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作為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剛剛歸國不久,便在北京受到了彭老總的接見。此次碰面頗具時代性,創(chuàng)建性和歷史性。彭老總對錢學森說的11個字,更是讓我國導彈事業(yè)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50年時,錢學森踏上了歸國的飛機,準備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因為此時新中國已經(jīng)成立,他知道報效祖國的時機到來,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卻以其包裹內藏有可疑物品為由,將錢學森軟禁了五年之久。直至1955年,這位海外學者,才在有關部門的努力幫助下回到了祖國。
歸國后的錢學森,很快被護送到了廣州地區(qū),繼而又前往上海、哈爾濱等地進行參觀,目的充分了解了國情,為以后開展工作打基礎。錢學森的大名早已經(jīng)蜚聲海外,他歸國的消息,也被陳庚大將告知給了臥病在床的彭老總。
彭老總出身寒微,曾經(jīng)給地主種過地、放過牛,雖然讀過兩年私塾,但是認識的字并不多。可即便如此,這位彭大將軍卻是一位令敵人膽寒的大將軍,作為三軍統(tǒng)帥,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之中,彭老總明顯感覺到一個問題,這便是敵我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相差太大,致使我軍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令當時志愿軍戰(zhàn)士吃了大虧。多年軍人的直覺告訴彭老總,未來戰(zhàn)爭中,美軍導彈的投入必然是大方向,故此我國必須加快研制屬于自己的導彈。
在陳庚大將的引薦之下,錢學森終于見到彭老總時,二人一位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一位是著名的專家,他們之間的談話必然具備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彭老總敬重知識分子,他直言道:"我沒讀過太多的書,文化知識方面有些粗淺,必須要向錢先生請教一些關于導彈的問題",緊接著,彭老總又感嘆道:"我們不想打人家,但若是人家打過來,我們也要有還手之力嘛!既然人家已經(jīng)有了導彈,咱們也應該有導彈,可以先易后難,從試制短程導彈開始"。
錢學森對于彭老總的意見相當贊同,他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我國要研制導彈,就必須要建立起一支專業(yè)的導彈研制隊伍,如此才能令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到導彈的研究中去。錢學森補充道:"美國研究導彈花費了十年的時間,但是如今導彈的制造技術已經(jīng)成型,我們可以少走不少彎路,只要五年左右的時間,我國就可以擁有第一枚屬于自己的導彈。不過因為時間的問題,想要從短程導彈過渡到中程以及洲際導彈,還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聽罷錢學森對未來制造導彈的理論規(guī)劃,彭老總高興不已,當即表示只要導彈項目成立,軍委要人出人、要錢出錢,一定要把導彈研制出來。接著,彭老總又說出驚人之語,"就是當?shù)粞澴樱惨蠈棧?。這句話,不僅體現(xiàn)了彭老總對于我國研制導彈的決心,同時也說出了中國人民不甘落后、積極進取的心聲。
在此之后,錢學森一頭扎進了研制導彈的科研項目中,為我國鑄造"鋼鐵長城"付出了極大的心血。至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閱兵儀式之上,龐大恢宏的導彈部隊正式亮相,向世界宣布了祖國的強大,更歌頌了錢學森等一代科學家們偉大的愛國精神。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