水下潛航中的潛艇
通常來說,潛艇在水下航行過程中的“理想隱蔽水平”,應該是讓自身發出的噪音略低于海洋自然噪音,抑或是基本與海洋自然噪音相同。這樣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隱木于森”的效果,讓敵方聲吶難以在短時間內發現自己。那么,倘若降噪幅度過大,如達到0噪音水平,甚至是通過對水聲吸聲材料的大量運用,讓潛艇能主動降低一定范圍內的噪音,則會帶來怎樣的效果呢?答案是反而容易暴露自己。
過分安靜的潛艇反而顯得很突兀
畢竟,水下到處都是自然噪音,偏偏有那么一個地方異常安靜,那必然說明這并非是自然環境所致,而是人為的結果。實施搜潛和攻潛的對手,自然不會忽視這一點,而是會很快反應過來:原來我要找的潛艇就藏在這附近。這就是為什么說,對于潛艇而言,過分安靜并不是什么好事,其反倒可能給自己惹來麻煩和殺機。
過分安靜的潛艇反而顯得很突兀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中國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095型,還是下一代戰略核潛艇096型,勢必都會在降噪水平方面,比現有的093型攻擊型核潛艇和094型戰略核潛艇更為優越,從而帶來更好的水下隱蔽性和更高的戰場生存力。但對于一些軍迷所說的“水下噪音越低越好”,這無疑是個錯誤的認識,想必人民海軍和國內造艦業也不會去犯這個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