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蔣介石,民國各大軍閥,誰能最終獲得成功?
自1912年民國建立,中國便迅速地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直到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蔣介石才完成了全國的“形式統一”。但即便如此,兩年后還是爆發了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人聯合討蔣的中原大戰。
蔣介石能“奪得天下”,一是靠著當時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正統地位,有著大義的名分,二是美、蘇、德等國的軍事支援,三是相對于當時的各省軍閥,蔣介石本人也確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如足夠“舍得”,中原大戰時,他就是靠著足夠的利益拉攏了張學良,以及閻錫山、馮玉祥手下大批軍官,才獲得了勝利。
在民國上半頁,全國各地大大小小數百軍閥粉墨登場,占據地盤或數省之地,或一縣之隅,其中不乏一時豪杰。假設一下,若是當時沒有蔣介石的存在,各地軍閥們哪個最有可能奪得天下呢?
以東北易幟時的1928年來看,當時最大的軍閥有東北的奉系張學良,西北的馮玉祥、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李白”李宗仁和白崇禧。而老一輩的大軍閥們,如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唐繼堯等,紛紛于前幾年或死或敗,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這幾大軍閥中,張學良的實力最為強大,不僅兵力最多,而且也最強,有著當時中國最完備的海陸空三軍,僅戰斗機、轟炸機等就有260架之多,甚至還有航空母艦這一大殺器。除此之外,東北的經濟也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強大的工業和農業,讓其他各省難以望其項背。
東北軍有著如此優厚的先天條件,但張學良本人卻并不是一個合格的“軍閥”,而更像是一個花花公子,吃喝嫖賭抽,樣樣俱全。按他的性格和行事風格,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實在是很低。
馮玉祥的地盤在窮苦的西北部,窮是窮了點,但他的部下戰斗力卻是各大軍閥中最強的。1930年的中原大戰,其實根本就是馮玉祥一個人頂在前邊和蔣介石硬鋼,閻錫山的晉綏軍則一直在后方茍著。
但馮玉祥壞也壞在自己的性格,“言而無信,反復無常”,這是當時各大軍閥對他的一致評價,就連張學良這樣的花花公子都很瞧不上他,九十多了接受采訪還憤憤不平的罵其就是個小人,畢竟“倒戈將軍”的名號不是白叫的,屢次從隊友背后捅刀。所以馮玉祥固然能打,但沒有人會服他,統一全國的難度也很大。
“閻老西”閻錫山統治發展地方很有一套,民國時的山西被其治理的不錯,是當時僅有的兩個模范省之一,但其人才華最多也就是守成之主了,數次出省作戰,無一例外全部戰敗。所以閻錫山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可能比張學良還要低。
桂系的“李白”李宗仁和白崇禧身兼眾人之長,治理地方上和閻錫山不相上下,廣西就是當時的另一個“模范省”,軍事實力也很強,空軍僅次于東北軍,軍隊的戰斗力不俗,北伐時期從廣西出兵,曾一度打到山海關。相比于其他軍閥,“李白”沒有明顯的弱點,所以如果當時沒有蔣介石,讓幾大軍閥爭奪天下的話,桂系“李白”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