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惜了,
這么年輕的子宮內膜癌病例
還是第一次碰到。”
最近,浙江寧波市中醫院婦一科主任常淑華為20歲的姑娘小王(化姓)做了個大手術——陰道內鏡下的子宮內膜病損切除術、診刮術。
20歲罹患子宮內膜癌
小王是一位在讀大學生, 今年6月初月經來潮,量很少但一直淋漓不盡。7月中旬,她發現出血量增多還伴有較大血塊。3天后,出血量變少,但還是沒有完全停止。直到8月31日,月經量再次增多,小王這才坐不住了,來到寧波市中醫院婦科門診就診。
接診的婦一科牛艷明醫生聽小王主訴了病情后,立刻引起了重視,當即為她安排了B超檢查。結果提示:子宮內膜厚20㎜(正常隨著月經周期變化,在5-12㎜之間) ,并有范圍約33×16×28低回聲區。牛醫生立即安排小王入院,進一步行手術治療。
占據了整個宮腔的病灶團塊
手術時,全體醫護人員都被嚇了一跳,“病變團塊幾乎占據了整個宮腔。”術后病理報告正如判斷的一樣,提示子宮內膜癌,I級。
其實身體早有預警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事后,常醫生了解到,
小王的月經一直都不太規則。
大約13歲月經初潮后,
一直都是2-6個月來一次,
有時一次要半個月,
但是她和家人從未重視過。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王還出現了肥胖的問題,165㎝的身高體重卻達到了84㎏。此次入院還檢查出空腹胰島素高、高脂血癥等問題。
“青春少女出現月經不規則不一定都是功能性異常,也有可能是器質性病變。”醫生分析,小王多年月經不規則,使雌激素長期刺激子宮內膜。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引起內分泌紊亂,又導致了子宮內膜復雜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炎癥等,進一步導致了子宮內膜癌變。
萬幸的是,癌癥的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可以做保留生育功能、保留子宮的治療。常淑華叮囑小王,在下階段要做好隨診,“一旦病情發展,還是有切除子宮的可能性。”
就在小王就診的當月,38歲的張女士(化姓)因腹脹、月經量多、痛經10余年,來到寧波市中醫院尋找調理方法。不幸的是,張女士被診斷為子宮內膜癌IV期,病灶已經侵犯到子宮肌層,另有盆腔淋巴結及腹主動脈等轉移。主刀醫生尹立軍表示,這種情況首選手術治療,考慮到張女士已婚已育,所以為其進行了腹腔鏡下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以及轉移部位清掃切除。術后,張女士還要常規進行放化療等進一步治療。
醫生提醒
無論年紀大小,一定要定期做婦科常規檢查;發現月經不規則、痛經等癥狀不可掉以輕心,要及時前往正規醫院查明原因、對癥治療;肥胖危害大,要做好體重管理,否則容易引起或加重各類內分泌及代謝問題。
來源:新聞坊、甬派、寧波市中醫藥、寧波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