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大自然里面,有一種動物十分神秘,雖然它們曾廣泛分布于我國很多山地丘陵里面,尤其是南方的森林,更是很常見。但它們的身上始終有一層神秘的面紗,經常出現在各種傳說故事里面。
這種動物就是豺,民間也稱“豺狗”、“紅毛狗”等。豺在當下算是一種非常稀有的野生動物了,種群數量不多,棲息地不多,只有在一些人跡罕見的野外或者保護地里面,才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豺群現身戈壁,集體游蕩覓食
甘肅酒泉市肅北縣一直以來都有豺群出沒的消息,此前也多次拍到了豺的身影。近日,肅北縣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工作站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巡護過程中,又利用無人機拍下了一個豺群的真實活動影像。
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只豺群的規模不算太小,成員數量有13只。它們集體出現在戈壁灘上,看情形似在游蕩覓食。豺群成員之間的分工十分明確,有四處觀望負責警戒的個體,也有不斷低頭嗅探尋找獵物氣息的成員。
豺是一種犬科動物,從外形上看,它們的大小跟一只普通的中型犬差不多,比灰狼要小一些。身上的毛發主要呈紅棕色,吻部及尾巴的毛色為黑色,腹部為米白色。跟狗相比,豺的嘴巴較窄,倒是有點像狐貍的嘴巴,所以豺看上去自帶三分狐相,一看就是十分狡黠的動物。
生活在我國境內的豺,可以分為5種,分別是:中國豺、東亞豺、西亞豺、克什米爾豺以及四川豺。無論是哪個亞種的豺,都喜歡成群結隊活動,集體游蕩覓食,有些大型的豺群,成員數量甚至能達上百只。
群體協作能力強,擅長圍獵捕食
豺的體型不大,成年之后體重多為15-32公斤,體長80-130厘米。在自然界里面,體型往往就意味著實力,體重差越大,實力越懸殊,尤其是同類型的動物之間,這種差距更加明顯。
豺在體型上并沒有優勢,所以單個的豺戰斗力并不出色。不過豺強就強在它們成員之間配合十分默契,群體協作能力極強。在我們的認知里面,狼是非常團結的動物,擅長團隊合作。殊不知豺與狼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豺主營群居生活,它們所形成的群體社會結構復雜且靈活奇特。通常情況下是由一只經驗豐富、極其兇猛的雌性豺為領導。大型的豺群平日會分成幾個小群活動,搜尋獵物的蹤跡。一旦發現大型獵物,它們就會發出信號,召集附近的所有成員,采取圍獵的戰術,將獵物捕獲。
豺在圍捕獵物的時候,有的負責追趕驅散獵物群,有的負責堵截受驚的獵物,它們狡猾機智,群起而攻之。主要是被豺群盯上的獵物,基本上難逃被吃的命運。
頂級食肉動物,號稱“野豬克星”
單個的豺食量并不大,但架不住豺群成員多,所以豺群通常會捕食一些大中型的有蹄類動物,比如羚牛、水鹿、野豬等。在自然界里面,豺是頂級的捕食者,以大中型有蹄類為主食,控制著這些有蹄類動物的種群發展。
比如在秦嶺和四川等一些地區,豺曾是羚牛的主要捕食者,但由于豺數量銳減,不少地區已然絕跡了,這就導致保護區里面的羚牛失去了天敵的調控,種群發展速度加快。
在過去,我國的山林里生活著數量十分豐富的野豬,而豺正是野豬的天敵。因為野豬經常危害農業生產,豺捕食野豬,因此豺在以前也被視為農業益獸。豺號稱“野豬克星”,它們在對付野豬的時候有一套自己的捕食方法。
當游蕩覓食的豺發現野豬之后,會立馬發出特殊的叫聲,通知其他成員。豺王得到信號之后,會迅速組織成員奔赴過去,進而對野豬實行圍追堵截,通過追逐不斷消耗野豬的體力。當野豬筋疲力盡的時候,豺就會一哄而散,將野豬活活咬死。
相對于其他的頂級捕食者,豺以兇殘而聞名。比如在進食的時候,成員間會將獵物撕咬拉扯,場面十分血腥,用不了多久,被捕獲的獵物就會成為一堆殘骸。所以在古代,人們甚至將豺放到了“豺狼虎豹”,這四大猛獸之首的位置。百獸見了豺,無不聞風四散而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