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中國各大景點人潮涌動,但在歐洲名勝古跡卻鮮少有大批中國游客前來。對此,瑞士《新蘇黎世報》發出靈魂拷問:“他們不喜歡和我們在一起了嗎?”五年前,中國人曾以龐大的旅游團來到瑞士,讓瑞士旅游和奢侈品行業盆滿缽滿。但現在,中國游客卻遠離歐洲,即使聘用前網球球王費德勒拍攝旅游片也不起作用。他們擔心,中國游客的數量或許永遠無法恢復至疫情前。
許多中國人首選“國內游”
各大景點中國游客大減
疫情后,歐洲旅游業的復蘇速度比預期快得多。所謂的“復仇旅行”,即趕上兩年來幾乎被禁止的假期,給行業帶來了一場盛大的聚會。然而,中國人基本上遠離歐洲。
《一瞥報》稱,以少女峰鐵路為例,中國游客數量與疫情前相比有很大差距。盡管“少女峰”品牌在中國家喻戶曉,特別活動眾多,但相比2019年只有25% 的中國客人回歸。今年,少女峰鐵路曾希望實現 2019 年數量的 50% 至 60%,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瑞士《新蘇黎世報》
在盧塞恩,2023 年來自中國的游客數量仍比2019年減少70%,2024年應該仍會減少 65%。盧塞恩的“五巨頭”,包括手表和珠寶經銷商 Gübelin 和 Bucherer、航運以及兩座全景山脈皮拉圖斯山和瑞吉山,因為中國游客稀少,生意清淡。“我們預計中國市場將繼續復蘇,”瑞士旅游界謹慎樂觀地預測。
瑞士旅游局稱,去年中國游客在瑞士的過夜停留總數為817000人次。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55.8%。如果以2024年上半年為基準,目前在瑞士的中國游客數量與2014年大致相同。與2018年和2019年的繁榮時期相比有很大差距。預計到2025年能夠再次達到原來的數字。然而,對于洛桑 EHL 酒店商學院教授、中國問題專家陳來說,完全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還不能確定。
2019年的盛景
5年前的盛景
《新蘇黎世報》描繪了2019年5月瑞士被“中國浪潮”淹沒的情景:一個由12000名中國游客組成的大型旅游團穿越瑞士。一天之內,95 輛巴士將 4000 人運送到了盧塞恩。“這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旅游團。”瑞士旅游局稱。凡是中國人出現的地方,都會引起極大的興奮。“中國人的風暴”,是《Bote der Urschweiz》的標題。《盧塞恩日報》的標題則是——“盧塞恩變成中國城”。
2019年,中國游客是瑞士第三大游客群體,僅次于德國游客和美國人。他們創造了 180 萬次過夜住宿。因為中國游客看起來太集中,增長速度太快,所以已經有人看到了黑色的東西。一位美國游客對瑞士媒體“沃森”說,中國人讓他感到不安。人們擔心這些很快就會主宰一切。“過度旅游”將很快到來。
瑞士曾擔心中國游客太多
但是,一切的結果都不同了。疫情爆發后,市場崩潰。即使在“中國巔峰”五年后的今天,它也沒有恢復。旅游專業人士正在慢慢習慣這可能永遠不會再這樣做的想法。少女峰鐵路半年報清醒地指出:“雖然來自美國和印度的旅客數量持續增長,但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旅客數量卻落后于預期。”
這一觀點得到了整個行業的認同。“自疫情以來,仍有一些散客來自中國。我們從旅游公司得到的反饋并不表明市場會很快復蘇。未來兩到四年內肯定不會。”因特拉肯大都會酒店總監馬可·馮尤說道。 2019年,該酒店的客人中有10%是中國人。
自助游代替團體游
首選“國內游”
“由于歐洲通貨膨脹膨脹高漲,中國則一直處于低水平,導致到歐洲旅游尤其是瑞士這樣的高物價國家,變得并不劃算。這阻礙了中國游客選擇歐洲旅游。”德國漢堡旅游專家尤根對青木表示。一些瑞士媒體提到,中國中產階層這幾年也遭遇全球經濟影響,收入降低,不得不“消費降級”。
中國出境旅游是2010年至2020年中國服務業貿易逆差的最大推動力。 2019 年這一數字為 2500 億美元。如果游客把錢花在國內,就會增加中國的GDP。目前,中國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經濟,促進國內旅游顯然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民眾也更愿意“降低消費”在本國旅行。“我認為中國旅游業的區域化正在發生,即除了國內旅游之外,更多的中國人正在前往亞太地區,”專家陳指出。在中國,預計2024年國內旅游將再創新高。
國慶節車站人山人海
此外,中國人過去常常成群結隊地旅行。現在,這種旅游模式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自由行游客正在取代大眾旅游團。專家認為,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老齡化等原因也導致中國的出境旅游也會在2020年左右達到天花板。
此外,中國日益向外國游客開放。就在幾個月前,瑞士公民也可以免簽證進入中國,停留時間最長為15天。
來中國旅游越來越方便
中國游客非常被懷念
瑞士媒體透露,中國游客在瑞士民眾中從來沒有最好的聲譽。他們成群結隊出行,并不特別謹慎。即使在2019年高峰年,中國游客也僅占瑞士所有外國游客的4%。但在旅游界,他們卻非常被懷念。原因很多。
中國游客購物多
首先,由于中國游客提前預訂,因此可以確保旅游機構一定程度的規劃安全。
其次,中國人也喜歡淡季出游,這有助于瑞士企業更好地利用產能。
第三,他們很慷慨。他們擁有強大的購買力:購物是中國游客在發達國家的主要旅游活動。疫情前,中國游客在歐美的人均消費約為1800美元,而在瑞士則要高得多,每天花費超過 300 瑞士法郎。這遠遠超過瑞士或德國等游客,全球平均為1000 美元。瑞士的(豪華)手表業、眾多酒店、餐館、景點、交通服務提供商等都受益于此。而游客在目的地的直接消費僅占旅游業對GDP貢獻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瑞士正增加航班
目前瑞士各方正想方設法吸引中國游客回歸,尤其是促進簽證速度。許多申根國家都減少簽證審批團隊,導致中國游客遭遇簽證難。為此,瑞士方面正在加快重建團隊。尤其對“瑞士一地游”或者以瑞士為主要目的地的游客給予更多的支持。在航空運力方面,瑞士國際航空也在恢復各條線路。瑞航中瑞航線已增至每周14班。瑞士旅游局還邀請網球名宿費德勒擔任形象大使,以吸引中國游客重返瑞士。
但是,瑞士真的會再次出現“中國浪潮”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