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亂世里的非凡女人影響了20世紀中國史”這是基辛格對宋美齡的評價。
作為“上世紀30到50年代一直代表中國面向西方世界的標志性的面孔”,宋美齡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和神秘,她的故事也一直被人所探尋著。
圖|宋美齡
1975年4月,蔣介石在臺北病逝,隨之而來的是臺灣當局的巨大變化。
此時,自知掌握權利的蔣經(jīng)國會重新組建自己的“班底”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自己這個“前第一夫人”在臺的政治地位必然下降,宋美齡明白此時的臺灣已經(jīng)不在是她的歸屬。
于是宋美齡便在料理完蔣介石的喪事后,決定赴美定居。她的對外說辭是,早年就患有乳腺癌,過去一直要照顧蔣介石無暇自顧,現(xiàn)在蔣介石病逝,終于能夠放心赴美養(yǎng)病。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宋美齡一個人也不愿意留臺觸景傷情,所以決定離開。
此消息一經(jīng)發(fā)布,在整個臺當局都引起了軒然大波,78歲的宋美齡在蔣介石剛?cè)ナ溃托歼h走他鄉(xiāng),這讓許多人都猜測其中必有隱情。
其實,站在宋美齡的角度來看,臺灣與美國,或許此時美國更加適合自己吧。當她跟隨蔣介石踏上臺灣這座寶島時,她的內(nèi)心或許與數(shù)百萬的老兵及家屬一樣,無時無刻不想念著自己的祖國,盼望著回歸那片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
對于自幼在美留學的宋美齡而言,她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早已和美國人無二,她的英語比母語更加流利,她所收藏的書籍,也多是英文,相比英語,她的中文寫作能力卻很差,很多書信演講稿都是由人代寫,可見相比臺灣,或許她更加向往美國的定居生活。
宋美齡在臺灣雖有蔣經(jīng)國等后輩,但實則與她沒有血緣關系,她與蔣介石并無誕下一兒半女。相反,在美國與她有著血緣關系的孔令侃、孔令儀等晚輩均在美國定居,更是早早為她準備了豪宅。
圖|宋美齡
就這樣,1975年9月,宋美齡在繼子蔣經(jīng)國的攙扶下登上了赴美專機。對于外面盛傳的奪權被迫遠走他鄉(xiāng),蔣經(jīng)國之子蔣孝勇回憶到:“想要奪權的是孔家,孔家后輩在蔣介石過世后,天天在宋美齡耳邊勸說,但是祖母是一位難得的女士,她的立場非常堅定,她的匆匆離去更多的是為了避嫌。”
到了美國以后,宋美齡與十多名隨從乘車前往紐約東部海岸的長島,入住了一座莊園式豪華別墅。整座莊園占地約15萬平方米,位于長島北岸的拉丁鎮(zhèn),于1913年建造,由孔祥熙1943年購置,宋美齡赴美探親時就曾在此居住。
在長島的奢侈生活
拉丁鎮(zhèn)是美國紐約最高端的社區(qū)之一,這里的住戶非富即貴。每幢別墅周邊都有開闊的私人莊園,鄰居之間很難有所照面。宋美齡入駐以后,秉承低調(diào)原則,深入簡出,只有偶爾去到鎮(zhèn)上的美容中心打理頭發(fā),出門也用頭巾遮擋面部。在此居住的二十年中,社區(qū)的人之間豪車進出派頭很大,卻不知道其中居住的是宋美齡。
圖|宋美齡長島故居
1998年宋美齡在長島的這幢莊園別墅被一位地產(chǎn)商以280萬美元買下,這位地產(chǎn)商將莊園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翻新擴建,最后一部分更是賣出了1180萬美元的天價。
長島靠海,春夏的氣候都非常舒適,在長島居住的日子,宋美齡非常注重養(yǎng)生,所以身體一直都不錯,但是唯一讓她心煩的是由于皮膚過于敏感,所以時常會過敏。有一次,宋美齡在家中就因為皮膚瘙癢,在抓癢的過程中,不慎摔倒,受了重傷,被送往了醫(yī)院進行手術。
宋美齡在長島生活的二十年中,除了中餐和西餐廚師之外,還配有兩名司機、保鏢以及其他隨從幾人,單單是人工的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加上美國的房產(chǎn)稅,如此面積的豪宅又在紐約黃金地段,開銷可想而知。
據(jù)統(tǒng)計,宋美齡在美每年的開銷高達250萬元人民幣,對比不少美國華人高層都要高上不少,絕對算得上是奢侈了。
那么,晚年的宋美齡是如何能夠維持美國如此大的開銷呢?
宋美齡的身價有多少?
宋美齡本身就是民國四大家族,有著巨額的財富,宋美齡本身就繼承了家族的大量財產(chǎn),自從嫁給蔣介石后,她的地位更是水漲船高,無數(shù)的厚禮源源不斷的送上門來,這些都屬于宋美齡的個人資產(chǎn)。
圖|宋美齡
曾經(jīng)有經(jīng)濟學家對蔣介石與宋美齡二人資產(chǎn)進行評估,宋美齡個人資產(chǎn)高達3500萬銀元,比蔣介石還要多上兩倍。
除此之外,宋美齡自身的理財能力也非常強,不僅擅長投資,還收藏了許多名貴字畫,前往美國時,她所帶的藏品由三架專機分三次運送。她所收藏的藏品,流出后,都拍賣出不菲的價格。
其次,作為“前第一夫人”雖然定居美國,但是臺灣當局每年還是有一筆不菲的津貼匯入她的賬戶,所以,宋美齡在美國用的那些人員,其實都是臺灣當局在買單。
宋美齡在美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外甥女孔令儀處理,晚年的宋美齡沒有經(jīng)歷打理自己的資產(chǎn),曾經(jīng)問過一次孔令儀,孔令儀回答說只靠臺灣的津貼就足夠了。
孔家在美國的商業(yè)發(fā)展同樣是宋美齡的重要經(jīng)濟來源之一,孔令杰就在宋美齡的支持下,進軍石油行業(yè),宋美齡的這筆投資也是大賺特賺,加上其他的一些投資,宋美齡每年的收益可以說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數(shù)字。
由此可見,無論是自身財富,還是投資,還是臺灣方面的津貼,宋美齡都可以維持在美國的奢侈生活。
1995年,宋美齡因為年事過高,需要經(jīng)常去醫(yī)院,長島不利于就醫(yī),所以在孔令侃的安排下,住進了曼哈頓的一所公寓。
圖|宋美齡公寓
雖說是公寓,但是奢侈程度毫不遜色長島的別墅,不僅有十八間房屋,私人電梯,裝修極其豪華,更是處于紐約最頂級的富人區(qū),臨窗就能俯瞰東河景色。
《最后的皇后》中詳細的描述了這套公寓的裝飾,房間裝飾以紅色為主,大量的運用了錦緞,地上鋪滿了地毯,起居室內(nèi)擺放著精美的翡翠、象牙、油畫等藝術品。
除了奢華的裝飾和古玩藝術品之外,還有大量的金條。據(jù)一位滅蟲害工作人員稱,當時他在公寓排查蟑螂時,看到一個柜子滿滿的都是金條。
絕不分裂中國
1982年,廖承志受到鄧穎超的委托,給蔣經(jīng)國寫公開信,希望就和平統(tǒng)一進行和談。蔣經(jīng)國奉行蔣介石定下的“不談判、不妥協(xié)、不接觸”三不原則,沒有回應,宋美齡得知消息后代之復信。
鄧穎超雖然受到了臺灣方面的冷落,卻沒有絲毫灰心,因為她明白,大陸統(tǒng)一勢在必行,但并非一蹴而就,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每逢節(jié)日,鄧穎超都會給宋美齡寄賀卡,以示感謝。
圖|鄧穎超
1984年,鄧穎超80大壽時,宋美齡托人在美國帶來一只水晶兔作為賀禮。
其實兩位夫人在抗戰(zhàn)時期就曾結下友誼,當時兩人聯(lián)手成立保育會救助難童,兩人就互相欣賞。
1986年,宋美齡回到了臺灣,參加蔣介石百年誕辰,一住就是五年,在此期間發(fā)生了許多事。其中,最大的變故就是蔣經(jīng)國的去世。
蔣經(jīng)國的去世,也意味著蔣家王朝的落幕,專制獨裁的滅亡,而宋美齡作為“前第一夫人”不免被民眾作為突破口,他們大肆報道宋美齡,公然對蔣家孔家指點,在宋美齡居住的官邸前游行,這讓一貫享受自由、平等、神秘的宋美齡無從適應。
更讓宋美齡難受的是“臺獨”分子的崛起,宋美齡繼承蔣介石遺愿,絕不分裂中國,正如鄧穎超所言:“我與夫人救國之途雖殊,愛國之心則同。”
讓人唏噓的是,蔣宋二人形象在臺灣一落千丈,可在大陸卻恰恰相反,他們在抗戰(zhàn)時間所做出的貢獻,都得到了正面的報道,蔣介石的老家也成為了旅游景點。
種種原因之下,1991年,宋美齡再次赴美,此時94歲的宋美齡已經(jīng)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準備,行李近百箱,就連家中的家具也打包帶走。
圖|1976年宋美齡
1994年,宋美齡得到了外甥女孔令偉病危的消息,從美國急急忙忙地趕回臺灣見外甥女最后一面。宋美齡在臺灣士林官邸居住期間,都是由孔令偉照料,二人關系十分親密,猶如母女一般。抵臺不久后,孔令偉逝世,這對宋美齡又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一生都克制自己的宋美齡,在孔令偉的葬禮上痛哭,自此,宋美齡在臺了無牽掛,不久后就返回了美國。
宋美齡在美國的演講
回到紐約后的宋美齡日漸消沉,為此,工作人員就為她安排了一些客人前來探望,其中王冀的到來使得宋美齡再一次站在舞臺上演講。
說起來,王冀的身份也不簡單,他是原國民黨河北省主席王樹常之子,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為中美、臺海之間交流奔走。
圖|王冀
在交談的過程中,王冀建議宋美齡寫回憶錄,她是這么回復的:“我沒有回憶錄,也沒有什么好回憶的,我最美好的時光是在讀書的時候。回國后,國家一片戰(zhàn)火,跟隨先夫的我也只能到處奔波,沒有什么好回憶的。”
見宋美齡如此堅持,王冀也不好多說,隨即他提出籌辦一場招待會。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國會上的一次演講征服了全美,在這個二戰(zhàn)勝利50周年的特殊時刻,為了紀念她的貢獻,想要邀請她再一次出席。
如今,二戰(zhàn)的重要人物全世界只剩她一位了,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戴高樂等人都不在了。
聽到這里,宋美齡一下來了興致,點了點頭,笑著說:“確實就剩我一人了,我還沒想到過這個問題。”
得到肯定的王冀很快就著手安排起來,消息一經(jīng)傳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臺灣方面,各大電視臺都在制作宋美齡紀錄片,并派出100多人的代表團包機趕赴美國觀禮。
1995年7月26日,宋美齡乘坐專機抵達華盛頓,準備開始這場聲勢浩大的演講。
圖|宋美齡發(fā)表演講
當載著宋美齡的車隊前往美國國會大廈時,數(shù)千名華僑正翹首以待。400人的會場,也擁入了500多人,其中150多都是國會議員。
當宋美齡踏入會場的那一刻,全場掌聲雷動,她身穿華麗長旗袍,頭戴翡翠,雍容華麗,已經(jīng)98歲高齡的宋美齡拒絕攙扶,步伐穩(wěn)健,一步一步走上演講臺。
會場上方懸掛著宋美齡、蔣介石、羅斯福和丘吉爾等人的合影,演講的過程中,宋美齡沒有絲毫疲態(tài),聲音堅定,吐字清晰。
在握手環(huán)節(jié),一位93歲的老議員,排隊與宋美齡握手,握完又去排隊,前前后后一共三次,據(jù)他自己說,他是與宋美齡同一時代的人,如今能有機會與她握手,萬分激動。
時間的年輪并未讓她有所改變
隨著時間的流逝,宋美齡最親近的人都走在了她的前面,就連她和蔣介石最疼愛的三個孫子也都早早地走了,如今陪在這位老人的身邊只有孔令儀夫婦,這位跨越了三個世紀的老人,她從來都以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還清晰的活著。
圖|宋美齡
如今的人們早已不再談論宋美齡在政治上相關的事宜,而是討論她是如何保養(yǎng)自己的。90多歲的她切除了卵巢,還幾次不慎摔倒送到醫(yī)院做手術,這些苦難并未讓這位老人倒下。做完手術的她雙腿行走很不方便,傭人都勸她坐輪椅,但她堅持走路,并積極配合進行運動理療,直到能夠重新站起來,工作人員和醫(yī)生都為這位老人的毅力所折服。
宋美齡一生都保持著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很少吃油膩的食物,直到百歲的她,依舊堅持畫畫練字等愛好。
對外,她一生都保持著精美的妝容,據(jù)說就連蔣介石也從未見過她的素顏,每天早上只有在臥室化好妝的她才會出門,從不讓他人代勞。一直到百歲的她,在接待客人時,依舊是盛裝出席,從未有過一絲變化。
據(jù)一位侍從回憶道,90多歲以后,宋美齡依舊每天堅持自己化妝,但是因為年紀大了,時常把眉毛畫得一深一淺,粉底也涂得不是那么均勻,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每當有客人前來拜訪時,侍從們就會重新給她化好來。
當時,蔣介石和她的很多舊部來美國辦事的時候,都會來她居住的公寓拜訪,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夠見到她一面。外面盛傳宋美齡的架子大,或許是因為每一次見人都需要盛裝打扮,這對于一個高齡老人太多勞累。所以,很多時候,她都是能不見則不見,更多的是由工作人員接待和回禮。
最后的時光依舊光彩奪目
2000年,宋美齡受邀到法拉盛參加書畫展覽,開幕當天她身著華麗外套,佩戴鉆石耳環(huán)、戒子,依舊是眾人的焦點。兩個月后,她的畫作在美國舊金山展出,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時光中,這位老人依舊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還清醒著。深居簡出的她,從未缺席過每年三月的生日宴會。在宴會上,她總是光彩奪目,被后輩簇擁送入餐廳。當她告別客人時,總是如同女皇一般,站在樓梯上,揮舞著手,并堅定地說:“各位,再見!”
在她人生最后的一段時光里,她侄子每年都會來看望她兩次,當被人問及宋美齡神志是否清晰時,他說:“她始終以自己的方式保持清醒。”她總是對我說:“我姐妹們死了,我的兄弟們也死了,我不知道為什么上帝留下了我。”
連續(xù)一周,宋美齡都沉浸在此。直到有一天,她仿佛得到了答案,說:“或許上帝留下她,是為了那些沒有皈依基督的家人。”對于她來說,家人永遠都是最為珍惜的。
2003年10月23日晚,宋美齡離世孔令儀夫婦陪伴她走完了最后一程。次日清晨,她的遺體被小心包裹著送往靈車上,無數(shù)聞風而至的記者守在公寓門口,早有準備的孔令儀叫來警察維護秩序,禁止拍照。
無數(shù)人期待宋美齡撰寫或者口述一部回憶錄,但她從未開口,晚年的她很少接受采訪,更不談敏感話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舊保持著神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