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曾就讀過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鄧萍同志,受黨的派遣,在彭德懷任團長的國民黨湖南陸軍獨立第5師第1團做兵運,擔任彭德懷的副官,在該團秘密發展共產黨員,并成立了中共黨支部和團委。
1928年4月,彭德懷在段德昌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其所在部隊不久被調往平江地區進行“清鄉”,以逮捕屠殺共產黨人,鎮壓工農運動。面對嚴峻的形勢,7月中旬,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滕代遠來到平江,與第1團的共產黨組織取得聯系,傳達了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必要時可舉行起義的指示。恰在這時,國民黨發現獨立第5師第3團第3營營長黃公略是共產黨員,遂電令逮捕。彭德懷、滕代遠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召集會議,決定迅速舉行武裝起義。
經過一番緊張的準備后,1928年7月22日,獨立第5師第1團在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下,在平江縣城舉行了起義。與此同時,駐平江縣嘉義鎮的黃公略和駐岳陽的第5師隨營學校代校長賀國中(共產黨員)也率部起義。
起義取得了成功,駐守平江的敵人被消滅。平江縣成立了蘇維埃政府;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鄧萍為參謀長,同時建立中共紅5軍委員會,鄧萍任書記(1935年2月27日,鄧萍在指揮攻打遵義老城時犧牲,年僅27歲)。
平江起義后,遭到敵人重兵圍攻。8月1日,紅五軍撤出平江縣城,在平江周圍幾縣進行游擊戰爭,開辟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8月初,紅5軍軍委決定,由黃公略率領第2縱隊留在平江、瀏陽一帶堅持游擊戰爭,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向瀏陽、萬載邊境發展,相機南下,以便與井岡山的紅四軍取得聯絡。與朱毛領導的紅四軍聯絡,是湖南省委的意見,也是他們向往的事情。井岡山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紅軍的一面紅旗,當然是革命者都向往的地方。
8月下旬,彭德懷、滕代遠率主力部隊冒著酷暑從黃金洞出發,向井岡山方向轉移。一路上,他們邊戰斗邊行軍,歷盡艱辛,9月8日到達萬載大橋。部隊立足未穩,因叛徒告密,遭到兩個團的敵軍三路襲擊,人財均受損失,第一次上井岡山受阻,部隊即退回平修銅邊境休整。整訓后,部隊比以前純潔多了,士氣和戰斗力大大提高。
1928年11月27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長途奔襲,攻占了萬載縣城,鎮壓了敵首,得到了補給,振奮了士氣。12月,紅五軍經萍鄉的蘆溪、宣風,抵達蓮花縣九都村。獲悉紅五軍南下的消息,毛澤東朱德即令紅四軍特務營和獨立營,會同蓮花縣赤衛大隊做好迎接準備。何長工率隊從寧岡出發,經過永新,先于紅五軍進入蓮花縣境內。不久,就接到了紅五軍。為了不驚動周圍的敵人,在何長工等人引導下,紅五軍即刻向井岡山開拔,等永新、萍鄉等地的敵人發覺時,紅五軍的800余人已于12月10日抵達寧岡。當日傍晚,彭德懷、滕代遠、鄧萍等便在紅四軍軍部見到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12月12日上午,紅五軍與紅四軍在寧岡新城舉行了會師慶祝大會。
毛彭會師,壯大了湘贛邊界的革命力量,也使國民黨當局更加驚恐不安。蔣介石急調湘贛兩省18個團約三萬人,兵分5路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三次“會剿”。
為實施“以外線作戰打破會剿”“圍魏救趙”的策略,也為解決山上人多吃飯難的問題,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紅軍主力3600人向贛南轉移,而留下剛上山不久的彭德懷、滕代遠帶領紅五軍的800人和袁文才、王佐的32團留守井岡山,保護傷病員和家屬。對彭德懷來說,明知這是一個艱巨而危險的任務,卻不顧部下反對而接受,若沒有大無畏的氣概和犧牲精神,是做不到的。面對幾十倍于我的強敵,彭德懷率部激戰三日。終因敵眾我寡,加之有叛徒引導敵人從背后偷襲,井岡山幾大哨口相繼失守。彭德懷只好率部從荊竹山突圍。何長工、王佐則率領部分紅軍和群眾轉入深山老林,開展游擊戰爭。1月30日,井岡山失守。
彭德懷率部突圍后,轉戰多地,欲往贛南與毛澤東會合。3月7日,攻克于都縣城,3月中旬攻克安遠縣城。4月在瑞金與毛澤東會師。4月中旬,根據紅四軍前委于都會議決定,彭德懷又率領部分兵力返回,收復了井岡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