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截止到目前為止就只有銀河證券一家說了是5萬億。但很多人都刻意忽略了一個數據,就是銀河證券說5萬億的時候,說已經包含了2.3萬億現有余額,至于路邊社傳的10萬億大刺激更是沒譜的事兒。
目前大家比較有共識的數據是,兩三萬億左右,這是前天開會財政部透露數據的一個大體上的合理評估。其實記者已經在追問了,但藍BOSS就是沒有把具體數字說出來,而且強調了還有后招,意思就是還能再弄很多錢來。
目前鼓吹房價會猛漲的中介們普遍話術是,要大放水了,房價又要反彈了,手里的票子就又要變毛了,趕緊買房,上面想拉一定可以拉得起來的。所以一直有個基礎問題我覺得值得嘮一嘮,就是國家究竟可不可以無限量印錢投放給市場?
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上一個被無限量印錢搞費掉的貨幣品種叫金圓券,后來搞這個人去干嘛了大家都知道。超級印鈔機印錢意味著什么大家要知道,意味著明晃晃的搶劫,這就不是發展經濟了,這就是基本經濟秩序都會崩掉了,沒有哪個穩定的社會會這么干。
問題來了,而且是基本問題,那么所謂的逆周期調節是什么意思呢?所謂的放水又是什么意思呢?這兩個問題我覺得涉及到社會財富運轉的基本路徑和邏輯,大家可以琢磨琢磨。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思考,現代貨幣體系下,每一塊錢貨幣的本質是一塊錢欠條,是社會欠你價值一塊錢的產品或者服務,你拿著錢可以去買到物資或者服務,這個錢就有意義,否則就是廢紙,之前有聊過。
之所以你拿著錢可以去買到物資或者服務,是有人在供給,而他們(如你如我)之所以愿意勞動、愿意供給,大概率是因為欠了債,這些債可能是房貸車貸明面上的債務,也有可能是不算在你頭上的企業債或者其它形式債務,又或者是你預估之后買房買車結婚生孩子需要錢,你得去勞動。
其實一個真正沒有任何債務又沒有任何軟肋被捆綁(如孩子)的人,產生的勞動價值極低,可能隨便找個工作就能養活自己了,這樣的人不符合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
讓大家欠錢、欠債、掏空儲蓄、自愿成為牛馬,是一種社會精心的策略,只有這樣的人才會連軸轉勞動,源源不斷提供產品和服務。
當然,以上是一個簡單模型,最終結論也是一個很簡單的結論,就是:貨幣要對應著債務。沒有債務支撐的貨幣就是廢紙,如果一個經濟體某個時刻大家都不干活了,愛咋地咋地,貨幣就失效了,你看大家去不去搶物資。
經濟為什么會好,錢為什么在某個階段會更容易掙到,原因是那個階段大家都在瘋狂借錢,就是自己背上債務,把錢從銀行弄出來,花出去,流向市場,貨幣多了,錢多了,掙錢就更好。
經濟為什么會不好,因為借錢就要還,當大家都背上債務之后,就需要源源不斷地向金融機構還錢,在某個時刻,大家集體還的資金,大過于大家借出來的錢,市場的貨幣總額就會減少,而且源源不斷減少,錢就難掙。
打個比方,100塊錢此刻對應相應的資產和服務,如果大家明天從銀行又借100塊錢出來,就是200塊錢對應還是這樣的資產和服務,畢竟錢可以立馬出來,但產品不是瞬間就能增加的,于是資產就會升值,產品就會漲價,因為錢多了。
而如果大家明天一起還了50快去拿給金融機構,還是這樣的資產和服務,只對應了50塊錢的貨幣余額,資產和服務價格就會下降,特別是資產、奢侈品、非剛需類的服務等等,畢竟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有沒有錢都得花。
當資產價格下降、奢侈品什么的都沒有人去買的時候,大家直觀感覺就是,經濟不好。
經濟不好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不借錢了,沒有債務增量就沒有貨幣增量,而且大家不僅不借錢,還再還錢,市場的貨幣源源不斷地向金融機構回流,而金融機構又貸不出去,導致的結果就是資產持續下降,之前資產價格漲是貨幣現象,現在資產價格跌也是貨幣現象。
讓資產止跌回升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再去借50塊錢來,讓市場又有100塊錢,這樣對應的資產和服務就能撐得住。但問題就在于,誰去借?居民部分嗎,我們的房貸已經很高了,我們的房價收入比冠絕全球,企業部門嗎?又或者是地方部門,地方的債務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算來算去只有一個部門,就是上面的大家長,只能靠大家長去借,把居民、企業、地方等部門還進去的錢,再借出來,投放給市場,這樣就能穩住資產價格。
這就叫逆周期調節,就是大家都還錢的時候,大家長借錢,保持市場貨幣供應的穩定。
大家長借的錢,實際上就是全社會的共同債務,新聞上所謂的「放水」,其實就是指大伙兒一起借錢,只不過賬算在一個部門(大家上)上。但這真的是放水嗎?也不盡然,相比2015年到2019年三年半時間十幾萬億的房貸余額增量來說,這幾萬億其實也不算放水,就是穩住。
朋友們,以前債務擴張猛的時候,大學生搞消費貸買蘋果手機和平板,房奴搞房貸車貸,恒大之類的企業瘋狂借錢,地方也各種投資,全都一起上,那才叫放水。
但現在這些部門都借不動了,房奴也借不動了,大學生們都開始背著蛇皮袋上學了,地方對債務更是頭疼,所以,現在談刺激,這才哪兒到哪兒。
錢借到之后,怎么花,也就是放水怎么放,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全社會借的錢,怎么流向到具體的個人,取決于每個人在社會中所處的生態位,貨幣流向個體常見的幾種路徑:
1)勞動力市場,這是最最常見的,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感覺不到,畢竟自己在工作,怎么就放水了呢?
是的,在困難時期,你還有工作就是放水的結果,比如5萬億的資金,通過轉移到了地方,地方決定修個機場,修個運河,就會產生大量新的工作崗位。勞動力市場是絕大多數人「接水」的方式。
2)股票市場:最簡單的例子,央行和各大機構互換資產,相當于借錢給機構,機構去買籌碼,籌碼漲了,你手里有,你賣掉了,其實就相當于發錢給你了,這部分的放水,只有在股票或者基金市場的人才能接得到。
3)房地產市場:最簡單的例子,比如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之后,商業銀行利潤會受損,這部分利潤本來是房奴群體承擔,但現在房奴群體少還錢了,那這部分錢怎么辦,前幾天開會已經說了,大家長注資。
本質上是房奴群體的杠桿,被轉移到了全社會層面。
4)權力市場/技術市場:發行的國債通過轉移的方式到各地各單位,然后開始熱火朝天的搞項目,能接下來這些項目的人,一定也會受益不菲,要么憑實力(技術)獲得,要么憑關系(權力)獲得。
5)消費券補貼:本質上是國家掏錢一部分。
6)全民發錢:西方國家見得比較多,我們這邊見得很少,我們不養懶漢,而且都發錢等于都不發錢,老胡說的嘛,所以趁早斷了這個念想。
最終產生的效果包括:1)你手里的錢多了,比如打工拿到的,比如股市籌碼漲了拿到的;2)你的杠桿被置換成了社會杠桿(國債),你的杠桿減少了,3)你的消費支出減少了,有補貼。
寫到現在一看,寫了挺長,大概有將近3000字了,對于逆周期調節、放水、普通個體接水等話題應該寫得比較詳細了,了解這些是有必要的,因為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決策,不要老覺得搞幾天以前欠的錢就一筆勾銷可以重新出發了。
我仍然建議謹慎樂觀,控制債務率,借錢是要還的,朋友們,跑到火星這條原理也是適用的,點個在看吧。
-END-2024年10月14日-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